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春玉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幼儿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学前教育领域,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其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的特征与深度学习理念十分契合,是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思维水平的限制,难以有效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针对探索性游戏中如何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探索性游戏;深度学习
游戏能够反映、巩固,并促进幼儿的发展。探索性活动区是通过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的区域,它能够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环境进行互动,并能够让幼儿在不断地动手操作和尝试中,进行自主的学习,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1]。探索性游戏的开展要求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进行尝试、观察、分析和思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挑战性。在现实情境中幼儿不仅能够获得经验,还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那么,如何支持幼儿在探索性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呢?笔者以大班沙水游戏“蓄水探索之旅”为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幼儿在探索性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是有意义并且有长远效果的。
一、幼儿深度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深度学习也被称为深层次学习,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将它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2]。深度学习注重理解与批判,强调联系与建构,重视迁移与应用。而幼儿的深度学习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表现在认知层面,强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二,表现在动机层面,强调积极情绪的激发与维持。第三,表现在社会文化层面,强调人际互动中的沟通与支持。幼儿园探索性游戏是以未知为导向的,目的是使幼儿通过活动对未知的世界有所发现,从而获得新知,完善认知。对幼儿来说,探索性游戏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极具挑战性,能够使他们经历好奇、提问、尝试、发现的过程。
二、大班“蓄水探索之旅”游戏概况
在幼儿园创设的户外游戏活动情境中,有沙子和水的情境,可以给幼儿带来非凡的感官体验。自由轻松的沙水情境,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运动知觉、平衡以及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对幼儿心理、身体乃至人格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在一次沙水游戏中,贺贺和敏敏先用铲子在沙子中挖了一个很大的坑。然后,他们用桶把水装来倒进坑里。这时,他们发现水渐渐地消失了。賀贺小朋友大声叫了起来:“快看快看,我倒下去的水被沙子吃了,沙子里面是不是有喝水怪呀?”其他幼儿被贺贺的喊叫声吸引了过来,纷纷跃跃欲试,用不同的道具把水装来倒进沙子里进行亲自验证。结果,幼儿看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水渐渐地从沙子里消失了。幼儿对“水到哪里去了”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洋洋说:“沙子很厉害,它把水吸干了。”涛涛说:“沙子里有洞,水会从洞里漏下去。”童童说:“我们要找个东西堵住沙洞,不让水流下去。”敏敏说:“那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把洞堵住,好吗?”带着“如何将水留住呢?”这一问题,幼儿的“蓄水探索之旅”开始了。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幼儿共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和解决,并借助玩沙工具和一些辅助材料,成功实现了“沙上蓄水”。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幼儿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充分锻炼了深度学习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的理解性与批判性
在“蓄水探索之旅”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围绕“用什么堵住水?”“石头、砖头、瓦片等材料为什么无法堵水?”“塑料袋拼在一起为什么只能堵一会儿,最后水又跑了?”等问题热烈地进行讨论。敏敏说:“塑料袋没有洞,水怎么又堵不住了呢?”贺贺接着说:“我们把水倒下去的时候,塑料袋会滑动,水就跑了,所以我们要把塑料袋压住。”为了验证贺贺的观点,涛涛拿来塑料袋,将其铺平放好,又围着蓄水池转了一圈,并趴下去检查塑料袋之间是否已经连接好,然后再把水倒下去,发现水被堵住了。但这时,周围的塑料袋滑了下去,水瞬间就流走了一部分。涛涛大声喊:“水又跑啦,大家快来把塑料袋压住吧!”于是,幼儿有的用手压,有的用石头压,大家一起合作压住塑料袋。压住塑料袋后,幼儿蹲在旁边静静地观察,发现水还是在慢慢地变少。敏敏泄气地说:“又漏水了,太难啦!”这时,贺贺向笔者求助,笔者提问:“用石头和瓦片压住的塑料袋为什么还是堵不住水呢?”幼儿思考了许久。明明说:“哦,我知道了,塑料袋叠起来的地方有缝隙,水从缝隙里跑了。”笔者说:“小朋友们发现了袋子之间也有缝隙是吗?”童童说:“是的,塑料袋太小了,连起来缝隙太多,水就慢慢地从缝隙流走了。”这时,笔者从“塑料袋小,铺平后缝隙多”的问题切入,提问幼儿:“这是怎么回事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并鼓励幼儿继续寻找其他能够蓄水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了塑料袋比石头、砖块、瓦片等材料更能蓄水,可是蓄水池的水还是会慢慢变少,游戏陷入了僵局。面对一次次的试验和一次次的失败,幼儿虽然有些气馁,然而还是会重整旗鼓,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品质得到了培养。
深度学习的理解性与批判性,在于学习主体对思维活动各环节进行调整,深入地进行讨论、观察、推理,以及能与同伴分工合作,改正错误[3]。在“蓄水探索之旅”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尝试使用了石头、砖块和薄薄的瓦片来蓄水,然而无论是单个材料,还是多种材料一起叠放,最终水还是变少了。游戏中,幼儿一边尝试一边商量,有的幼儿认为是因为石头、砖块没放好;有的幼儿认为是石头、砖块没办法蓄水……经过实践操作,幼儿发现,使用硬的材料连接会产生缝隙,从而影响蓄水。于是幼儿又使用塑料袋进行试验。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动手动脑,大胆尝试;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石头、砖块、瓦片、塑料袋和水的特性,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积极说出自己的观点,作出合理的决策,表现出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较强的自主性[4]。
四、深度学习的建构与联系
在整个“蓄水探索之旅”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已经获得了硬材料不能蓄水,小的塑料袋拼接有缝隙也不能蓄水等经验。同时,幼儿能很好地对这些经验进行运用。幼儿积极思考,分工合作,有序协商,共同解决问题,他们的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并增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度学习必须经历探究、分享、记录、展示的建构过程,也就是玩、说、记、展四个建构步骤。但是幼儿受到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比如知识经验储备较少,思维能力水平不足等,难以有效实现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建构,加强幼儿与深度学习的联系[5]。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开展深度的交流合作,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整个“蓄水探索之旅”的游戏过程中,笔者全程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在全面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笔者通过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现象来揣摩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不时抛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及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回应,促进了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蓄水成功后,笔者又将幼儿每次解决问题的记录图(笔者要求幼儿用画图的形式记录他们每次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与幼儿一起来回顾蓄水的全过程,并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尝试了哪些蓄水的方法,哪些方法是成功的,哪些方法是失败的,等等。幼儿在争先恐后地发言中,再一次梳理了探索经验之间的联系,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深度学习的迁移与运用
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如果幼儿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个现实问题,那他必然是深刻理解了这一知识。而深度学习就是需要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提出策略和解决问题。幼儿能否迁移与运用知识和能否有效解决问题是判断深度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条件,也是判断幼儿学习水平的重要依据。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探索性游戏中,幼儿往往能够更好地迁移与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并创造性地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6]。
在“蓄水探索之旅”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尝试从使用石头、砖块、瓦片等材料到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塑料袋具有装水不漏水的现象)去解决问题,体现了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幼兒还发现多个大小不一的塑料袋拼接会产生缝隙从而会影响蓄水,在铺平塑料袋放水前能有针对性地去检查塑料袋间的连接情况,体现了幼儿能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品质。当水倒下去后,塑料袋在水的冲刷下会滑动,为解决塑料袋不下滑的问题,幼儿合作将其压住,体现了解决问题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当蓄水成功后,笔者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用桶装水很费力,请小朋友们想想新的办法解决蓄水问题。幼儿又与同伴合作,利用PVC大圆管将水龙头的水直接引入蓄水池。在此过程中,幼儿还自主发现并解决了水管连接、水从高处往下流、在水龙头一头用弯管防止水漏出来等问题。而面对洋洋提出再挖一个蓄水池,把两个蓄水池连接起来的想法,大家纷纷赞同。笔者请幼儿说说希望教师提供什么材料来帮助他们,有的幼儿说要多一些管子,有的幼儿说要泡沫砖……笔者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为幼儿提供了数量充足的水管、泡沫砖等材料。当幼儿在连接水管时,发现水管的长度会影响连接,他们不断尝试,及时调整,运用了目测、比对等数学思维判断水管的合适长度,最终成功连接水管通水。并且,幼儿提出生活中的水管是埋在地底下的,所以要将裸露在外的水管用沙埋住的想法,这也体现了生活经验的迁移。在两个蓄水池连接成功后,笔者及时用语言肯定了幼儿,充分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及“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幼儿已经能够通过深度学习,主动迁移和应用知识。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性游戏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7]。
在整个“蓄水探索之旅”的游戏过程中,幼儿以其独特的方式建构着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知识经验的迁移、大胆的想象与创造,不断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发挥了深度学习的作用。
结语
总之,与关注幼儿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的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更能培养幼儿主动投入、积极思考、敢于交流以及乐于分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深度学习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蓄水探索之旅”的案例中,教师可以看到深度学习的多种特征:学习的理解与批判性、学习的构建与联系,学习的迁移与应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索性游戏的过程中,应当敏锐地捕捉幼儿游戏中的真问题,同时要关注幼儿的自我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幼儿在探索性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探索反思超越:走向广覆盖、保基本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系列报道之二[J].幼儿教育,2017(Z1):4-7.
[2]朱丽芬.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环境构建[J].福建教育,2020(38):9-11.
[3]詹月丹.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时代教育,2018(08):213.
[4]吴永军.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2):51-58,36.
[5]余晨晨.在建构游戏中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以小班建构游戏《搭高楼》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9):121-123.
[6]王婷婷.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42):193.
[7]张秀荣.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环境支持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