“造物”从朴素的层面上看,包含了实践活动前的谋划和实践后的结果。造物设计研究实际上是在探究人、物、事关联起来的生存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过程中,你我容易陷入被动的经验和事实的矛盾中,分离了历史与当下的紧密关系。这些思维上的定势往往阻碍了研究新范式的“发芽”,也忘记了经验和事实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相依相通,更容易失去运筹经验与事实关系及把握核心的能力。
想象你我此时是身在历史博物馆的参观者,漫步在浩瀚馆藏之中,我们往往感叹奇工精粹、材美艺巧,这些感受大多是我们基于自身知识背景而形成的观点和经验。而在做造物研究时,我们不再是轻松愉快的观众,但却能获得找到经验和事实相契合的大彻大悟。所以,这似乎是提醒我们,作为研究者需要避免这些主观感受和客观事实混淆,精准着眼事实,从客观依据中找寻经验假象和事实推理间的关联。
在造物设计研究的人、物、事关系里,“人”包含了造物者与使用者,是行为发生的动因。“物”,即行为的结果。“事”,指人与物的交互行为所产生的个体意识和群体共识。这三者互为因果,推动着造物的发生和变革。我们对造物的理解大多都基于上述观点,即造物设计是过去动态行为在今天的物质遗存。这里谈的“过去”并不是距离现实很远的历史,而是相对此刻而言的过去。这一观点指出了事实研究的重要性,然而过度强调造物结果可能会导致研究局限于“以物论物”的定势之中。在这一问题上,前赴后继的学者们试图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类型学、统计学等多种跨学科领域对传统器物的形制变化、纹样风格、社会文化展开研究。运用多元研究范式的融合来破除“以物论物”的思维。
造物设计研究令我们需要透过物质遗存了解关于某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所赋予的文化信息,以不能言说的器物为史证,补充说明着文献所描述的历史部分。其中,以设计的视角研究古代造物是探讨人类关于历史的行为与文化形态的重要手段。物质遗存往往暗示了一些列由琐碎小事以及平民百姓构成的社会形态。造物研究便能够从遗存的器物具体形态、纹饰、身世中探索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系统信息、思考物质文化与社会行为的关系、认识社会变化的动因与效果。具体的研究思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依据高度秩序化的美学或意识对造物进行分类、组织和描述;二是将器物做历史处理,将它与其他人类行为加以联系,映射人类背后蕴含的社会变迁及文化转型。在这两方面的研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逻辑主张。经验研究主张运用经验手段对过去的事物与现象加以描述,论证一个个历史事件与文化形态。事实研究主张对造物展开理性化的分析,通过客观实在来论证过去事物间的关联。从方法上看,历史经验主义的逻辑容易陷入研究者主观和直觉感受中,从而放大了个体认知差异对论证结果的影响。事实唯理的主张则可能导致脱离历史本身,成为数据的堆砌。
《满天星》560mm×760mm 朱辉
近几年来,在造物设计研究领域,很多学者逐渐从经验式的描述转向统计学和数理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践美学研究。大家都在尝试运用数据分析摆脱美学研究中的纯粹经验主义。不可否认,数据作为客观存在增强了造物研究的科学性。从设计的视角进行造物研究,确认有效整合了经验与事实主张的优势,从设计的眼光使物质遗存的细微差别显现于历史长河。
“自臻随格物、求实兼问源”是在一个由信仰、动机与文化关系构成的历史框架下,经验和事实间建立起的紧密逻辑,正在推动着造物研究揭示出一个个消逝的历史象征以及宏观的历史形态。
总之,造物设计研究不是单纯为了再现历史,更可说是为了再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