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爆竹一声辞旧岁,又把新桃换旧符。在一片喜庆热闹中,我们迎来了虎年的春节!春节期间,我们看春晚、收红包、包饺子、放鞭炮……你还能想到哪些呢?豆苗儿们,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东汉著名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杰出科学家。他认为除夕之夜是一年中观察天象最宝贵、最重要的时机。据说,他一生中的除夕大多是在观察天象中度过的。
唐代著名诗人贾岛会在除夕总结自己过去一年的创作情况。据《唐才子传》记载,每年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lèi)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除夕回顾自己过去的不得志,有感而发,写道:“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hé)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甫在除夕之夜,以诗来抒发自己的愤懑(mèn)和不满,甚至愿在“烂醉”中默默度过“生涯”。
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曾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时王安石肩负变法的重任,正是雄心勃勃大力推行变法之时。这首诗以节日的欢乐气氛来烘托他对新的一年的期望。
北宋大文豪苏轼于1062年(嘉祐七年)除夕写下《岁晚三首》,即《馈岁》《别岁》《守岁》。在《守岁》中,他写道:“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zhuā敲,打)。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首九百多年前的守岁诗,如今读起来依然亲切有味,让人惜时奋进,渴望在青春岁月里做出一番成就。
【摘编自丁守春《漫话春节》(武汉大学出版社)】
人们一年的忙活,最终都聚集在除夕的那顿年夜饭了。除了必须要包饺子之外,家家都要做上一桌的荤菜,少则六个,多则十二、十八个。看到盘子挨着盘子,碗挨着碗,灯影下大人们脸上的表情就是平和的了。他们很知足地看着我们,就像一只羊喂饱了它的羊羔,满面温存。我们争着吃饺子,有时会被大人们悄悄包到饺子里的硬币给硌(gè)了牙,当我们“当啷”一声将硬币吐到桌子上时,我们就长了一岁。
——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沈从文《忆湘西过年》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春联又叫对联,它的前身就是古代的桃符。一般来说,春联的内容喜庆吉祥,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比如下面这副:
相传,北宋初年的丞相吕蒙正家贫时,为了抒发胸中的郁闷,写了下面这副对联:
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暗示自己正在经历的穷苦生活。
据说这副幽默搞笑的对联是明代才子唐伯虎所写,是为了一位富商要“有钱”和“发财”的主题而写。
清代才子纪晓岚在幽默搞笑方面也不逊色,看着他为在集市卖爆竹、数粮食、卖烧鸡的三兄弟所写的对联:
你问我答
古代官员春节怎么放假?
古代的官员没有双休,平常每十天休息一天,也叫做旬休。春节是他们最长的假期,一般从腊月二十一前后开始,正月十六前后结束。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是什么内容?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主孟昶(chǎng)在桃符上写了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
上下联如何区分?
上下联一般用最后一个字来区分。上联以仄声(即第三或第四声)收尾,下联以平声(即第一声或第二声)收尾。古时候,横批由右向左书写,贴春联的人面对大门,上联贴在门的右侧,下联贴在门的左侧。受现代书写习惯影响,横批从左至右书写,上联随之贴在门的左侧。
古人拜年时如何作揖?
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古代人拜年作揖时,男子的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盖住右手(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