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颈夹脊穴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2-07-14 02:52朱嘉民孙忠人崔杨尹洪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部

朱嘉民, 孙忠人, 崔杨, 尹洪娜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6)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占颈椎病发病人数的20% ~30%[1],其主要原因为颈椎组织的退行性改变,颈部血管受椎间盘刺激甚至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或恶心等一系列表现,旋转颈部时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无意识猝倒;其中,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和首要症状,故CSA 又称为“颈性眩晕”。本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脑力劳动者人数的骤增,人们长时间伏案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2-3]。目前,现代医学针对CSA 的治疗方案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可纠正异常骨性结构改变,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但手术风险较大;大多数患者首选保守治疗方案,但方法较为单一且容易复发,无法根治CSA[4]。传统医学外治法治疗方案包括针刺、推拿、穴位注射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当前,联合治疗方案已成为治疗CSA的研究热点[5]。针刺干预及前列地尔治疗CSA 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研究证实[6-9]。本研究采用电针颈夹脊穴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病房收治的108例明确诊断为CSA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10]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标准拟定。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中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拟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措施;④患者颈椎X 线检查示颈曲度发生不同程度异常且TCD中血流速度异常;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其他类型颈椎病的患者;②合并有耳源性眩晕或其他因素导致眩晕的患者;③既往有颈部手术史的患者;④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⑤凝血功能障碍或不能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注射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10980024,规格:10 μg/支)10 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T2111063),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14 d。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取穴:参照“十三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12],选取C3~C6 棘突下旁开0.5 寸颈夹脊穴。操作: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颈部。采用0.40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直刺进针20~25 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进行200 r/min 以上快速捻转,每穴行针1~2 min。采用华佗牌SDZ—Ⅱ电子针疗仪(济南千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两侧相同穴位分别连接电针正、负极,设置连续波,频率为2~5 Hz,强度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节,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14 d。

1.6 观察指标

1.6.1 血流动力学

采用EC-2000 型TCD 仪(德国EME 公司)。经枕窗分别探测患者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基底动脉探测深度为50~60 mm,椎动脉60~70 mm。记录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1.6.2 血液流变学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部静脉血4 mL,检测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PF)水平。

1.6.3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参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状态,共通过5 个维度进行评估。最高为30 分,最低为0 分。分值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13]。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头晕症状基本消失,颈部活动自如,90%≤疗效指数≤100%;显效:头晕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度尚可,70%≤疗效指数<90%;有效:头晕症状较缓解,颈部活动轻度受限,30%≤疗效指数<70%;无效:头晕症状无改善,颈部活动明显受限,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1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s)

表1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5454性别/例男2321女3133年龄/岁42.47±7.0641.97±7.86病程/周21.38±6.3222.09±7.06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49/54),对照组为74.07%(40/5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VA、RVA、BA水平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LVA、RVA、B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A、RVA、BA 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LVA、RVA、BA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LVA,RVA and BA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3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LVA,RVA and BA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例54545454 LVA 22.38±4.8236.97±8.08①②21.28±4.9332.72±7.64①RVA 21.03±4.9938.81±9.05①②20.89±5.3233.94±8.51①BA 24.38±5.8841.75±8.68①②25.50±6.2037.16±8.01①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HBV、LBV、PV、PF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BV、LBV、PV、PF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BV、LBV、PV、PF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rheological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4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blood rheological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例54545454 HBV/(mPa·s)6.45±1.414.33±0.76①②6.51±1.365.28±0.92①LBV/(mPa·s)12.03±2.767.92±2.63①②11.96±2.9410.22±2.55①PV/(mPa·s)2.06±0.321.46±0.25①②2.13±0.381.81±0.27①PF/(g·L-1)4.55±0.743.86±0.63①②4.62±0.714.21±0.68①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表5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al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s,分)

表5 2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al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patients (±s,分)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例54545454眩晕5.81±2.0211.53±2.81①②5.59±1.9010.03±3.04①头痛1.14±0.451.89±0.70①②1.08±0.421.47±0.74①颈肩痛1.56±0.563.16±0.77①②1.63±0.612.63±0.94①日常生活及工作2.31±0.723.29±0.83①②2.36±0.662.97±0.79①心理及社会适应2.06±0.563.50±0.80①②1.97±0.592.94±0.81①总分12.86±4.4323.38±4.07①②12.63±3.0920.03±4.43①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部组织退行性改变为主的临床疾患,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胀、肢体麻木,严重者可导致瘫痪。本病主要原因包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体肥厚增生及外伤等,分为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脊髓型[14]。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机械压迫学说、血液流变学说、血管病变学说、体液学说[15-16],各种病因均会导致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诱发眩晕、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因为钩椎关节增生及椎关节失稳,从而影响颈椎横突孔,椎动脉位于颈椎横突孔及周围软组织内,钩椎关节的轴向或侧向压迫椎动脉,可使之弯曲或痉挛[17];在颈型颈部活动时,由于钩椎关节不稳而出现位移,刺激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收缩,导致供血不足。

在中医学中无CSA 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及病因病机,将其归属于“眩晕”“项痹”等范畴,本质为本虚标实之证,患者正气本虚,卫外之力减弱,六淫侵袭,从而诱发眩晕。《灵枢》强调:“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腰酸眩冒。”推断其内因为肝肾亏虚,气血化生乏源,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脑失所养,髓海不宁。《仁斋直指方论》提到“瘀滞不行,则生眩晕”,病久则瘀,CSA 发生时,颈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导致瘀血内生。

针刺能够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止痛,是治疗CSA常用的外治法之一。CSA主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核区域缺血,针刺调节患者生理曲度,从而减轻钩椎关节对颈部血管的机械压迫;同时,针刺能调节各种因素对颈交感神经丛的刺激。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临近督脉和膀胱经,刺之可发挥其近治作用,疏通气血、充养髓海,使经气调达,清阳得升。颈夹脊穴周围及深层分布动静脉丛及脊神经,刺激时可调节血管扩张,促进脑部血供恢复,缓解颈部肌肉张力,减轻对颈交感神经的刺激,恢复颈部生物力学平衡[18]。有研究指出,针刺颈夹脊穴可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动静脉微循环,缓解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19]。电针治疗时,通过电流的持续刺激,可松解粘连瘢痕,松弛颈部周围紧张肌肉群,降低软组织张力,调节椎间结构的微小位移,从而缓解血管受到机械压迫,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促进脑部血供恢复,改善头晕、颈痛等症状[20-21]。

前列地尔的有效成分为前列腺素E1,具有高效生物活性,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显著,在体内可作用于病变血管,通过扩张血管以增加局部血流量,实现靶向治疗,改善微循环。其主要作用机制:(1)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环磷腺苷的含量,抑制Ca2+释放,从而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22];(2)前列地尔是一种具有靶向性的脂微球制剂,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而刺激纤溶酶原激活,改善循环障碍[23];(3)血栓素A2可使血小板被激活,前列地尔能够降低血栓素A2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抑制其聚集性,降低血黏度[24-25];(4)减少自由基产生,抑制过氧化物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受损[26]。其综合多种因素可改善血流动力学障碍,提高血流速度,减轻CSA 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发作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49/54),对照组为74.07%(40/5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A、RVA、BA 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LVA、RVA、B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BV、LBV、PV、PF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BV、LBV、PV、PF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眩晕、头痛、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各维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电针颈夹脊穴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关指标,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可为进一步研究CSA 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有待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验证结论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部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造出一个天鹅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