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2022-07-15 16:23于惠颖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治理乡村振兴

于惠颖

摘要:对于广大农村而言,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干净的农村人居环境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洁净的饮用水、安全的食品等是人们的迫切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根据地理位置、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涌现了一批先进省市、示范乡村。今后,各地仍应根据地理位置、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因地制宜,进一步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1.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厕所卫生是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近年来在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活垃圾规范处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厕工程逐步推进。一系列环保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但技术选择不当,缺少排放标准,维护资金不到位等情况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零散分布,农户分类意识淡薄,难以形成规模,且利润空间小,短期内很难看到理想的回报率,所以公司参与处理垃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此外,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以及保温地膜的大量使用严重危害水体和耕地,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甚至耕地退化的现象。同时,禽畜养殖业的粪便排放处理不当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觑。

2当前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政策落实不到位

首先,尽管国家针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但实践表明,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基层政府的普遍重视,实际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推进缓慢。基层乡镇政府应该深刻学习领悟文件精神,然后结合不同村庄实际加以应用,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推进治理工作的开展。然而在一些地方落实到实际中却是由政府单边决策,使用固定的模式、路径和内容。对于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以及工作成果的进展与验收也是乡镇政府全权负责,治理权力相对集中于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只是负责联络和跟进工作。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投资占政府投资比例小,在后续的工作推进中会出现整治设施质量难以保障,相关排放和处理规定欠缺等重建轻管现象,导致预期治理成效难以实现。比如,近年来农村地区陆续配备了垃圾箱、分类垃圾桶、垃圾运输车等设施,但是缺乏运营和监管机制,缺少经费,造成了设施的闲置浪费[1]。

其次,市场参与性较差。市场配置资源能有效弥补政府计划存在着很多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样需要市场的参与。哈尔滨市双城区农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市场整体参与较少,呈碎片化趋势。大多表现为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参与水平不高。

2.2村民主体意识的缺失

农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最大受益者,农民参与治理工作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治理水平。笔者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治理都是本着政府一手抓村民局外观望的态度,村民主体意识薄弱。大多数垃圾都是简单填埋,无害化处理率很低,农民分类意识淡薄,垃圾的转运和处理成本增加,且资源利用率及市场转化率低。农村乱排污水的现象依然存在,收集的部分污水无法处理重新利用,造成新的污染。农民对化肥、农药的适量使用认知不够,片面追求短期高产和收益,造成农业污染加剧。农户牲畜养殖形式粗放,污染物排放量巨大。此外环境维权意识较差,对于企业造成的污染多数村民默默承受环境损失而不清楚维权渠道。有些地方盲目套用成功案例的治理模式,忽略了本地区实际情况。比如厕所革命一味推崇三格化粪池模式,只注重厕所建造数量和内环境的改造,并没有实现粪污的有效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2]。

2.3村容村貌整治的问题

首先,村容村貌是农村形象的最直接体现,然而部分农村地区房屋规划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为了经济发展和收入的提高,农民按自身意愿随意改造修建房屋,布局凌乱,新旧杂陈,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部分村庄依然存在只有主干路实现硬化,支线道路是黄泥路的情况。其次,农村绿化工作较为滞后。现有的绿化主要是自然林草,以及农户自家种植的菜园果园,缺少系统的绿化。乡风文明,特色村庄风貌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村庄发展过程中放大效应不够。

3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3.1完善机制

首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立法工作,改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立法空白局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范相关责任主体行为,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其次,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实改善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但是农民作为治理主体,应全过程参与,承担主体职责,应建立长效参与机制,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提高村民的认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逐步推动其生活方式的良性转变。第三,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治理工作的开展和环保项目的推进涉及到多个部门,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制定分工明确、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推进工作,发挥整体效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2制定科学规划

立足当前治理实践,明确当前重点任务,根据村庄类型制定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先后顺序实现有序发展。国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治理设施的完善和运营。当地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健全多元化投资和设施维护管理机制。加快已有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服务范围。整治违建违占行为,管理公共空间,推进村庄绿化、公共照明建设。整合相关技术研发新技术,提高技术的区域适用能力。同时,健全社会资本引入制度,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并做好前期的效益评估和后续工作的跟进以及监督,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农村企业应该规划自身发展,改进技术,积极转变粗放的生产方式,树立环境友好的企业形象,赢得长足发展。

3.3建设现代化生态村

现代化生态村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文化、生态、技术等多方面的全方位系统工程。要对农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房屋道路规划等进行全面规划,充分协调短期环境美化与长期可持续绿色发展。农村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和农业垃圾,应从源头治理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厕所直接关乎水污染和人居环境,继续推行农村旱厕向水侧转变,全面推广沼气池、化粪池使用,实现有机物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推广污水处理厂的建造和家庭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备,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节约环保型农业。节地、节水、节药,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4加强监管

针对重建轻管现象建立全过程监督与评估机制。采取第三方参与模式,对利益相关者行为、治理成效、满意度调查、问题反馈等方面全面考察。逐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

结束语

人居环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研究价值。农村人居环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对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改善对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应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统筹协调,以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厕所卫生为主要方向,扎实有序地推进治理工作,促进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参考文献:

[1]于法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2):80-85.

[2]于法稳,侯效敏,郝信波.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3):64-68+159.

猜你喜欢
治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