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谭运菲 张艳艳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骨二科,珠海,519000)
脊柱外科手术属于临床外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术式,但通过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存在相对较大的难度,且手术操作时间长,多数患者在术后康复相对缓慢,加之术后极易诱发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导致褥疮等并发症,多数患者身体康复情况与术后生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但伴随医疗水平的提升及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为促进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改善其预后,临床多通过术后康复管理促使其功能康复,辅助改善患者因疾病导致睡眠质量差等情况[2]。循证医学理论在临床中应用甚广,步骤为提出循证问题-获取循证支持-制定基于循证依据的康复方案。因而本研究着重探究基于循证理论的康复管理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功能恢复、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1.52±3.26)岁;手术时间2~10 h,平均手术时间(6.12±0.38)h;手术位置:脑干背部2例、颈椎11例、胸椎8例、腰椎12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1.68±3.09)岁;手术时间2~10.5 h,平均手术时间(6.37±0.26)h;手术位置:脑干背部3例、颈椎12例、胸椎7例、腰椎1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管理 内容包含必要的术前检查、术前禁忌、术前教育、术中相关注意事项告知、预防并发症、营造舒适病房环境,术后康复知识宣教等。
1.2.2 观察组基于循证理论的康复管理 方案如下:1)提出循证问题:为促使患者功能恢复,改善其术后睡眠质量,并综合考虑患者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以此提出循证问题,如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管理的措施。2)寻求循证依据。通过问题等拟定关键词“康复”“功能”“并发症”等,后检索医学文献数据库如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Science Periodical Database,CSPD)等,同时查阅检索到的文献,制定适合该术式的术后促康复方案。3)康复管理方案。详细了解患者术后病情实际情况与运动情况后,在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进行被动的肢体康复锻炼,如为患者翻身、被动活动下肢,在病情稳定且允许的情况下搀扶患者上床、下床等,并指导其通过腰背三点、五点支撑方法等进行伸背挺胸的康复锻炼。锻炼计划依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制定,且强度以循序渐进方式为宜,锻炼期间注意患者上踝关节的角度,尽可能保持直角以免出现足下垂的状况。如若患者完全瘫痪则由医务人员协助其进行被动性肢体等康复锻炼,为其制定相应床下锻炼计划。在整个锻炼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叮嘱患者或其家属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饮食、穿脱衣物等,促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
1.3 观察指标
1.3.1 2组管理前后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功能恢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依赖性越小,功能恢复越好[3]。
1.3.2 比对2组管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与生命质量评分 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HAMA总分56分,>29为严重焦虑,22~29为明显焦虑,15~21为肯定焦虑,7~14为可能焦虑,<7分为无焦虑;HAMD总分96分,无抑郁<8分,可能抑郁8~20分,肯定抑郁21-34分,严重抑郁≥35分。生命质量采用中文版SF-36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量表评定,包含4个维度,36个条目,总分100分制,分值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睡眠质量评价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21分,临界值为7分,评分低睡眠质量佳[4]。
1.3.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如便秘、疼痛、脊椎移位、皮肤压疮等。
2.1 2组患者管理前后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观察组管理1个月、2个月、4个月后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管理前后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管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管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管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与PSQI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脊柱外科手术属于临床操作难度较大的外科术式,且术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活动、锻炼,加之手术操作会损伤患者机体组织等,增加疼痛,而多数患者因疼痛不愿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从而导致术后康复进程缓慢[5]。因而专家建议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需加强康复管理,以促患者能积极主动参与术后的康复锻炼。
脊柱矫正、颈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等手术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外科手术类型,其中颈椎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症状为肢体麻木、疼痛等,而脊柱侧弯患者多数因自身形象问题导致自卑心理产生,侧弯严重者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加之脊柱外科手术的操作会使用麻醉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降低应激性反应,但会抑制患者肠胃蠕动,增加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加之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养,导致皮肤压疮等并发症出现。调查发现多数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认知不详,极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等,会影响术后生命质量,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6]。收集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相关资料,结合医院内调查结果,发现以往通过常规方式加强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防护的效果欠佳,且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原因为无系统的康复管理方案[7]。而本研究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康复管理,分析对功能恢复、睡眠质量、并发症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管理1个月、2个月、4个月后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实术后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康复管理可促患者功能恢复,加快康复,缓解患者因手术等导致的不良情绪,辅助改善预后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规避并发症的发生。基于循证理念的康复管理方案是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及病情实际情况,查找最佳的研究依据,并结合既往的临床康复管理检验,为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制定可靠、强度适中、科学有效的术后康复锻炼方案。方案中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锻炼,能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如穿衣、如厕等。相关文献报道多数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因术后疼痛、情绪不佳等影响睡眠[8]。本研究通过康复管理,提升患者的积极主动性,以缓解疼痛,转移注意力,辅助改善睡眠与预后生命质量。且通过术后康复锻炼可加快脊柱功能性恢复,加强肠道蠕动,避免便秘、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患者在康复管理下快速康复,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因而不良心理被缓解和消除[9]。在管理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时,融合循证理论,充分结合搜集到的相关研究证据,同时总结科室内医务工作者的丰富经验,在尊重患者选择的前提下,为其制定系统性与综合性强的个性化康复管理方案,内容包含必要的康复方案讲解,向患者家属解说手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早日下床活动对促康复的重要性等,为患者拟定针对性强的被动、主动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运动干预,促患者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改善心态,缓解压力,提升预后生命质量[10]。
综上所述,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康复管理,可促功能恢复,加快康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规避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