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专业中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的融合探索

2022-07-14 06:44:12王冠清中南民族大学
艺术评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音高音准声部

王冠清 中南民族大学

一、高校音乐专业中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一)学科之间的共性与交叉为课程融合提供可能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各高校在进行专业招生考核时的重点科目之一。视唱练耳是培养音乐感知的重要技能,视唱练耳通过“唱”与“听”两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声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同时这门学科是深入音乐学习的基础,不论是何种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熟练的识谱能力。不仅如此,视唱练耳学科更是多声音乐学习的入门,在优美流畅、协和的和声、和弦、多声部旋律中形成对音乐效果的分析与辨别能力。合唱指挥课程可以说是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中最为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涉及了声乐演唱、中西音乐史、和声、曲式、乐理等音乐相关课程,同时也综合了物理、文学、哲学、音响等不同门类。不仅如此,指挥动作的使用还与人体学、心理学、美学具有相关联系。可以说,合唱指挥课程是对一个人音乐理解能力、学科综合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处理创新能力的全面大综合。只有建立在对音乐作品的专业理解、对指挥技巧的熟练把握、对团队的调控与把握上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指挥。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两门课程尽管是看似不相联的独立学科,但实际上有着较强的学科共性与交叉。难度系数较高的视唱练耳在通过多声部的弹唱、重唱、钢琴伴奏的单声部及多声部视唱中形成和声概念,在多声部思维中形成多线条的音乐感知能力。而多声部的音乐思维同时也是合唱指挥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唱艺术是一门和谐统一的艺术,之所以成为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离不开绚烂的和声效果以及多声部的密切配合。两门学科之间的基础理论都与多声部有着密切联系,多声部的使用与处理是两门学科中最关键的交叉之一,因此学科之间的共性以及交叉为课程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二)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为课程融合提供指引

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期待,音乐专业一直是人文社科类的热门学科,在社会物质不断发展的今天,对艺术学科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一直在努力找寻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新方案。2015 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全(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在其中明确提出“提倡课程形式多样化”的课程改革理念,并提出“课程设置合理化”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基础方向,并且在针对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几门基础学科课程指明了进一步的细化方案,提出可以将《乐理》与《视唱练耳》综合起来,实行整合教学。教育部门提供的指导方案为课程的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指引,音乐专业学科教学中的融合必然成为教改的趋势,通过对两门课程的优化,能够有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整合与改革,能有效衔接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点与内容,从而实现学科的综合,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动力。

(三)音乐专业学科学生综合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具有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音乐艺术表演人才,能够在各类艺术类社团、学校、单位展开音乐相关的表演、研究、教学工作。音乐专业学科教学以期对学生展开综合发展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采用了多元且全面的培养教学模式。合唱指挥课程是音乐专业学习中的一门必修学科,在合唱训练中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与指挥能力。指挥作为整个合唱团的灵魂人物,只有在拥有较强的音乐分析能力以及对作品的把握了解基础上,才能指挥作品。这些能力都需要建立在扎实的视唱练耳基础上,在排练过程中,指挥需要灵敏的对各个声部的音高、旋律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并且能够对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在了解作品内涵与情绪的基础上形成对作品的整体把控,这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高校音乐专业中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融合策略

(一)科学有效的发声模式

不论是视唱练耳还是合唱指挥课程,都是建立在科学有效的训练基础之上,科学的发声模式以及准确的音高同时是两门学科追求的教学目标。视唱练耳主要有两大内容:第一是识谱视唱,主要目标在于培养音准、节奏以及熟练的识谱能力;第二是练耳听音,主要目标在于对听觉的培养,形成固定以及相对音高概念。在视唱练耳中可以通过不同调性音高的旋律提升对音乐的敏感度,在演唱中形成准确的发声。不论是节拍、音高、速度都是关键的音乐要素,这对一个音乐学习者的内心听觉以及演唱起到关键作用,视唱练耳中的联想基础技能对合唱指挥中的发声、音准、模唱都起到较强的铺垫作用。

发声:发声练习是声乐演唱的基础部分,在合唱指挥中指挥是否能有效调动大家的演唱技能形成统一的声音效果是评价合唱团水平高低的衡量要素之一。发声练习有很多种,可以采用“慢吸慢呼”“慢呼急吸”“急吸慢呼”“打嘟”“狗喘式”等方法进行训练,帮助成员快速找到气至丹田的感觉,采用无声练习、声母练习、音阶模进练习稳定自己的音色。大部分的要求都是采用结合气息形成的多通道共鸣方式,在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结合的多声思维角度下的发声练习可以从培养内心听觉出发,通过不断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唱,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音量与音色,在演唱中拉近个人与团队的距离,通过各类发声技巧,形成音色、节奏、声部间的统一与融合。

音准:节奏与音准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与难点内容之一。音准概念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直接影响音乐学习者的素质与能力,不论是专业个人演唱还是合唱,音准都对演唱水平起到决定性的评判作用。在合唱指挥中,可以有效结合视唱练耳教学环节,展开音准训练,从而为合唱奠定基础。音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视唱练耳中可以有效的通过模唱、听音等培养学生的固定音高与相对音高。如可以通过听音来培养内心听觉,在模唱中构建旋律音程、和声音来形成相对的概念,可以分声部演唱简单的长音和弦等等。

模唱:模唱即模仿演唱,是提升视唱练耳水平的首选练习方式。模唱对于音乐初学者来说,不需要具备音乐基础便可以随时展开。即便没有准确的音高概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模仿听到的音乐素材。视唱练耳中的模唱对于培养相对音高概念有着重要意义,在合唱指挥中同样也可以通过模唱来完成简单的声部配合练习,在对音高、节奏、旋律的模仿记忆中形成对音乐要素的把控,从而在熟悉自己声部旋律之后能够体会到与其他声部的和谐以及与钢琴伴奏的配合影响效果。

(二)循序渐进的多声部练习

合唱是一门要求和谐统一的声乐艺术形式,只有在指挥的不断协调统一下才能形成优美的多声部声音效果。声部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是合唱与独唱的不同要求之一,如何让团队中的所有人形成统一的声音效果,这是合唱团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合唱团的训练中,只有处理好不同个人、声部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融合的背景下,展开有效的发声练习之后,便可以进入多声部练习,可分几个步骤来展开:

分声部练习:分声部练习一般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声部成员拿到新作品之后,避免声部之间的干扰,各声部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分开练习。第二种,在合唱排练的过程中遇到了难点演唱部分,无法继续,需要对有问题的声部单独展开分声部练习。第三种,在某个乐段中某声部为主旋律声部,声部较为突出的情况,针对音乐效果需要展开分声部练习。分声部练习的方式实际与视唱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指挥可以有效结合视唱练耳的演唱技术对声部的音高、音色、音准、节奏展开指导。

多声部练习:多声部视唱的主要内容便是在多声思维下如何做到声部之间的统一,其统一主要是通过音高、速度、节奏的准确配合来形成的。在合唱指挥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不断提升合唱团员的合作能力与演唱技术能力,在音准、呼吸、节奏、力度之上也形成相应的配合。多声部的合唱作品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和声性作品,另一类是复调性作品。和声性作品大都是三个及以上的声部组成,主旋律明朗,在与其他声部的衬托与配合下形成的作品。复调性作品大都是在丰富的复调写作技巧上形成的,和声丰富多变,节奏错落有致,给人层次变化丰富多彩的演唱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指挥者通过结合多声部的思维概念,培养演唱成员的声部配合能力。特别是在练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多引导成员感受不同的和声效果,培养成员形成倾听自己声部、不同声部的声音能力,在声部的平衡中适度调整自己的演唱,融入整个团队。

(三)主动的多声思维学习能力

合唱指挥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作为指挥者还是合唱团的团员,培养多声思维的专业学习能力也是将合唱指挥与视唱练耳课程融合的有效策略之一。多声思维学习能力是对音准、节奏、旋律、音色、情感的统一把握,在与伴奏的磨合与衔接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多声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合唱指挥课程训练中,可以识谱视唱,积极运用多声思维的演唱方法,在演唱乐谱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内在听觉与感官系统,对音高进行判断,并且能够有效聆听其他声部。在演唱本声部的过程中,同时关注与其他声部之间的配合,根据乐谱的要求来控制自己的演唱力度以及情感,让自己的音色与情感表达与整首作品融为一体。还可以在视唱的过程中主动培养学生演唱多声部的能力,如可以采用钢琴弹奏高音声部旋律,自己演唱低音声部旋律,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思维学习能力。在识谱视唱以及合唱指挥的课程学习中,课程的融合实际是多声部思维方式的重叠,在多声部思维的培育下,可以有效提升合唱的排练效果,锻炼团员视唱练耳能力。

三、结语

音乐专业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类学科,是人文艺术领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在各门课程的开设中发展学生学科思维、艺术创造。艺术审美、艺术表演能力。当今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教学领域观念与方法也在不断更替,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可以形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彰显音乐的育人功能。不论是音乐教育还是音乐学习,都不应当墨守成规,在遵循教学规律、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有效开拓普通高校音乐特色的发展之路。

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的融合对于音乐专业教学与学习者来说,可能会是一种新的概念。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的融合不仅仅能有效落实多声部音乐概念,在融合中有效促进两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更是为其他学科的综合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习者,都可以在学科的共性与不同之间抓住学科特征,充实理论基础,在课程综合发展上展开思考,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的音乐专业学科建设,为培养更扎实专业基础的人才而服务。

猜你喜欢
音高音准声部
乔治·克拉姆《大宇宙Ⅲ》音高组织分析
音乐生活(2024年1期)2024-03-13 08:07:58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18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18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乐府新声(2021年1期)2021-05-21 08:09:14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计算机应用(2018年8期)2018-10-16 03:14:18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黄河之声(2018年20期)2018-01-24 12:04:48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学与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28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