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新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济南,250000)
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早期不易发现,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机,临床上针对中晚期肺癌多采取化疗方案进行治疗[1]。化疗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确保患者生存周期的延长,但同时也会对其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进而降低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2]。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多为居家休养,在其化疗治疗过程中,一般由护理人员负责院内照护,而家属则主要参与院内外的全程照护,对比护理人员而言,家属更能发挥督导患者行为管理的作用,故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模式的提出,则正是基于肺癌化疗治疗患者的这一治疗现状,要求护理人员协调患者及其家属关系,并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日常护理中来的一种有利途径。对此,为进一步分析FCC护理措施在实际实施中发挥的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化疗间歇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FCC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化疗间歇期肺癌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57±3.49)岁;病理分型为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分别26例、18例、1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2.88±3.92)岁;病理分型为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分别28例、17例、9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均经胸部CT、X线片及组织病理学活检诊断为肺癌,且与第7版《外科学》[3]中关于肺癌的诊断标准相一致者;3)首次参与化疗治疗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2)继发性肺癌者;3)无家属照护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5)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者;6)合并贫血或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7)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肺癌的相关知识,告知其化疗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同时注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促进其形成良好心态;此外予以一定的生活指导,嘱咐患者合理饮食,禁止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注意戒烟酒,增加饮水量,少食多餐,注意营养均衡。在患者化疗间歇期每周电话随访1次,了解其身心状态,并嘱咐其正确服药,按时回院复查及治疗。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FCC模式干预,具体内容:1)健康宣教:以知识手册、手绘画、视频及图片等形式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肺癌病发因素、化疗治疗方案、化疗治疗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间歇期注意事项、强化居家护理的关键性等内容,讲解时间每次控制在30~45 min之间,在完成宣教后,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逐一发言,将自己所理解并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复述,同时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发言时间控制在5 min之内,这一过程中则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聆听,并适当指出患者(或家属)发言中存在的遗漏或错误之处,同时,对其存在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肺癌相关知识知晓度。此外,告知患者化疗间歇期可能出现的胸痛、痰中带血、气闷等症状,以及各项症状的应对方案,此后将宣教内容制作成视频拷贝给患者及其家属,要求其进行反复观看温习,直至全部掌握。2)环境护理:在患者化疗间歇期间,要叮嘱其家属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尤其需避免大声喧哗。同时还需要对患者接触的外界人员(亲友等)数量进行控制,同时减少患者到超市、广场等公共场所的次数,以免由于人员聚集而造成病毒性、细菌性疾病感染,不利于机体健康。同时还要对室内温湿度进行适当控制,一般以20 ℃左右的温度为宜,湿度则以50%~60%为宜,以防患者出现中暑或感冒。另外还需勤开窗通风,确保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确保其有愉悦的心情。3)心理安抚:要指导患者家属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要注意聆听患者的真实想法与感受,并多陪伴、鼓励患者,以强化其治疗信心,提升其治疗依从性。4)睡眠指导:由于受疾病的影响,患者往往会出现一定的生理不适感,进而导致其睡眠质量受到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疾病进展情况为其针对性制定活动、饮食、休息及睡眠计划,并要协同其家属督促该项计划的实施,嘱咐其定时休息,规律作息,确保活动与休息能够达到动态平衡,确保夜晚睡眠质量。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生命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评估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生理健康情况、躯体情况、心理健康情况、社会参与情况以及一般健康情况等5个维度,各项均为百分制,评分越高则生命质量越高。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该量表总分0~21分,涉及项目包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等7项内容,各项评分均为0~3分,评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3)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患者化疗间歇期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腔炎、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对于化疗间歇期肺癌患者而言,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期间,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均做好长期的心理准备[4]。在肺癌患者住院化疗阶段,其一般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获取肺癌相关知识,在化疗间歇期居家护理期间,患者仍需严格遵医嘱用药,规范自身饮食及生活方式,从而控制疾病的进展,提升治疗效果[5]。但在患者离开医院后,由于脱离了医护人员的照护与监督,往往会导致其出现一定的懈怠,甚至有部分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惧会出现明显的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在长时间处于负性情绪下,也会导致患者化疗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针对这一情况,合理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在这一护理措施干预下,能够以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减少化疗不良反应为目标,从而大大促进患者化疗间歇期生命质量的提升,改善其睡眠质量[6]。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则是一种调动患者周边群体协助护理工作开展的一种新型护理形式,其能够充分调动患者亲友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并通过指导患者家属(亲友)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及疾病防治相关知识,确保其能够享受院内外一体化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其化疗间歇期的护理质量,进而辅助化疗治疗,更好地控制疾病发展,改善预后[7-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FCC模式护理用于化疗间歇期肺癌患者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较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FCC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分析原因是在FCC模式干预下,护理人员能够充分利用院内护理时间,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肺癌及化疗治疗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纠正错误认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治疗信心;同时,通过为患者家属传授一定的护理操作技能,提升其居家护理水平,并使其建立急症应对意识,确保护理安全性的提升。同时,大量研究显示,化疗可对肿瘤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双重伤害,进而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及肠胃不适感,导致其化疗间歇期睡眠质量及生理不适感加重,降低生命质量。此次研究还显示,通过实施FCC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适感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FCC模式的实施可改善患者化疗间歇期的不适感,进而提升其睡眠品质。分析可见,在FCC模式干预下,可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并通过控制环境温湿度、空气流通性、接触外界人员数量等形式确保患者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在护理人员辅助下制定一定的活动、休息、饮食及睡眠计划,并监督患者执行,也能够有助于确保其化疗间歇期活动与休息间的动态平衡,帮助其减少睡眠障碍,提升其睡眠效率,减轻机体不适感。
综上所述,FCC护理模式应用于化疗间歇期肺癌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改善,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