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华 何秀萍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350001)
艾滋病(AIDS)具有较高的传染性,现在尚无根治方法。因此,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因疾病病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全面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1-2]。为研究改善艾滋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4.5±7.8)岁;平均病程(5.3±1.2)年;急性期5例,无症状期8例,艾滋病期18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5.9±7.2)岁,平均病程(5.4±1.1)年;急性期6例,无症状期7例,艾滋病期18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 1)经实验室检查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2)临床资料齐全的患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有精神障碍或者认知障碍的患者;2)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3)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艾滋病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评估艾滋病护理过程中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对艾滋病患者血液以及体液等的管理,阻断院内传播途径。加强艾滋病饮食干预和药物指导,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为目的制定饮食方案。2)提高护理人员素养。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善护士形象,要求护理全程保持礼貌和亲和力,护理服务热情并主动帮助患者,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畏惧感。此外要加大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强化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度,并就艾滋病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常见问题和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使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更深的理解。3)心理疏导。艾滋病患者出现失眠现象多与情感和情绪有关,关注患者情感变化,多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良心理进行护理工作,全面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4)优化睡眠环境。失眠的原因除了与情感有关,还与病房环境(噪声、温度、湿度、视觉干扰物等)诸多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的个性需求及时调整病房环境,消除影响睡眠的不良因素,全面提高患者睡眠质量。5)健康教育。当患者失眠的时候,他们会夸大失眠的影响,认为失眠是危害身体的,且不可逆转。他们并不认为靠自己的习惯转变就能提高睡眠质量,相反,他们会去寻找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没有不良反应的药品和器械,以期对睡眠能起到帮助作用。如果没有效果,其就会丧失治疗睡眠障碍的信心。护士需要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解释影响睡眠的因素,纠正其错误认知。6)对症缓解。睡眠期间,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如果出现失眠的症状,要找出病因,耐心进行说明,解除其焦虑,并及时将病情告知医生。可以通过对失眠原因进行分析,比如皮肤瘙痒、便秘、尿潴留、疼痛等导致的失眠,可对症治疗。如果是由于身体原因导致的睡眠紊乱,一定要及时治疗。对于因恐惧心理而引起失眠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地给其讲解相关科学知识,消除恐惧。在发生不良的心理刺激后,要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病因不明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按医嘱服用。对于因用药身体不适等引起的失眠,则需通过调整用药、调节病床高度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7)安眠药的应用。在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前,护士必须先了解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依赖性,并及时汇报医生,以免出现不良事件。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贯彻人文理念思想。具体内容:1)贯彻人文理念思想的核心和原则。要求除了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其提供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支撑和文化的熏陶,以满足其身心健康的需求,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2)尊重艾滋病患者,保护其正当权益。基于此,需要营造开放的人文关怀环境,一方面应控制艾滋病传播,采用各种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艾滋病患者的正当权利,在护理中,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3)尊重人的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需要在护理中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目标。一方面艾滋病患者需要更加先进的医疗卫生技术给予他们最后的希望,另一方面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期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怀。需要告诉患者,随着医疗的进步,艾滋病将像其他疾病一样可以被治愈,且目前国外已经有相关的治愈案例。因此,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以此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目标。4)公平公正对待患者。对艾滋病患者贯彻人文理念要进一步把握舆论宣传的方向和尺度,需要向社会普及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艾滋病患者,他们同样需要获得关心、理解和照顾,消除公众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5)限制日间睡眠疗法。白天严格控制患者的睡眠时间,缩短其睡眠时间,进而改善其夜间的睡眠质量。例如,规定患者每天应准时起床,即便在夜间没有充足的睡眠,也应按时起床。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晨练,将午休时间减少到30 min,午休后可自行安排休闲活动。医务人员可以安排患者在诊室进行基本的书法、绘画、舞蹈等基础训练,并在夜间准时上床睡觉,期间不能查看手机信息,尽可能使房间的气氛平静下来,可放些舒缓的音乐、瑜伽休息术等,或者用熏香来帮助患者入睡。6)放松练习。放松运动是一种通过放松身心和肌肉来达到舒缓心情的有效的辅助疗法,可以是集体或单独的。先让患者的身体某一部分放松,再让其邻近的肌肉部分慢慢地伸展,直到其整个身体都得到了放松。在进行放松训练之前,要让患者放松身心,使其从头部到腿部放松,然后进行腹部换气,指导其全神贯注,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森林、海滩、花园,放松全身,从头到脚放松,并引导其进行腹部呼吸,在一定的深度,节律均匀,这样才能让患者的呼吸更加流畅,更加有韵律。7)为患者提供体贴的呵护,建立交流的桥梁。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精心、体贴的照顾,解决了其日常需要,不仅能让其感到病房的温馨,而且能快速拉近医患的心理距离,为患者建立起一座心灵交流的桥梁,使其能够安心接受治疗,从而缓解心理不安引起的睡眠障碍。8)情感支持。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通过对患者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等的观察,了解其心理需要,针对其特殊情况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以使其情绪得到稳定。充分尊重患者,鼓励其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耐心聆听其诉说。9)争取家人的支持。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临床上,多数家属不愿意接近患者,对其疏于照料,使得其情绪低落、寂寞。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解释艾滋病的传染方式及有关知识,使家属的情绪能够稳定下来,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其更多地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1.5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3]。PSQI总分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2)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别针对就诊环境、护士操作、仪容、服务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1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显著。本研究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1周、2周、3周的PSQI评分以及护理后3周的满意度。
2.1 2组患者护理后1周、2周、3周的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后1周、2周、3周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如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后1周、2周、3周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就诊环境、护士操作、仪容、服务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各项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睡眠是人体最基本的需求。对住院患者而言,较高的睡眠质量是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失眠一般是指患者对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不满意,从而影响到其社交活动。失眠的主要症状:1)睡眠潜伏期延长,持续时间30 min以上;2)睡眠维持功能差,夜间或早上缺乏2次唤醒;3)睡眠质量差,睡眠浅、多梦;4)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少于6 h;5)白天疲倦,感觉头晕、郁闷、困倦、疲劳。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大部分人都有短暂的睡眠紊乱,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这种短期的睡眠紊乱也会对人体的生命和身体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现在医学上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且死亡率较高[3]。所以,艾滋病患者必然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且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另外,艾滋病患者因住院接受治疗,睡眠环境发生改变,例如充满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的环境,强烈的光线,温湿度不适等,都会对患者的睡眠造成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患者在生病的时候,白天睡眠时间较长,在24 h里,身体的生理活动是有规律的。生理节律是机体激素分泌速率、体温变化、代谢变化等变化的一种反映。这种改变会随着人们的行为与心情而改变。当身体的节律发生紊乱时,可影响睡眠。另外,部分艾滋病患者在医院无法维持在家中时的生活习惯,如睡前泡澡、听音乐、喝牛奶等,也可导致其睡眠质量下降。
因此,艾滋病患者的睡眠护理尤为重要,是治疗艾滋病的重要一环[4]。身为临床护士,应密切关注和了解患者各种心理变化,充分掌握患者的合理需求,遵循时代新思想和新理念,在护理中充分贯彻人文理念,肯定患者的价值和合理需求,为其营造人文关怀环境和情感支持,使其得到充分尊重和肯定,建立良好密切的护患关系,从而促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5]。
本研究以62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分别展开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护理1周、2周、3周后,PSQI评分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显著;观察组患者对就诊环境、护士操作、仪容、服务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