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波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安排课程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引导措施,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形成动态生成活动路径,以此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课堂;动态生成;路径
自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提出后,小学数学课堂不断发展创新,很多教师意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构建生本课堂,实现动态生成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生本课堂,注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是指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也是数学育人观的价值体现。教师要想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打造现代生本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从学科共性还是学科个性方面,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结合数学课程教育目标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以严谨、有逻辑的方式讲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向学生展示某种规范性的逻辑思维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在教学之前,教师应熟练驾驭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奇数和偶数”时,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2、4、6是偶数,1、3、5是奇数,还要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和规律。
二、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意识
数学思维能力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并运用这些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教师应意识到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数学基础应用功能,并结合典型应用实例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整个过程可分为以“知识理解”为表象的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和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与计算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准确运算,保证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还要让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流程图完成相关动态生成指令,在反复调试过程中得出完整的试验结论。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清晰地呈现几何概念,帮助学生解决几何问题,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而且对于简化复杂的学习问题和具体问题以及未来的数学学习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探索数形结合,形成动态生成活动路径
小学数学是一门相对简单的学科,它把数字与形式结合起来,用经验方案总结数学问题,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体系和思维模型。因此,教师要提升对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运用多种手段改进数学案例,总结数学知识。如在“植树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确定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其与已知问题联系起来,探知100米以内可以种多少棵树。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直观呈现复杂的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复习章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也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体验好奇、研究、验证、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全过程,在学生之间形成“影响场”,使学生养成发问的好习惯。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活力
小学数学知识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应注重整合新旧知识,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更实用、更容易理解。例如,在教学“圆柱体和奇异体”时,教师可以先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脉轮”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比较圆、锥、柱的异同,这样学生就可以开展有效的交流,并尝试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进而更好地理解圆、圆柱体和圆锥的关系。
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知识基础薄弱,分析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数学问题与知识点的相关性,通过控制练习难度,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引入思考题:“邻居的灯坏了,需要更换,据了解,邻居王叔叔身高1.75米,家里的桌子高0.8米,灯泡离地板2.5米,想一想,王叔叔能站在桌子上换灯泡吗?”这类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习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构建认知体系,提升学生深入学习效果
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还是学生的学习经验,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积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个性化或实践性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体现出了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个体情感和一些隐性因素,而且贯穿在学习者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数学思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心智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构建数学核心经验框架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探究的方法,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路径。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许多数学概念难以深刻理解,遇到简单的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计算问题时,不能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导致在完成一些数学运算和应用类习题时出现思维“阻塞”。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当描述一定长度的物体时,学生会感到复杂和困难,此时教师如果直接灌输公式,学生只会机械地抄写,而不会在生活和知识之间建立有意義的联系,这样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尺子、铅笔、书本等测量同一表格的长度,让学生从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不同标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理解单位长度的作用和意义。
六、优化评价方式,探索实施差异化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多将学生成绩作为评判的重要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要想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应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展开差异化教学,向科学、多元、综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转变。具体来说,在学生完成课堂项目探究任务后,教师除了要客观评价学生的活动完成效果,还要针对学生参与项目的活跃度、创新力及执行力等展开综合评价。
小学数学看似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教师的教学也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几何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就难以形成分析几何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始,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分析问题,再利用传统的思维方法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应用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区别,进而巩固自己的数学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本课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给其更多的动态生成学习方法,让其获得更为直接的体验,提高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动态生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兴亮.有效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实践研究 ——以小学数学为例[J].考试周刊,2021,(19).
[2]严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探究[J]. 读与写,2020,(17).
[3]顾春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实践[J].新课程·上旬,2019,(137).
[4]袁珍珍.呼唤精彩生成彰显教师能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策略[J].文存阅刊,2019,(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CJYB20042306)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