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燕华(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 特约编辑|刘志清 插画|李丽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是一切探索的前提,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呢?
听 故事里说到“三天三夜”,孩子掰着手指头质疑:“三天里不是只有两个夜晚吗?”然后掰着手指头开始数:“白天、晚上、白天、晚上、白天。三天就是两个晚上啊!”听到古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孩子又问了:“春风要是剪刀,不就把柳条都剪没了吗?”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在培养孩子质疑能力方面,父母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孩子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现象,这时他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此时最容易帮助孩子建立和巩固质疑意识。
孩子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往往令父母应接不暇。比如,第一次听到“恼羞成怒”这个词语,孩子问:“这是什么意思?”父母解释后,孩子继续质疑:“为什么会发脾气呢?我要是害羞或者生气了,就不是怒,是哭,为什么不叫恼羞成哭?”每天乘坐电梯,孩子问:“明明是站在电梯里?为什么总说坐电梯?根本没有坐,都是站着的呀?”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孩子问道:“叶子长在大树上的时候,就是有生命的,冬天到了,叶子落下到了地面上,还有生命吗?”看到小卖部门口的蔬菜,孩子问:“萝卜长在地里是有生命的,这里卖的萝卜还有生命吗?”
当孩子提问时,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自己是受欢迎、被鼓励的。孩子随口一问,父母至少要做到回应的态度是友好和积极的,比如:“对啊,为什么呢?我也要好好想想!你问了一个我都没想过的问题呢!”有了这样的回应,即使没有直接从父母这里获取到答案,孩子也是满足和快乐的,他的质疑欲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保护和延续。
孩子有些质疑是一瞬间的,出现过一次就消失了,但有些质疑,却需要父母帮助他保持下去,引导他进行更深入一些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孩子画画的时候问道:“我要画红绿灯,可是,我忘记了红灯在上面,还是绿灯在上面。到底要怎样画呢?”此时,父母一定不要着急给出明确的答案,可以缓慢地回应:“咦?我也糊涂了?要不咱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让孩子实际观察一下再动笔,效果更好。画画结束后,父母还可以借这个机会继续追问,引导孩子继续质疑:“为什么都是红灯在上面呢?绿灯在上面不行吗?”“从远处看,先看到高处的东西还是低处的东西?红灯在最高处有什么好处?”如此拓展开来,孩子不仅能深入地理解交通规则,还能理解更多数学、物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
有的孩子在了解了1分钟有60秒之后,会质疑:“为什么1分钟不是有100秒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如果父母稍微留心,也能引出很多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和学习,这就是在保护孩子的质疑欲望,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逐步促进了孩子质疑思维方式的建立。
仅是提出质疑,并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能力的获得,还需要孩子亲自行动,亲自探索,寻找答案。正如科学探究那样,孩子需要完成提问、假设、验证和结论这样几个基本的步骤才有成长。有些孩子是能够主动探究的,有些孩子则需要父母刻意引导和参与他们的探究,一味地停留在口头上的回应和鼓励,往往是不够的。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爱提问的特质,质疑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孩子提问时,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核心要素和难得契机。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一珍贵的本能是否被保留了下来,就要看父母的回应方式了。下面的一些做法,毫无疑问会降低孩子的提问兴趣,也在无形之中丧失了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机会。
用一句“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敷衍和忽视孩子的质疑。
教导孩子“要听老师、父母和长辈的话”,全盘接收别人的输入,压抑孩子的质疑。
不耐烦地回应“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没看大人正忙着吗?别老瞎想!”拒绝和否定孩子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