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关键词] 大数据;县域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慧城市
[作者单位]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级政府必须致力于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广泛开展大数据发展行动。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渐渐融合。大数据是规模化数据,是一种需要使用专业处理方式来使其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与流程优化能力的一种信息资产。我国已经把大数据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由此可见大数据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同时,大数据还与每一个个体联系十分紧密,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也与大数据密切相关。我国广泛深入开展大数据发展行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大数据之“芯”。
所谓大数据,就是以多元的形式,广泛收集而来的大规模数据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中提出,大数据并不是从随机抽样调查而来,而是分析与处理全部数据而来。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密度、真实性五种典型特征。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概念,其认为数据目前已经渗透在每一个行业与职业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生产因素。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科学技术日益成熟,信息频繁流通,社会大众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生活越来越便捷,大数据便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产物。业内专家曾公开表示,将来的时代不只是IT时代,更是DT(数据科技)时代,这充分彰显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数据不只是表现于“大”,重点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成本挖掘比数量更加重要。对各行各业而言,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则是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催生新模式、新业态。目前,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量子通信等领域深入挖掘与积极使用大数据,促使其从“生产—消费”“线上—线下”等各个维度延伸了产品价值链,在增加产品价值的同时滋生出大量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大数据同传统实体经济相融合,逐漸滋生出“互联网+”“数据服务”等多样化数字经济新业态,从而将“信息孤岛”传统生产思维予以有效打破。通过分析大规模数据准确地定位消费者偏好、消费行为,以精准化设计、定向化营销、定制化服务为切入点,从产品设计开始,对市场需求与偏好进行精准细分,采取线上线下共同销售模式,有效降低库存、优化产品供应链,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新业态分属产业体系中数据流通的各个环节,互通信息,构建新的产业链条,从而为市场注入强大的活力。
——带动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集聚。对于大数据产业链而言,其覆盖了数据的标准与规范、采集与存储、分析与应用、运行、安全及服务等各个环节,贯穿于大数据出现到后期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每一个环节均能够延伸出一个细分行业,以规模经济效应及产业上下游关联效应,借助新技术、新要素对传统产业进行有效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速度,促使新的产业能够迅速集聚,以此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等。可借助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积极创建云端数据库,构建大数据产业体系逐渐代替了重化工产业,采取最新人工智能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医疗、教育、文化、餐饮、候鸟式养老等领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速度,进一步创新了经济模式。在大数据战略实施过程中,例如成都制定与实施了“1+1+3+N”的大数据安全发展计划,构建了大数据安全产业园区,设置了国家级别的大数据安全靶场、大数据安全产业孵化等功能板块,创设了最佳产业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大数据企业及人才集聚。借助大数据技术,助力县域经济腾飞,大数据企业集群化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明显。
——加快县域地区数字化建设。我国多省份内拥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对于县域而言,其中各种要素资源、基础设施、文化集聚的地方,通过系统分析与高效率利用大数据,在国土规划、交通、公安、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中引入大数据、AI技术,进一步提高施政建设、地区治理、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这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趋势。据统计,2020年末,我国有83%的地级市提出并实施了数字城市建设方案,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发展。建设数字城市有助于提升城市品质、培育优良城市生态,并有利于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在一起,有力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大数据人才严重缺失。大数据人才是数据科学专业、大数据产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大数据的广泛普及,社会对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人才需求量持续增长。据统计得知,目前大数据领域岗位需求量增长率高到34.4%,然而求职者搜索量增长率只有14%,预测2020年大数据相关岗位空缺将高达4000多个,同比增长50%。人才驱动是创新关键,运用大数据的核心在于挖掘、分析与预测数据,这些均需要不同领域的大数据人才,如此才可促使大数据真正运用于各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中,然而现阶段我国大数据人才供需完全失衡。
——数据融合结构形式单一。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而言,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单一是典型问题。大数据虽然有利于优化与升级企业内部数据信息,然而企业在积累数据量时,并未同其他企业不同数据体系进行融合,数据个体化特征明显,并未同其他企业数据信息建立关联,导致大数据难以充分发挥数据核心的作用,也难以有力地促进县域不同产业协同、可持续发展。
——发展的良好氛围缺失。《中国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到,优化大数据发展基础环境是区域经济运用大数据的有效路径。然而,因各地区发展水平、开放程度有所不同,大数据与经济紧密度也有所差异,大数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
——建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对于大数据助推县域经济发展而言,人才是关键。政府应将大数据人才培养摆在战略地位,注重加强大数据人才这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积极营造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优良环境,积极培育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懂业务、懂数据、会分析的大数据人才队伍,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大数据人才与创新型干部配备,制定与实施大数据人才和创新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导、有效保护大数据人才创业热情。
——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创新,则是在全面整合产业资源与生产要素时积极创新。在产业生产中,以大数据为导向,有力地促进各行业积极合作、协同发展。例如,采取PPP、股权合作、委托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促使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大数据产业项目建设中,渐渐构建成“大数据+物流”“大数据+金融”等多种业态,这不仅有利于各个产业同步发展,而且还能够增加产业结构的形式,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例如,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工业园区项目启动,利用物联网、5G移动网络等数据感知和传输技术,融合政府、企业、社会数据,建立包含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应急指挥、宏观经济等主题的大数据应用,实现园区运行的全程数字化管理。
除产业外部加强合作交流外,大数据可挖掘出产业内部自身经济、社会价值,从而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另外,大数据可有效改变县域经济中产业模式单一的问题,积极转变传统产业方向,并同现代产业进行深入合作,促使其创新发展。例如,息烽县基于县域县情及大数据发展“痛点”和“堵点”、短板和不足,通过广泛调研与思考,确定了“一个目标、三大任务、四大支撑、五大工程、五项保障”的总体构架。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出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电子商务、“云上息烽·美丽乡村”云平台建设。
大数据可有效改变县域经济中产业模式单一的问题,积极转变传统产业方向,并同现代产业进行深入合作,促使其创新发展。
——创造大数据良好的发展环境。大数据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要其处于优良环境中。而大数据发展环境的优化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支持。在财政方面,当地政府应适当地放宽大数据政策,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大力支持企业大数据项目的开发。同时,基于大数据的研发项目及技术,政府应提供适宜的补贴或奖励,以此来激发企业研发热情。例如《黑龙江省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省级财政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可以根据需要,将数字经济产品和服务列入全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各市(地)结合实际制定支持政策,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总之,大数据以全新视角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定义,有力地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经济发展空間从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向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速转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对于县域经济而言,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值得广泛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