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南南 杨勇波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专业培养的根本问题,更是课程目标的根本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2]。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形成协同效应。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产品设计专业的历史背景、学科目标、专业属性决定了思政元素的融入必要性,思政教育与产品专业课程的隐性融合,更是从基础做起,以点带面,努力完成“立德树人、育德为先”的根本任务。
隐性教育在古时候就已有例证,如战国时期的“孟母三迁”,《太子少傅箴》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说明了环境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3]。一个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能否有家国情怀,能否关心社会需求,能否热爱生活,能否积极乐观,是教育的奋斗目标。
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课程思政分显性课程(思政课)和隐性课程(专业教育课和综合素养课),两者协同合作达到育人的目标[4]。专业课程在高校思政教育课中应该以隐性教育的方式展开,以创设教育环境、利用环境暗示等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进而达到塑造正确价值观、健全人格等目的[5]。因此,专业课的育德使命与思政课同样重要,两者应协同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产品手绘快速表现”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师一旦合理施压,增加练习内容,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②后期专业课程老师反馈,学生手绘课上画东西画得不错,一旦进入实际课题或者项目,快速表现能力较差。③有些绘画优秀的学生,在后期专业课中设计思维能力反而表现得较弱。实际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因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兴趣。思政元素隐性融入,主要为了解决受教心理的逆反性,增加受教课效用的可持续性,让学生乐于练习,并能将所学技能持续运用于设计课题中。综上所述,思政元素的融入势在必行。
“产品手绘快速表现”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许多人认为产品手绘快速表现只是一门技能课。然而事实上,由于该课程的科学性、人文性、思维性、创造性等特征,注定这门课的课程目标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练习,而是更多地侧重于思维的科学表现和传达。从湖南工业大学该课程开设历史和建设情况来看,主要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基本建设累积时期,该时期以手绘临摹、手绘效果图的表现程序教授为主,通过大量的技术实践,提高手绘表现技能。第二时期是快速发展多元期,该时期通过融入绘画理论、设计思维、设计图学等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设计实践中的创意表达能力,并在教学方法上结合线上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时期是改革创新突破期,该时期预计在设计案例、练习内容、设计实践的设定中,从社会需求、学习学情、办学特色中取例取材,主要结合学校产品设计专业四大方向之文化创新、低碳生态、智能装备、智慧生活聚集知识储备,以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责任感、专业认同感、创新应用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和素质基础。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与隐性融合对课程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如何提升教师团队的思政意识、捕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是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融合各类要素,确定合适、有序的教学方案。其主要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与反馈等环节。课程思政要从教学设计入手,做到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教学设计思政改革过程中讲求4个“新”,即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新评价。从翻新教学设计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新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立足学情、结合学科发展特色、学科重点培养方向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思政教学。努力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情感目标)的全面提升。以往的手绘课程目标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即(知识目标)系统地学习设计手绘的基本知识,掌握设计工具的表现特点,并通过手绘练习,了解产品造型的基本规律。(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技能诠释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结构、尺寸、使用情景等内容。通过实践掌握设计草图和设计效果图的表现方法,提高造型能力,提升设计构思能力及审美修养。新的课程目标要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育人目标,首先以文育人,融入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以新育人,带学生参与一线调研,深入基层,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深入生活,形成紧贴时代脉搏的艺术观和创作理念。努力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技能技法、锻炼设计表现能力的同时,关心社会问题,做到爱思考、爱练习、爱设计。
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上要与时俱进,关注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把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带进课堂,融入到相应的知识点,抓住学生的眼球,保证课程思政常讲常新、常抓常新。“产品手绘快速表现”课程以往注重基础教学内容,教学章节分成手绘快速表现的本质、手绘快速表现基础、产品造型手绘表现方法、产品手绘色彩、产品手绘材质、产品手绘表现说明图、快题设计7个章节。新的授课内容将章节内容融合穿插在感受与表现、概念与表达、分析与推演、说明与展示4个模块[6](图1)当中,不仅注重长期的打卡训练,更注重实践中的手绘训练。
图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入点
首先在感受与表现模块中,通过典型案例讲述设计手绘的历史作用及变化,结合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进程与本土设计的崛起,强调设计手绘的重要性。在练习方法中,强调只有大量的基础练习,在持续不断的认知和积累过程中,学生的技术能力以及设计思维能力才能有所提升。但持续、长期、大量的基础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懈怠放弃的念头,因此在感受与表现模块中,融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例如齐白石临《芥子园》寻找木作设计的灵感,张大千用“临摹之功”学习古人的笔法、墨法、用色、构图,并建立长期的手绘打卡机制相互激励。在课堂练习内容的选择中,引导学生临摹大师作品,还原表现经典设计,应用设计表现工具,体验设计中的绘图构思过程。这一阶段称之为感受与表现模块,从模仿练习中感受绘画技法,掌握学习方法,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为阶段目标。
其次在概念与表达模块中,即在快题实践的选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实时热点、社会需求、专业发展大方向进行选题,主要包括环境、能源、弱势群体、老年化、身心健康、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引导学生认识设计是为社会服务,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本次课程要求围绕“大健康”进行设计选题的细化,选题前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要求每位同学用手绘日记的形式记录调研过程,将收集的案例用手绘速写记录分析理解,寻找自己感兴趣并有社会意义的设计主题。这个过程既促使同学们理解什么是“大健康”,又能锻炼手绘速写能力,同时开阔眼界。讨论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第三,进入分析与推演模块,此过程是在上阶段明确了选题、设计定位后开展。此时开始用草图推演产品可能的结构、功能、尺寸、造型、色彩等内容。大量的草图方案展现了同学们的设计思维。设计过程中,同学们不断碰壁,发现产品设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天马行空地想象。如产品的尺寸需要考虑人机,产品的结构与功能限定了部分产品的外观,材料与工艺影响造型,配色要讲究配色心理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分析与推演过程中做到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地进行设计。图2为学生在明确选题后做的手绘造型意象表分析,造型意向表可以很好地帮助同学分析市场,明确造型设计的取向。
图2 手绘造型意象尺度表分析(吴阳绘制)
第四,说明与展示模块,此过程即对设计的艺术性表达,会在上一阶段产生的设计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深入表现,选择产品手绘表现的视角与情景,并绘制产品效果图,这个过程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和能力,某种意义上也是在进行绘画创作。对产品造型、色彩、材质的要求较高,需精细化表现,工具材料、表现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和选择,力求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强调艺术美学,如线条美、视角美、构图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并要求在版面中传达设计的来源和思路过程,强调排版的视觉效果与张力。
教学内容总体上从7个章节的知识点散布到4个教学模块中,并将工匠精神、持之以恒、家国情怀、社会服务、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艺术美学、价值取向等思政元素隐性融入这4个教学模块中,要求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在学习中内化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在当下社会需求中多思、多练、多创。
在教学方法中,采用新的教学手段,跟上时代、贴近学生,用学生感兴趣、不排斥的方法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如采用微课加强线上线下知识延展及讨论互动;采用竞赛、项目、课题激发同学们的设计热情;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参与度。
针对产品手绘这门课,目前以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知识延展、知识点强化、作品展示;以雨课堂辅助课堂教学、知识点串联以及教学管理[7]。如在设计实践过程管理中,针对设计实践的三个模块分配教学任务:①分组选题与团队调研思维发散;②设计推演与分析草图;③效果图与排版呈现,并进行分段评分。将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图3)。例如:采用研讨式教学,围绕中国文化办公用品设计大赛的选题范围,给予5个研讨方向启发学生思考,即为可持续而设计,为健康而设计,为智能发展而设计,为弱势群体而设计,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设计,供同学们分析研讨[8]。结合手绘训练的教学目标,要求同学们发散思维并完成调研手绘日记,最后明确具体的设计产品与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根据感兴趣的方面主动查阅资料,进行研讨,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又练习了技法。此外,案例式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在方案草图分析与设计推演部分,通过案例讲解,让同学们了解手绘快速表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与应用方法。同学们结合手绘对产品结构、功能、人机关系、造型进行探索与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学生围绕自己的选题会主动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如低年级的同学会主动了解人机知识,这使得他们在思维和能力上得到了新的提升。在教学的设计创作部分,第一个模块可以展现同学对社会问题的洞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后两个模块通过实操练习体现学生个体的设计思维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
图3 教学方法与应用模块
从评价方法上,增加过程评价、行为目标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利益相关方评价。通过评价,判定学生是否对自己的设计满意、团队其他成员是否对自己参与完成的工作满意、设计需求方是否对设计满意,从而让参与的学生有更深刻认识,产生情感共鸣,加强今后的自主学习,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形成正确价值观。学生参与设计和评价后,必然会对自己的设计或者行为进行反思,无形中会跟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9]。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设计,来促进思政教育转化为专业设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总结以小组公开汇报的形式展开,教师要求各组制作设计报告,将选题过程、创意过程、草图推选过程、效果图表现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其中,选题过程是否与社会服务紧密切合,创意过程是否能借助集体的力量发散思维,草图推演过程和效果图表现过程遇到了什么麻烦,是怎么解决的,运用了什么样的工具,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有没有创造性的表现方法都需要一一说明。图4为团队设计PPT中的内容节选,从手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同学们的选题思路,以及分析结构、功能、比例、造型的过程和方案的呈现。通过此环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讨论想法,交流经验,学生对产品设计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此外,该环节的设置还有利于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有利于育德的内化,有利于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真实反馈。
图4 基于公共卫生与健康的口罩消毒回收箱设计(曾飞雁、聂子玉、汪雨歆设计)
课程是为培养人服务的,课程质量决定着人才的质量。产品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的呼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要勇于承担育德育人的伟大任务,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产品手绘快速表现”不仅要以提高技能为目标,此外,在课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思想境界,达到育人的目标。要做好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合,不突兀不做作,其方法首先在于努力提升教师主体的专业素养、政治素养、人格品德,这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其次是用心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挖掘有用、真实、感人的思政元素,将其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这是课程思政最有效的实施手段。思政教育与产品手绘专业基础课程隐性融合有着重要意义。从宏观角度来讲,第一,有利于师德师风建设;第二,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第三,有利于发挥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的协同效应。从微观角度来讲,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形成。作为教师要坚信培养的学生不是工作的机器,而是热爱祖国、热爱家庭、热爱朋友、热爱生活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激情的人,是服务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