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捕捉、再现自然世界中的动静之美,更将人类内心世界中的情感、意志、理想与草木花石、飞鸟虫鱼“物我合一”,在形似神肖、鲜活多姿中,构建出比真实自然更具感染力的花鸟世界。在近代画坛,任伯年、齐白石都擅于花鸟画意境的构建,而王雪涛继承先贤、汲古烁今,再创小写意花鸟的时代高峰,成为近现代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夺造化而移精神”的花鸟画名家。
王雪涛(1903〜1982)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1918年,王雪涛考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专修科,当时在校名师有姚寿昌与宋荫梧等;1922年,考取当时有名的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入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萧谦中、汤定之、王梦白等名家。王梦白的绘画艺术不仅师法徐渭、陈淳写意花鸟笔墨意蕴,还深得华喦绘画精髓,王雪涛承袭王梦白艺术衣钵,受其影响颇深,步入小写意花鸟艺术殿堂。1924年,王雪涛(时名王庭钧)与其后来的夫人徐兰贞同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欣喜地为他们更名为雪涛、佩蕸。王雪涛受教于白石画法,却未止步于师承,他在构图、用色方面大胆创新,借鉴西画的图式和技巧,博采众长、自出机杼,作品情景交融、意趣盎然。齐白石非常赞赏王雪涛的绘画才华,曾在其作品上题:“画到流传岂偶然,几人传作属青年,怜君直得前人意,墨海灵光五彩妍”,“蓝已青矣”“得造化”,称赞王雪涛的小写意花鸟已胜过白石老人自己。
在20世纪60年代,王雪涛的小写意花鸟绘画已达艺术高峰。王雪涛的作品情境交融,富有笔墨情趣,风格清新灵妙,雅俗共赏。他曾指出:“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在创作上,他打破明清以降花鸟画的僵化程式,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绘画兼工带写,笔墨相生,构图布局突出主题,虚实结合,创“三线五字诀”,真正地变“古法”为“我法”。王雪涛写生功底深厚,西画造型基础扎实,对于物象外形的把握很是精准。在色彩上,王雪涛吸收西洋画的色彩规律,包括冷暖的调子、色彩的协调对比等。他认为:“借助外国的色彩经验,用来丰富以表现固有色为主的传统技法,很值得钻研。”同时还注重中国画的韵律、意境。王雪涛也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位将冷暖色、互补色引入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国画家,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重要贡献。本文将从绘画艺术的理念、技法和成就等方面简要论述王雪涛小写意花鸟绘画艺术。
一、理念
(一)注重写生把握机趣
中国的花鸟画从南北朝起独立成科,五代后,“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相映生辉地影响后世花鸟画创作近千年。至明代,徐渭以大写意的纵逸奔放,将花朵的“形”融于“意”,将“胸中块垒”寄于草木之魂。与“青藤”齐名的“白阳山人”陈淳,漫兴墨戏,笔下花卉淡雅高洁、清新疏朗,尽显文人画的逸气。清代,恽寿平开没骨花卉独特画风,力主“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注重写生和师造化。华喦心摹手追恽寿平写生之法,汲前人妙笔,纳各派之长,翎毛翠羽、花卉草石既不失细致精微,又颇为简逸生动,画法兼工带写,成小写意之法,独步画坛。
近现代画坛,王梦白师法青藤白阳,深得华喦笔墨精粹,尤为注重“写生观察”,擅长花卉猴禽。王雪涛是王梦白最为得意的弟子,师徒之情近如父子,王雪涛曾回忆王梦白作画时并不死守某种笔法,而是"转运自如",王梦白具有惊人的默写能力,可以观察之后,转身背临,将物象的瞬间动态描绘得活灵活现。而观察、写生以及捕捉动态,正是王雪涛绘画的要诀,王雪涛曾说过:“不注意对物写生,把握不住对象形体的特征,就失去了艺术再现的能力。”写生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复制、临摹物象的造型细节,而是要捕捉瞬间动态,表现神韵和情趣。王雪涛的花鸟没有前朝文人借笔墨“叙心中郁结”的冷峻孤傲,总是洋溢着生动活泼,彰显天然机趣。
(二)师法造化抒己之情
“唯有牡丹真富贵,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浓艳华丽,寓意富贵吉祥,自古至今,被历代名家所中意,收入画境,各具意趣。齐白石喜作牡丹,尤其衰年变法后的大写意牡丹奠定“红花墨叶”画风的坚实基础。王雪涛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牡丹也是他擅长表现的对象。他画牡丹,借鉴西洋画的色彩规律,将白粉和洋红搭配使用,用笔用色“散碎叠加”,除却柔媚之气,牡丹明朗脱俗,充满着健康活泼的生命力,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牡丹的品种很多,品种间的差异也很大,各具特点。即便同一品种,不同时间也会有姿态、色彩的变化。王雪涛曾说,对于这些,我们在知识上应该了解,以便“事出有因”“画之有理”,但在创作绘画中,就要从艺术性的要求出发。王雪涛通过长期的观察默写,总结出牡丹的各种代表性美好形态,以精巧的构思,鲜明的色彩,别致而耐人寻味的意境展示牡丹雍容大度的神韵,从而在画坛中独树一帜。
(三)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王雪涛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利用西洋画的布局原理,对传统的布局方法进行改革,使得画面更加简洁,墨线的勾勒更加洗练,整体呈现出实中有虚、以虚衬实、复杂多变的构图手法,也就是古人所谓的“笔简形具”,整个作品呈现出透彻、澄明的境界,而在意蕴上,更加深沉高远。因其在“虚”“实”构图上的熟稔精妙,王雪涛画中的物象神韵与墨法技巧相辅相成,画中景物的外在形象、内在意趣,画家想表达的精神内涵,形成自然默契的联动,真实含蓄、相映生辉。
“留白”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重要手段,恰当的留白,不仅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还能给予欣赏者一种“超乎象外”的艺术审美与精神愉悦。王雪涛对于留白的應用,非常巧妙,尤其是在线条的虚实交错中,通过恰当、疏朗的空间,还有随心、练达的用笔,达到“白”而不“空”。明亮的色彩与浓重的墨色协调,鲜润的线条与疏朗的留白形成统一,通过这样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来使画意得以延伸,形成“象外之象”的艺术境界,给观赏者一种“韵外之致”的审美体验。王雪涛的这些创作技巧,来源于师法造化、汲取传统,“学先人为我所用”,更体现出他对自然意趣的重视,善于钻研,不断创新。
二、技法
(一)相辅相成的笔墨
中国画讲究笔以墨传神,墨以笔立骨,王雪涛的绘画极富笔墨情趣。扎实的速写功底使王雪涛在塑形上得心应手,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准确的轮廓。王雪涛常用短线,长线多有转折,下笔沉着干脆,用力平和均衡。在笔墨上,王雪涛强调笔墨是为表现对象服务的,只要能生动地表现对象,什么笔锋都可以用,切忌一味追求笔墨,而放松对自然对象的生动表现。他对墨色的运用非常熟练,干湿浓淡变化丰富。以墨来概括自然界的色彩是中国画色彩表现的一大特点,王雪涛曾说,墨与色结合使用,可以得到丰富的表现力,能更好地表现情感。以色助墨,以墨显色。他曾用墨色描画牡丹枝叶,衬托红色花头,除却柔媚之气,别有一番韵致。
王雪涛在复杂的艺术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个性,使自己能够自由地游走于现代和传统之间,创出内容和形式上的“自有我法”。通过笔墨的结合,融个性与社会、主观与客观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面貌和工写兼有的艺术语言。他站在艺术创作的高度审视生活,从文化纵深的层面上开拓、发展着绘画的内蕴,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
(二)浓淡相宜的色彩
有着西洋画功底的王雪涛,借鉴西画的色彩规律,巧妙运用到国画中,丰富画面,使画面增添层次感和韵律。他画白色的玉簪花,点上一个红色的瓢虫,白色和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活跃了过于淡雅的色调。他画草虫,并非只是点缀画面,一方面要考虑构图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注意冷暖色调的对比。色彩既要有沖击力,又要有统一的调子。
王雪涛是第一个将西画的冷暖色调、互补色调引入传统绘画的国画画家,他大胆借鉴西洋画的冷暖色调处理手法,结合中国画的色彩表达需要,对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色彩运用,进行了探索,采用厚重的底色,衬托画面的雄浑气魄,通过多种醒目颜色的应用,表现丰富的画面层次,使得整体既保持传统色彩和谐统一的特点,又通过浓淡结合的墨色,使画面协调,艳而不俗,赋予传统中国画现代气息。王雪涛将西画冷暖色调、互补色调应用原理引入国画,大大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色彩表达方法,使得国画在色彩搭配上,有了重大的突破,也为作品的空间布局特点,增添更多的改变方式,使得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意蕴内涵更加饱满深远。
三、艺术成就
(一)三线五诀法
线条是中国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元素,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即是以线造型,线条的好坏,也决定着画的品质。王雪涛在传统构图基础章法之上,归纳梳理了一种更为明晰的构图模式,即“三线法”,这里的“三线”指的是“主线、辅线、破线”。“主线”是画面上的“气脉”具有重要的作用,主线由辅线和破线辅助,从而使画面构图中的主次关系更加清晰明了。对于这三种线,王雪涛曾对其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主线具有主导作用,能够确定类型,而辅线的作用是增加气势,破线的作用是打破单一的格局,并且通过对比突显出主线。在他看来,画面构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要准确地定位出这三种线的位置,这样整幅画的气韵、走势、意蕴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王雪涛的梅花来说,壮实的梅花树干是主线,撑起了整幅画的构图“骨架”,是画面的“精气神”所在。侧展延伸的小树杈是画面中的“辅线”,作用是辅助主干,从而达到加强画面完整性的作用。在画面中主干成直角或交叉的枝干,是为“破线”,其主要作用是打破枝干单一的走向,增加画面视觉走向的多向性;另外就是通过“虚”“实”之间的比较,侧面地突出主干在画面中的主体性。
对于章法布局,王雪涛在艺术实践中还总结出五字诀:“引、伸、堵、泻、回。”“引”意指画面物象的气势伸展得不够,需要添几笔将其有形或无形地引向某处,甚至引到画面之外,产生余味无穷的艺术感受。“伸”,从气势上讲,画面上的物象要有向外延展的趋势,将画面的主题思想加以引申扩展。如画面气势过于分散,主题不明确时,就需要以团块结构集中气势,即为“堵”。在气势上“泻”与“堵”对立,画中物象布置朝单一方向太盛或太满,就需要将气势向反方向外流,破开滞固,使画面中的物象自然融洽。“回”,则指画面的“气”要有反转的表现,在走势上有回旋的变化,不可全流于画外。
(二)物我合一不断创新
王雪涛的作品含蓄、洒脱,特别强调画面的意境和情趣,尤其精彩美妙。在作画时,王雪涛非常注重捕捉意趣、展现花鸟的精神,在花卉创作上,他认为,花蕊虽小,但它是花的眼睛,是色彩对比的“兴奋剂”,是“人化”了的自然,有聚、散、离、合与左右顾盼,画时不能粗率、随便。至于花蕊的色彩,王雪涛通常根据花色自由处理,不完全局限于固有色,以求丰富多变。
欣赏王雪涛的花鸟画作品,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清新的田野之风扑面而来:牡丹在风中摇曳,黄鹂在花间呢喃,紫燕在空中旋舞,喜鹊在雪枝高吟,小虫在草丛栖息。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犹如拥有不老容颜的丽人,虽经岁月的侵蚀,依然仪态万方。
王雪涛融合中西文化,形成个人的独特创作手法并加以创新。他是中国最先融合西方色彩技巧和中国小写意画的大家之一。王雪涛笔下的花鸟质朴真实、妙趣百生。王雪涛擅于通过简单的事物窥见不简单的人生哲思;通过构造丰富深远的意境,使其画作尽显灵动和悠远。他将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经验融会于画中,以自己独到的观察角度、相得益彰的笔墨技法,创造出形神兼具、物我融合、意趣横生、独树一帜的艺术世界。
秦岳峰 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责任编辑: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