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

2022-07-14 04:38司建平王先菊
医学与社会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科

司建平,王先菊,郭 清

1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46;2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浙江杭州,311121;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目标,并将“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作为8项主要任务之一,提出支持高等院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设定了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到2030年达到16万亿的目标。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为满足健康中国建设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201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专业代码是“120410T”,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1]。目前全国共有123所院校(不含中外合作办学)开设了该专业,其中中医药高等院校18所,占中医药高等院校(不含独立学院、职业本科、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总数的72%。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专业的快速发展,学界围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人才需求及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展开了深入研究,自2007年以来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于2020年达到峰值26篇。王丽丹等从专业挂靠院系、专业课程设置、毕业生去向等方面分析了专业发展现状,并提出规范课程设置、强化教材建设、开拓示范基地的建议[2];任建萍等通过对5所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提出高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善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时间、拓展实践教学内容等提升实践教学能力[3];刘肖肖等通过对需方的调查发现,学生最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学知识和医药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常见疾病管理、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监测技能[4];吴沚桦、樊颜丽、刘贝贝、李坦英等分别认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型人才[5-8];施毓凤、钱国强等结合所在地区和院校的特色,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9-10]。由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新兴专业,开设院校背景不同、专业内涵宽泛,关于人才培养定位、主干学科范围、课程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方式、专业特色等的研究仍存在进一步拓展完善之处。本研究通过对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学科发展动态提出优化建议,为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国内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教育部发布的2015-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研究将18所院校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部纳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CNKI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限定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检索策略为“主题=健康服务与管理或健康管理专业或健康管理学科或健康管理人才”,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5日,共检索出有效文献109篇并进行梳理分析,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

1.2.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干学科、课程体系、专业特色、考核评价等要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学科发展动态提出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成要素主要涉及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职业岗位与资格证书、主干学科、核心课程、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不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从7-12项不等,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包括培养目标、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学分要求等核心要素。见图1。

图1 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成要素

2.2 核心要素比较

2.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是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4种,其中2所院校(11.1%)为“复合型人才”,4所院校(22.2%)为“应用型人才”,12所院校(66.7%)为“复合型专业人才”“应用型专业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复合型人才”。见图2。

图2 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2.2 主干学科比较。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干学科的数量从1-5个不等,主要包括管理学以及该学科门类下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医学以及该学科门类下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一级学科,教育学门类下的体育学一级学科,以及健康管理学、中医健康管理学课程。见图3。

图3 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干学科设置情况

2.2.3 课程体系比较。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共开设核心课程111门,由图4可知,有7所及以上的院校开设的课程数量为13门(11.7%),分别是管理学、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中医学基础、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健康信息管理、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中医养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流行病学;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常规的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课程实验等,有10所院校创新性地开展了科学研究、学科知识竞赛、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训练等。人才培养学分总要求、实践教学学分要求分别从160.0-224.0、18.5-88.0不等。

图4 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设置情况

2.3 专业特色比较

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17所院校(94.4%)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部分设置了中医药特色课程,其中12所院校设置了中医学基础,1所院校设置了中医与医学基础课程群。见图5。

图5 17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中医药特色课程(群)设置情况

2.4 考核评价比较

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10所院校(55.6%)将考核评价作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但表述各不相同,分别是成绩考核、毕业考核、课程考核、考核评价,如图6所示。考核评价的内容也仅包括课程考核、实习考核和毕业论文。

图6 10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考核评价情况

3 讨论

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归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大类,然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18年组织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未将该专业纳入“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致使不同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缺乏依据,没有统一的表述规范,表达的深度、广度也不相同,而且存在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主干学科笼统、课程体系繁杂、优势特色不足、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

3.1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模糊

培养定位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和归旨,是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多数院校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不够深入,导致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模糊,极易产生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这与向月应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1]。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教授将教育的基本规律总结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教育必须与人的发展相适应),深刻诠释了教育、人、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12]。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在国家大力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特设的本科专业[13],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也是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专业特色优势的关键,更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20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报告中指出,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新增专业中布点数排名第一的新文科专业。该专业属于“医+文”多学科交叉新兴专业[14],其定位是培养复合型人才[15],即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中医药高等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在遵循教育两大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区别于管理学类、医学类和信息科学类专业的差异化人才培养定位策略,主动与政府、产业、研究机构、用户等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及时把握人才需求动态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实现教育、人、社会等各要素的共生效应。

3.2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主干学科表述尚欠规范

主干学科是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基础和支撑,是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主干学科由人才培养定位决定,是指为获得能力结构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体系[16]。18所中医药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学科涉及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课程名称等,表述不够规范,不符合学科的界定。该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大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兼有管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同时又具有经济学、工学(信息科学)、法学(社会学)的属性,学科跨度大。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学科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111个一级学科;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以此为标志,国家共设置了14个学科门类、113个一级学科[17]。为避免学科属性模糊不定,本科专业的主干学科通常为1-2个,即使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也不宜超过3个[18-19]。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集管理学、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新文科专业[20],中医药高等院校应依据国家学科目录设置标准,以学科门类为基础,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学科明确为管理学、医学、工学,管理学学科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医学学科为其提供服务的方法技能,工学学科为其提供新时代的科技支撑。

3.3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差别较大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因素和具体课程框架,是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理解各不相同,学分总要求及实践教学学分波动较大,核心课程设置千差万别,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且碎片化现象严重,导致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学生有专业无专长,这与黄小玲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1]。只有系统性、连贯性、关联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才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22]。中医药高等院校应深入分析健康中国建设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围绕“创新”这一关键词,以中医“治未病”理念和现代健康概念为指导,瞄准人才培养定位,结合行业特点、区域优势和学校特色,基于能力本位构建体现新文科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23],如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模块和中医药特色课程模块。中医药特色课程模块不是中医药类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整合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的中医学基础、中医文化学、中医未病学、中医养生学、中医预防医学、中医药膳食养学、中医康复学等课程核心内容,同时确保课程模块之间以及课程模块内部不同课程之间有机衔接,在共性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中医药特色个性化培养。鉴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应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并加大学分比重,可按照“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原则,构建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境内与境外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水平。

3.4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评价方式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和主要方式,是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挥棒。1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仅有10所院校将考核评价作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不同院校的表述各不相同,且考核评价的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动态性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并增强实际运用的能力。科学的评价应当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统一,实现评价内容由外在加持转变为内在赋能[24]。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该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组成,其目的不在证明而在于改进,强调过程评价和改进评价[25]。中医药高等院校应建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重点针对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包括生源背景、培养过程和就业情况等的人才培养信息系统,通过大数据动态评价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背景评价与学校评价、课程评价与专业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相衔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涵盖管理学类、医学类和信息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指标的多元动态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契合度。

人才培养方案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实现复合型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文件,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最直接的应答。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完善公共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各类院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提供依据。中医药高等院校应主动对接社会需求,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导向,按照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完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方案在引导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效用,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学科新书导览】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