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妹 李国栋
摘要:2019年财政部在对会计准则在租赁、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资产交换方面做出了修订,文章基于以上修订的准则内容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准则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盈余管理的问题仅仅通过准则修订还不充分,还需要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以及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出发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关键字:会计准则修订;盈余动机;盈余管理
一、引言
2019年财政部对会计准则做出进一步的修订,对租赁准则、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资产交换均做出了修订。作为企业会计活动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的文件,会计准则的转变会通过报出的财务报表对报表使用者产生影响。2016年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对承租人来说,新准则将以往分类为经营租赁的资产从表外移至表内进行披露,为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18年我国财政部针对租赁准则(CAS21)进行修订,并于2019年开始实施。新租赁准则取消了原来承租人对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分类,统一采用使用权资产来计量租入资金,解决企业通过经营租赁获取表外融资的现象,使财务报表更加完整的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与租赁准则不同,债务重组准则(CAS12)与非货币资产重组准则(CAS7)的修订更多的是为了适应其他准则的修改,此次修订对盈余信息质量的重要影响的是放宽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限定,同时将债务重组涉及的债权债务限定在金融工具范围。
盈余信息作为报表使用者最关注的信息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学者的广泛重视。目前的研究文献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基本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我们通常认为的应计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通过利用政策中的选择权和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从应计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规范对于盈余管理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伴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和监管环境的日益完善,实施应计盈余管理的难度加大,企业开始通过对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操控,即通常说的真实盈余管理。
二、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在谈租赁准则修订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我国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极具中国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种。
首先是融资动机,我国股份企业面向公众发行债券以及股票是需要满足一定的盈利条件的,如股份公司申请发行新股需最近三年连续盈利。除面向公众筹资外,银行也更倾向借款给盈利能力更强的企业。刘芹(2012)与邓路(2019)等通过对我国企业长期债权与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就发现,财务指标越好的企业越容易获取长期债权。企业会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改善企业业绩,从而满足债权人对于放贷的盈余要求,进一步的,在获得信贷谈判过程中,盈余水平较高的企业拥有更高的议价能力。
其次是保牌动机,若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并连续3年无法盈利,且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消除就会面临退市风险,众所周知,上市不易且上市企业本身就极具价值,很多企业愿意支付高对价通过并购手段实现借壳上市,从而达到快速上市的目的。也许上市企業本身存在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也希望能够通过盈余管理来防止被退市。
最后是避税动机,企业基于融资以及保牌动机可能进行向上盈余管理,避税动机则是企业为少缴税或者是达到某种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从而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
三、会计准则修订对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一)租赁准则修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如果说“动机”基于自身情况产生从事某种活动的想法,“条件”就是使“盈余管理行为滋生的温床,尤其在租赁准则修改之前,我国在会计准则、税法、民商法和金融监管对于融资租赁的判定存在显著的差别,另外,准则在企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估计上授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希望企业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处理,但是也给了企业利润操纵的机会,陈红(201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经营租赁是企业操纵生产成本,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新租赁准则的实施增加了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难度。我国学者张地(2019)表明准则中关于租赁准则将经营资产资本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便于银行审查,为审慎控制承租人整体风险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
但从融资动机来看,新租赁准则实施前,企业通过经营租赁降低租赁资产在有效寿命期限内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并将风险通过残值转嫁给出租人,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资产的更新换代。在新租赁准则实施后,租赁资产较多的企业由于将表外资产转移回表内,同时增加企业的负债披露,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提高,向市场传达出更高的风险,这显然不利于企业融资。Link(2013)与陈燊(2020)研究指出,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困境时,会更倾向采取盈余管理策略。这就可能导致企业为避免触及法律法规影响自身形象从而采取其他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提高盈余,与应计盈余管理不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通过真实交易操控改变了正常经营活动,这样的行为往往偏离了企业的战略决策,例如为了提高销售产品的边际收益,通过生产大量存货形成库存,虽然短期能提高企业的账面盈余,缓解融资约束且难以被约束,但相应会产生很高的代价,改变现金流量,长期来看将损害企业业绩和价值。
(二)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修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作为弥补亏损,实现资产重组的小能手一直以来被企业广泛运用。虽然非货币资产交易通过资源置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为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止企业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提高盈余,向财务信息使用者传递出错误的信号,1999年初次颁布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该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划分为“非待售资产”与“待售资产”,并要求同类交易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不同类交易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并没有达到政策制定者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孙芳城等(2000)在文章中表明准则在资产划分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等规定方面具有盈余管理风险。于是2001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第一次修订,取消非货币资产的划分,统一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但准则同时规定以25%的支付对价占比作为是否划分为非货币资产交易的标准,这一比例仍给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在2006年更加严格规范了该准则的适用范围。另外,准则规定“对于同时满足具备商业实质、换入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否则仍旧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在非货币资产交换中重新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同时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提供了是否具备“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通过关联方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但准则对于“商业实质”的定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显著不同”、“重大”等,这仍为企业保有盈余管理的余地。
2019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CAS7)修改后,首先在适用范围中排除了存货、企业合并、使用权资产、融资租赁等内容,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准则适用范围。存货作为制造型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账面价值往往低于其公允价值,经常沦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而此次范围调整不仅仅实现了与其他准则协同,更缩小了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空间。其次对交换资产的时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增加了盈余管理的难度。最后,删除了有关判断商业实质时受关联方关系影响的规定,放开关联关系虽然使商业实质的判断更具有原则性,但也会为企业利用关联方进行盈余管理提供可乘之机。
我国会计准则对非货币资产准则的相关修订历经3次,相比前两次的修订,此次修订只在细微处进行调整。
(三)债务重组准则修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CAS7)相同,债务重组准则(CAS12)自1998年出台也历经了3次修订,多次的修订体现了对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视。1998年为防止债务重组作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被滥用,财政部出台了债务重组准则并且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债务重组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该准则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公允价值被许多T类公司或者亏损边缘的企业出于保牌动机而滥用,通过债务重组实现账面上的盈利,从而掩盖真实的经营业绩。为了提高盈余信息披露的真实程度,2001年财政部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财务重组以账面价值计量并将债务重组形成的利得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伴随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学术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向财务报表使用者传递更加有效的财务信息。2006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第二次修订,重新将公允价值运用于债务重组业务中,并将债务重组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虽然不影响核心盈利能力,但却可以使亏损企业或者濒临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刘青(2020)通过对2007年准则实施前后的上市企业债务重组行为进行研究,得出在债务重组修订准则后,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
2019年债务重组准则再一次修订,新准则首先取消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需要“存在财务困难”限制性条件,从理论上來说,通过重新协商签订债权债务协议,可以大大增加双赢的可能性,但是没有了“财务困难”的限制,方便了债务人和债权人通过串通进行提高盈余。其次,缩减了债务重组的适用范围,对于分别适用其他准则的非货币行为,如涉及债权、债务工具、企业合并和权益性交易等行为不再适用本准则。另外债务人在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以账面价值进行计量,并将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和转让资产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在以多项资产清偿债务或者以组合方式进行债务重组时,仅保留权益工具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减少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这一修订减少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最后,强调“不改变交易对手方,并列举债务重组的具体内容、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并将债务重组牵涉的债权债务限制在金融工具。新的定义可以有效降低债务重组的主观判断空间,便于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与非货币资产相同,2019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虽然从总体上来看也是为了与其他准则实现同步,解决实务中遇到同一业务同时适用于不同准则的问题。但可以看出非常注重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并且从这几次准则的修订来看,准则想要实现制定者的意图还需审计和监管机构助力间的博弈。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会计准则制定者制定会计准则虽然能对盈余管理形成制约,但准则使用者也可以利用准则存在的漏洞来操纵利润,粉饰报表数据。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导致这样局面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存在盈余管理的需求,尤其是融资动机,这是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另一重要原因是监管和惩处措施的不完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是舞弊的成本远远小于其收益。
(二)启示
1. 对于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需要完善的监管环境
自1993年会计准则颁布到如今历经修订和修补,对于租赁资产的表内化,以及债务重组和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计量模式以及损益处理不断变化,一方面是伴随市场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的需求而做出的变动,另一方面也是为应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信息质量做出的努力。而2019年会计准则的修订能否真正意义上对盈余管理形成有效的抑制,还有待检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惩罚。李惟昊(2018)与沈飞君(2021)研究指出准则的制定和修改是否能够得到执行依赖其所处的制度环境,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修订对于是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尚存争议的原因,会计准则的质量虽然提高了,但有可能由于其实施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偏离既定目标,因而无法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应提高,削弱了会计准则质量提高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2. 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需要缓解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形成政策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博弈的原因就是企业存在盈余管理的需求,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就是筹资,筹资的目的是投资。陈艳等(2016)通过对我国2003~2014的上市公司的实质分析发现外部融资需求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正向联系,能够通过盈余管理能够缓解融资需求与投资不足。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不足的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地.新租赁会计准则对银行授信的影响及应对[J].金融会计,2019(05):14-18.
[2]陈燊,邓春梅,陈汉文.融资约束、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策略[J].东南学术,2020(04):147-156.
[3]陈艳,李佳颖,李孟顺.盈余管理、外部融资需求与公司投资不足——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09):106-117.
[4]陈红,陈林,解净宇.经营租赁表内化的必要性研究——基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2013:14.
[5] 马莉,刘梦琴,郑珺.浅析经营租赁纳入资产负债表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7(07):35-38.
[6] 邓路,刘瑞琪,廖明情.盈余管理、金融市场化与公司超额银行借款[J].管理科学学报,2019,22(02):22-35.
[7]顾鸣润,杨继伟,余怒涛.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J].当代会计评论2016,9(01):49-69.
[8]刘青,吴杰.盈余管理博弈:基于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迁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0(19):98-102.
[9]沈飞君.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13):142-143.
[10]陆琦林.租赁会计国际准则变革及其影响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7(06):76-77.
[11]李惟昊.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8(08):157-158.
[12]程培培.浅议新租赁会计准则对承租人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9(34):13-14+18.
[13]黄超.对新租赁准则落地与实施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33):126-127.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