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探析

2022-07-15 01:47牛瑾杨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风险控制金融

牛瑾 杨杰

摘要:在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发展壮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信贷集中问题日益加剧。文章基于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信贷资金投向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信贷行业、信贷客户集中度高及信贷期限结构主要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最后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防范对策,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信贷集中;风险控制;金融

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加入以市场为导向、注重风险防范的改革道路,商业银行对信贷管理方面作出相应变革。主要体现在将贷款投放于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在信贷扩张和金融改革的双重背景下,贷款集中的程度愈发明显,信贷集中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在短期内,优势地区、行业、企业的发展能够被促进。但是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假设随它发展并导致金融风险累积沉淀,银行将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整个社会经济。如何辩证看待信贷集中问题,预防信贷集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良好竞争及推动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现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一)信贷区域集中

区域方面,如表1所示,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占贷款总额的49.59%。与全区相比,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贷款占比分别为17.91%、16.55%、4.93%,在整个信贷资金投放占比处于较低水平。信贷区域集中的原因是:一方面,众多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致使商业银行投入大量的信贷资金,造成了商业银行对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贷款资金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银行为了降低放贷风险,以及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合并了发展水平较差的一部分网点。由此而造成了现在信贷区域集中的问题。

(二)信贷行业集中

从信贷投向行业的分布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中国建设银行信贷资金投放最多的行业,占比高达9.33%,其次是制造业,占比7.21%。贷款投向行业前五名的总占比为32.64%。根据中国建设银行年报数据表明,在信贷投放行业方面,主要集中于优势行业、垄断行业,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行业放贷资金较少。

(三)信贷客户集中

从贷款规模来看,信贷资金主要是向国营企业投资。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15~2019年的客户贷款比例显示,2015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5.67%,到2019年下降为2.65%。2015年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14.46%,到2019年下降到10.82%。中国建设银行客户贷款集中度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信贷资金投向大客户、大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的GDP在50%以上,但获得的财力只有30%;而GDP低于50%的国有大企业则占据了70%的财力。

(四)信贷期限集中

通常情况来说,短期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体部分,但由于短期信贷风险高、收益性不明显。各商业银行为了使收入更多更稳定,在衡量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时,商业银行会更加喜欢中长期贷款。从信贷投向的期限结构来看,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在总贷款额中盘踞较大的比重。这里以中国建设银行2015~2019年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数据进行说明,公司类中长期贷款占比由34.05%上升到39.41%,而公司类短期贷款占比由17.28%降至13.93%。对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增加恰好能反映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偏向于中长期。特别是在2018、2019年,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投向愈发明显。当发生经济危机时,银行必然会面临挤兑风险,给中国的经济带来较大冲击。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负面影响

(一)信贷集中的宏观经济风险

1. 阻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是实施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问题必然会阻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体表现,一是降低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如果信贷资金过度集中于大企业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只能作用于这些信贷集中的区域,而那些中小企业及经济落后地区则得不到相應的政策优惠,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二是降低货币乘数效应。由于信贷资金过度集中于大企业,这些企业的资金就会过于宽松,当超过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时,这些资金就会流入股市以寻求高回报。将促进居民的资金向股市流入,造成了银行体系中的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地分流,货币供应量的外泄。即使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更多的基础货币,其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大量资金不断流入股市,并从银行体系中流出。

2. 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过多的资金集中在大企业、大城市,使得贫穷地区不能确保本地经济正常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较为落后的区域由于信贷资金少、融资能力弱,发展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无法得到顺应经济的调整,新的经济发展出现滞后效应,陷入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使得国家区域经济差距愈发明显。

3. 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从社会配置资源的角度来看,大量信贷资金向少数行业、企业聚拢,信贷资金的投入不仅会降低经营的效果,而且会降低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形成投资利差;由于信贷集中,在信贷资金总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大企业资金丰富,而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很难得到信贷资金,因而形成“马太效应”,使得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愈发严重,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信贷集中的微观企业风险

1. 授信银行风险

信贷过度集中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加剧,一方面,大企业凭借自身优势获取信贷资金轻而易举,经常出现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加。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牵连到银行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面,信贷集中就好比“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同一个篮子里就不能分散风险,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并且多数银行追求少数优势企业,一旦这些企业的偿付能力出现问题,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会给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性带来很大困扰,逐步累积银行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

2. 授信企业风险

对于获取信贷资金较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为了取得资金,一些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或其他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加大了融资成本,而且会使部分经营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失去良好的发展机会。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妨碍实体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金融环境因素

1. 国家政策导向

一方面,国家为了支持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和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出台了“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等政策。例如,为保证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将鼓励商业银行向地方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甚至为这些大型集团企业提供担保。这一强烈的政策信号使得商业银行的优质信贷资源大多集中在特定领域,导致风险高度集中,高于其承受水平。另一方面,在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投资于交通、水电等基础产业,这些基础产业具有良好的管理结构和较高的信用评级。商业银行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一定时期内服务于国家政策性产业,保障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2. 社会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健全

社会信用环境较差是信贷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看来,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社会信用方面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不重视信用教育、奖惩不够分明等。由于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因此,商业银行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衡量发放贷款对象时,自然优先选择有政府背景、信用好的企业。其次是担保体系的不健全。目前商业银行对担保要求较为严格,但是中小企业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资产少,再加上缺乏专业的担保机构,担保手续繁琐及费用较高,中小企业要获取信贷资金就更加困难了。

(二)微观主体行为因素

1. 银行行为因素

一是商业银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管理制度,省行以下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所有管理制度由总公司确定。分支行只能按总行规定执行,限制了信贷资金在下级分支行的投放能力。在总行,决定把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大企业,分支行只能被几个大企业包围。

二是商业银行的信用责任制度。制度要求信贷人员必须对贷款申请人负责。对于货币这种特殊商品而言,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发放的信贷资金没有人能够保证不会面临金融风险。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信贷人员能够决定,但是信贷人员却要为此承担责任,因此导致了一些下层的信贷人员宁可不发放贷款。

三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导致“逆向选择”的产生。其“逆向选择”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目前各商业银行既衡量对自身的经济效益,又衡量信贷投放,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增加信贷资金,增加银行收入,还要降低成本,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的“双降”。大型企业由于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管理体制,不仅可以降低信贷资金管理成本,而且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经济效益。由于信息不对称,往往不能完全了解到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投向这些规模大、经营效益较好的大企业,这种做法导致了信贷集中的进一步增强。有学者分析了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原理,得出如下结论:由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很严重,银行作出贷款决策往往参照其他银行的贷款行为。银行决定贷款时,其他银行认定借款人是低风险借款人的概率会增加,贷款可能性也增加。

2. 企业行为因素

在牵线搭桥方面,中小企业缺乏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之下,中小企业受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筹资能力的影响,其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对于这类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首先要了解他们的财务经营状况。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在贷款时才联系银行,没有与银行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

在盈利能力方面,商业银行是否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来判断贷款的可行性。由于中小企业总资产和注册资本较低,资产负债率低于标准的概率远远大于大企业。因此,很容易被判断为高风险企业而拒绝发放贷款。

在信用擔保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不够健全,这使得银行没有办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给予最真实的评价。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状况不清晰、经营管理透明度低,所以银行难以给中小企业贷款。另外,由于信贷观念较差,如果中小企业不及时改变产品的结构,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在经营困难后总是拖欠银行贷款利息。这不仅会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信用。而且一些中小企业还利用转机建制直接或间接逃废银行债务, 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偿还债务能力不强、财务信息不公开透明等负面因素,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信贷资金风险,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收紧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更愿意为大企业提供信贷资金。

四、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对策

1. 加速利率市场化

国家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实际上就是让商业银行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自行调整利率,最终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存贷款利率。为了加速利率市场化,首先是需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是提高信贷的质量,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

2. 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手段

首先,央行应该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出某些弱势行业、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贷款投放比例,以使金融资源配置与行业发展、经济发展相协调。这一指标可以加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使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相结合,树立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威望。其次,央行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及时对商业银行信贷过度集中进行预警(陈琳,2005)。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发展慢的行业进行贷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 加强信用建设,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一,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关保护金融债权债務的机制,维护金融稳定,严厉打击恶意逃逸银行债务的行为;第二,开展金融系列讲堂,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第三,逐步健全金融法律制度,为改善金融环境提供一定的法律支持;第四,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努力提高经济落后地区和行业的信用意识。第五,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引导,建立系统、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二)微观层面对策

1. 完善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

一是商业银行应当在对金融风险有一定防范程度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对基层放贷的权限。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信用环境、网点分布等指标,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实施差异化的审批、授权制度。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信用程度、经营情况,合理及时地提供信贷资金,以适应中小企业贷款时间紧、金额小、户数多、分布散的特点,注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和融资质量的提高。二是建立科学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考察存量和新增贷款中不良贷款的比例,又要考察激活不良资产的比例和优质贷款的创造比例。

2.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相对较少。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需要加强创新,降低资本市场准入门槛,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能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进行融资。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中国建设银行近几年的信贷集中数据,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比较有代表性。其主要表现为信贷区域、行业、客户、限期等方面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信贷主要集中于大企业,可以促进一些高新技术发展。但是信贷集中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严重的金融风险。综上所述,信贷集中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央行来说,需要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手段,重视行业预警风险;对于各商业银行来说,需要完善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挖掘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信贷集中的问题,适当调整信贷集中程度,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高峰.信贷集中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4.

[2]齐志鲲.银行惜贷、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金融研究,2002(08):67-74.

[3]李芳,陈德棉.中国银行业信贷集中的风险收益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11(01):94-98.

[4]刘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57+70.

[5]张笑妍,牛薇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2015(44):191.

[6]王勇剑,周靖茹.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集中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山东省聊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J].时代金融,2008(12):62-64.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杰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金融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中国金融出版社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