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脱贫人口摆脱贫困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主攻方向。为帮助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机会,帮助脱贫人口摆脱贫困,江西省把脱贫人口作为就业工作的优先保障对象、作为各类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优先服务对象,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成效较好
2022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和疫情多点频发的复杂局面,江西省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紧抓不放。江西省人社厅、财政厅、乡村振兴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通知》,在劳务协作、就地就近就业、就业专项行动、“雨露计划+”行动、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动态监测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返贫重点监测对象,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面向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期间走访服务对象家庭数3.88万户,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人数2.69万人。截至2022年5月底,该省171.5万脱贫劳动力已实现就业137.5万人,其中省外务工54.5万人、省内县外务工13.8万人、县内务工69.2万人;7.5万监测对象劳动力已就业4.8万人,其中外省1.5万人、省内县外0.5万人、县内2.8万人。
当前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照脱贫人口多样化的就业需求,该省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脱贫劳动力就业稳定性和质量有待提高,受当前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需要加强就业稳定性的动态监测,帮扶措施需要更加有针对性,长效机制还有待健全。二是社会保障帮扶压力较大,基础养老金水平较低,政策吸引力不强,政府代缴保费中财政压力大。三是基层公共服务力量不足,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乡镇人社服务机构并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原本薄弱的人社帮扶队伍面临新的挑战,基层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四是就业帮扶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地方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数量下降,开发式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等,直接影响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的整体成效。
多措并举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突出“三稳”,着力保障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劳务对接输出、企業用工服务、职业技能提升等全方位支持,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保驾护航。一是稳定务工规模。外出务工是脱贫人口就业的重要渠道,要千方百计稳住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建立健全省内外劳务协作机制,脱贫地区要加强省际、省内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对接输出;加强与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大力培育劳务品牌,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重点行业,以龙头企业、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单位为载体分批培育建设特色劳务品牌,通过特色劳务品牌促进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二是稳定企业用工。建立重点企业公共就业服务联系机制和产业园区用工服务保障机制,搭建园区企业就业供需平台,有针对性地发布并推送招聘信息,引导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补贴等政策。三是稳定脱贫人口就业技能。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扩大技能培训覆盖面,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坚持需求导向、就业导向,围绕产业发展与企业用工需求,推行以企业下单、机构接单、劳动者点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聚力“三促”,着力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创业。推进帮扶载体吸纳、创业带动就业、公益岗位安置相结合,全力拓宽脱贫人口就业渠道。一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就近就业是一部分脱贫人口的愿望,工作顾家两不误。积极推动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将脱贫人口作为认定帮扶车间的吸纳对象,延续帮扶载体的各项扶持政策。对新吸纳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就业的帮扶车间和企业,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2000元。抓好产业和项目带动就业,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发展,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参与乡村建设。二是促进创新创业。推进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贷款、创业补贴联动的创业帮扶模式,大力扶持脱贫人口返乡创业。支持就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引导脱贫人口在创办网店、直播带货、视频农业、休闲旅游、物流配送等领域创业就业。鼓励乡村能人创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加工点等各类经营主体,吸纳脱贫人口实现创业增收。三是促进兜底安置。统筹用好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定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托底安置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对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
推进“三强化”,着力优化脱贫人口就业服务。强化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建立,打通服务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最后一公里”。一是强化脱贫人口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准确掌握脱贫人口就业失业状态,是研判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形势的重要基础,也是精准帮扶的基本要求。加强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脱贫人口就业失业状态、收入水平、参保状况和从事岗位等情况,特别是动态掌握登记失业人员和受疫情影响停工待岗的脱贫人口情况。加快摸底排查外出务工人员信息 、返乡人员信息及有意愿外出人员信息,分类建立台账,做到脱贫人口就业底子清、底数明,做到帮扶措施胸中有数、心里有招。二是强化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围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民营企业招聘周、百县联动直播带岗等专项活动,搭建脱贫人口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对接平台,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务工和转岗。推动搬迁安置点抓好稳岗就业,脱贫家庭大学毕业生和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三是强化就业帮扶长效机制。依托乡村振兴部门信息系统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重点人群实行分类帮扶,加强大数据比对分析和部门信息共享,形成推进工作合力。强化全方位、精细化就业服务,推行“131”就业帮扶,即每年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以上有针对性的岗位信息和1次技能培训机会。强化脱贫人口权益维护,督促企业依法支付工作报酬和经济补偿,对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的,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快查、快裁、快处。
作者简介:刘家宏,江西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史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