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开军 周兴国
当前,正处在信息化驱动教育系统变革的关键窗口期。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系统变革的关键特征,也是科技创新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地处苏皖交界,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深化教育改革的成果,是杜集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举措。由于学校承担着“兴区域教育”的重任,在其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区政府制定了“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新体制”的方针,依据《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学校基础环境建设指南》,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皖北地区打造了一所现代化智慧校园。
学校拥有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构建了集数字化资源、集成化应用、智能化传播为一体的信息环境;实现了教学、教研、管理,以及后勤服务、家校联系、师生评价等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目前,24个教学班已全部配齐智慧课堂教学设备,全体教师已掌握智慧化教学硬件工具和软件系统,特别是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观念达成了普遍认同。学校始终贯彻“三个坚持”,坚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日常化,坚持以“信息技术校本研修 ”常态化,坚持“用中学、学中悟、悟中做”的指导思想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落到实处。
信息化支持下的课堂更高效
信息化支持下的课堂发生着巨大变化。从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来看,其高效性已远超传统教学模式,甚至优越于“翻转课堂”。以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教师的普遍做法为例——
课堂自学环节。首先,教师运用网络收集、整理数字资源,在课堂自学环节通过“互动平板”分享给学生,并汇总学生自学时产生的疑问。然后,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制作导学案,导学案包含“自学”“自测”“知识拓展”等内容,学生结合教科书观看数字资源,初步完成基础性知识。教师再根据“互动平板”反馈的数据,分析学生掌握的程度,预判可能产生的问题,为答疑解惑环节做准备。课堂自学环节大概用时10分钟,如果是传统课堂模式,单单反馈环节的时间就会成倍增加,也就无法保证课堂“重头戏”的实施和完成。
素养培育和能力提升环节。这一环节主要解决自学阶段产生的深度问题,通过师生讨论、生生探讨,使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到突破。在这一过程中,针对课堂生成性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便捷快速的网络搜索,完成“新生问题”的检索、求证、评价、讨论、提问等。在20多分钟内,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思想等得以训练,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总结环节。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互动平板”采集的数据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评价和答疑,学生既可以查看作业批阅情况和答案,也可以一对一地發信息向教师请教,还可以针对大屏上教师展示的典型例题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收获和疑问。
课堂延伸环节。信息技术使课堂的容量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率高,为教师对课后实践活动的指导赢得了充足时间,使得课堂的高效性在课后环节持续发生作用,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智慧课堂倒逼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转变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倒逼下,学校教研活动从寻找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方法,再到利用数字信息研究教学规律,大数据、信息化,成为教研的两大支撑点,更快、更准地接近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
从“传统教研”转向“基于信息化的教研”。学校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的实施,几乎所有教研活动都围绕“信息技术提升”主题展开,特别是坚持“应用为王”的思想,研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智慧化提供有力支持。
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素养的研讨。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使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大大增加、获取的数字资源量庞大,如何在有时间限制的课堂内向学生传递有效的信息,成为学校教研的第二个重要内容。这类研讨使课堂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教学情境更利于呈现,解决问题的指向性更强,培养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更直接,让学生“会学习”的目标更易达成。
智慧课堂使教育评价发生质变
学校使用的智慧课堂,“数据中心”板块,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教师们提供精准、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分析”板块,提供了综合表现、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习惯、作业分析、自主学习、学业成绩等模块,直观的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倾向、资源的应用情况、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和潜力等,以便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针对性干预。“教育评价系统”在高保真记录师生“互动平板”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测评模型,运用独特的算法,为教师提供直观结论或形成性报告。具体来说,实现了如下成效——
教师评价观念的改变。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的成才之路千差万别,不能以假定结果的方法评定学生的优劣,而要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特别是要为他们创造适合个体发展的路径与环境,使学生的独特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其个性化技能、社会适应能力、高尚的人格等。
评价方法的改变。“以考定性”的做法进一步弱化。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大量浏览、赏析、评价数字资源的过程,就是学习能力提高、身心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们更加充分运用智慧课堂工具优化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
评价内容的改变。教师对作业的认识和布置发生了极大改变。教研室组织“创新作业设计比赛”,研发出大量体验式、参与式、自我评价式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作业。正确对待传统的学业考试,破除“唯分数论”,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单依据考试分数,而是学生每时每刻学习和生活留下的“痕迹”,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准确地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
淮海绿地21城实验学校在基于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攻坚克难,成为区域智慧教育的引领者,在对智慧学校、智慧课堂建设的探索中,力求找到适合新时代、符合世界潮流的教育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