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茗婷
“皇上来做心理咨询,和甄嬛来做心理咨询,他们的目标肯定是不一样的。”李还胜跟团队开会时,灵光一闪,突然想起《甄嬛传》。李还胜是一名心理学科普的视频博主,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以《甄嬛传》来科普心理学,这有点新鲜。团队当场为李还胜支起机器和灯光,让他脱稿即兴“来一段”。
于是有了科普视频《甄嬛传里的回避型依恋人格原来是他?》。
“李博士说甄嬛”系列的诞生,意味着李还胜从一名看过8遍《甄嬛传》的观众,变成了一名“甄学家”。
“甄学”一词,借鉴了“红学”之于《红楼梦》的关系,指的是模仿、解读、研究影视剧《甄嬛传》的网络现象。
《甄嬛传》播出后的十一年来,从未离开过大众视线,如今已有55万人在豆瓣为它打出了9.3的高分。还有一大批以“甄学家”自称的网友,用段子、“同人文”、表情包、短视频等形式,不断充实这个清宫故事。
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聚集了23万组员,四蛋是小组的管理员之一。他告诉南风窗记者,自己一遍遍重看《甄嬛传》,对剧中许多反派角色都经历了从恨透到理解、再到心疼的心理转变。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以更完整的视角去看待人和事。
而女性组员多比,则在妃嫔安陵容身上看到了自己“小镇做题家”的影子。出身清寒、一生只求出人头地,却又总是惴惴不安的安陵容,让多比产生了共鸣,所以她,多比对这个角色人生的悲剧性,具有更深刻的同情。
在小组里除了有个体的自我,还有集体的“狂欢”。四蛋清楚地记得,《甄嬛传》播出十周年前后,小组成员从1万迅速扩张到20万人,组内掀起了“甄学”十周年的答题热潮。而多比回忆道,每到春节、考试等重要的日子到来时,很多组员会模仿甄嬛在梅园祈福的情节,将剪纸挂在树上许愿,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民俗”。
无论是察看到自身,还是对世界打开了新的认识,“甄学”的出现是因为“我们需要达成共鸣,需要理解别人,也需要被人理解。”李还胜说:“当大家在分享因《甄嬛传》而起的体验与感受时,是在建立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嫌弃,是四蛋最开始接触《甄嬛传》的心态。
面对当时铺天盖地的“臣妾做不到”等段子,他不解,也不感兴趣。“男生一般都不喜欢宫斗剧,我也不能免俗。”四蛋说。
当姑妈拿着平板电脑让他帮忙下载几集《甄嬛传》时,他只是应付式地完成了任务。但偶然一天,出于无聊,他看了一集《甄嬛传》。此后便一发不可收。
他熬了两个通宵,将76集的《甄嬛传》一次性看完。
机缘巧合下,他进入了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当时小组只有3000人,小组中有很多关于剧情的提问没人回答,四蛋有空时就在一个个帖子下留言回复。当小组管理员申请开放时,他去申请当上了管理员,一晃几年过去,小组人数如今已超过23万人。
多比是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的一员。大学的暑假里,她跟男朋友一起追完了《甄嬛传》。大结局中,垂垂老矣的甄嬛躺在榻上,她作为宫斗最后的胜利者却并没有权倾后宫的感觉,笼罩她的反而是孤独。那种无人陪伴、无人真心相待的孤独,让多比和男朋友一起泪流满面。
在多比看来,耐看、耐读的影视剧文本,成为了吸引她反复观看《甄嬛传》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各种可以代入到当下生活的台词。
安陵容入选后宫时泪流满面说出口的“父亲母亲我入选了”,在小组内成为了公务员、研究生等考试成功后的心声;而华妃被打入冷宫后说的“你试过从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吗?”则被组员们用以描绘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寂寞心情。
在《甄嬛传》剧迷中流传着一句话:“《甄嬛传》里没有一句台词是废话。”在对四蛋和多比的采访中,两人不约而同地认同这个观点。“每一句看似无意的台词,都有其深意,都能细品出其中奥妙。细节满满,常看常新。”四蛋说。
这也是《甄嬛传》最初吸引S同学,引其成为“甄学家”的缘故。
2013年左右,网上对《甄嬛传》一致的好评激发了S同学的好奇心:“大家都说很好,我也要去看一眼。”
当她逐渐沉浸在剧情中时,她发现了一个“好玩”的点:《甄嬛传》角色所说的绝大多数台词,是在隐藏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的,也是十分值得玩味的“说话之道”。
这刺激了S同学的表演欲。她尝试在朋友面前手舞足蹈地复述与重演剧情,却受限于自身的表演和表达能力,无法尽兴“吐槽”。最后,制作视频,成为了S同学精准表达的出口。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S同学成为了导演、编剧。制作《甄嬛传》的二创视频,则成为了她的“副业”。
自2022年初开始更新以来,S同学的作品已经有超过4500万的播放量。
在她最受欢迎的“《甄嬛传》中译中”系列中,她将《甄嬛传》委婉试探、阴阳怪气的台词,“翻译”成现代生活中简单、直白甚至是挑衅意味浓厚的大白话。
将向皇后请安翻译成“社畜打卡”,将恃宠而骄的华妃比喻成“家里有矿的富婆”。这些生动鲜活的比喻放在《甄嬛传》威严含蓄的拍攝语境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也吸引了网友的关注。
有网友说:这个翻译真是一针见血。还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按她们这种说话方式,我进去活不过半集。
在S同学看来,台词里外蕴含的是人与人之间流动的情感与关系。而“甄学”,其实是对人情世故的研究。
当记者询问S同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她说:“是生活。”要读懂《甄嬛传》,要有对生活的感知。只有有过生活,与工作的艰辛经历之后,才更能从《甄嬛传》中读出一些文本之外、语境之中的意义。
“大家可能会把《甄嬛传》当成一部职场剧。”S同学说。
“画大饼。”这是S同学看到皇上说要给华妃赏赐东珠时的反应。
东珠是“皇后”的象征,皇上的这个动作,无疑是在给华妃暗示:你未来也有做皇后的可能。
读懂了皇上的潜台词之后,S同学有些反感。她自然地联想到领导在职场上的“画大饼”行为—即为得到对方的付出而作出难以兑现的承诺。
在一次会议上,甲方突然夸赞S同学摄影技术好、为人和善、合作过程很愉快。“以后有项目还找你。以后的项目很有前景,你能够在项目中获得很多东西。”
这时,S同学深知,甲方先是将自己“捧得很高,下不来台”,然后用“画大饼”的方法,劝导S同学多出力、多做出妥协而少求回报。
《甄嬛传》中后宫如职场,而S同学认为,自己的职场也如后宫。
为了在后宫中生存、获得皇帝宠爱,《甄嬛传》中的妃嫔们需要拉帮结派。而在职场上,随时面临着利益冲突,人和人之间往往也是利益大于情感,权谋和规矩,大过与人为善。
她的一位编剧朋友遇到了甲方的“派系斗争”,两个制片人在争抢项目,最后形成了两个阵营的对抗。朋友因为“站错队”,前期辛苦付出过,最后却一分钱也拿不到。
在S同学看来,无论是影视剧中的“后宫”还是现实的职场,信息都是很重要的资源。如果朋友在被迫“站隊”之前,能够提前了解更多关于项目的情况,则可以避免损失的发生。
而基层员工,往往是职场中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的信息来源。这就好比在《甄嬛传》中,甄嬛一步步从秀女登上后宫权力最高峰,曾先后得到了芳若姑姑、瑾汐、小允子等后宫“基层人员”的帮助。
对于当了13年心理咨询师的李还胜来说,对《甄嬛传》产生代入感的原因,不仅是来自他自身的生命经验,也来自来访者的经历或体验。
在《甄嬛传》中,他时常察看到与来访者相似的经验或心理状况。
他通过分析皇上对甄嬛的薄情与深情,来介绍回避型依恋人格;通过誓要维护自己皇后身份的宜修,讲解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而安陵容宁愿自己冷到打喷嚏,也要给甄嬛做一个暖手炉的套子,则被李还胜用来介绍讨好型人格。
“安陵容似乎全心全意想要照顾好别人的感受,但是她所有的行为和状态,都会让人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李还胜分析道,“相当于我在用牺牲我的方式来帮助你,会有情感绑架的意味。”
他继续介绍说,“我自己都吃不上饭,但是我一定要让你吃好”“家长告诉孩子说,我当年什么都没有,但现在把所有给你了”,这些言行,只会让接受方感到压力、自责与内疚。
有的来访者在人际关系中很受伤,但无法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便会以委屈自己或责难对方的方式来表达感受。这一点在《甄嬛传》中尤其明显,诸多后宫妃嫔都有这样的表现,比如皇后一直以委曲求全的状态来营造人设,甄嬛流产后,把怒气迁到不愿秉公责罚主谋(华妃)的皇上身上。这些都是压抑自我需求的表现。
这些鲜活生动的举例,让抽象的心理学名词变得具体、有形起来,也让心理学通过一个热门的电视剧和人拉近了距离。
不少观众留言或私信,鼓励李还胜继续做好这个《甄嬛传》系列。因为这一切,更大的意义在于,有观众通过视频的讲解,认识到自我,甚至帮助解决现实中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在“甄学家”们一轮轮解读下,《甄嬛传》的角色超越了原本呈现的单一形象,“甄学家”与《甄嬛传》一道,共同创造了一幅广阔的众生相。这幅“众生相”就像一面镜子,能让观众从中察看到自我和生活。
在一次次重刷剧情和小组讨论中,四蛋对《甄嬛传》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以女主为中心,到后来的认真分析每个角色,不再因为某个角色站在女主的对立面,而轻易否定这个角色。
华妃是四蛋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我第一次看《甄嬛传》恨透了华妃,然后再看《甄嬛传》我特别心疼华妃。”他说。
在四蛋看来,虽然华妃作恶多端、外强中干,但她所作之恶,都是为了钟情的皇上。她得知被所爱之人背叛、痴心错付后,绝望自戕。
谈到这,四蛋突然有感而发:“每个人都是复杂且不一样的个体,每一件事都事出必有因,需要以不同角度看待人和事。”
多比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
刚开始看剧时,她自动代入主角,去放大很多配角身上的缺点。比如安陵容的自卑、狠辣、恩将仇报,甚至会对这一配角最后不得善终觉得解气。
但当积累了更多人生阅历之后,多比觉得,应该更全面、立体地去看待这些人物。她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经痛恨的角色安陵容,其实与同为小镇出身的自己,有相似的痕迹。
敏感、自卑、患得患失,这是多比在安陵容身上看到的共同点。自己和安陵容一样,别人对自己多一点点好,便会受宠若惊,甚至会将对方当作救命稻草,想要牢牢抓住。但发生矛盾后,又因为自己太过在意自尊心,会控制不住地想要把对方推向对立面,以显示自己的独立,维护自己的尊严。
如同女孩多比一样,从安陵容的“黑化”故事中,思考原生家庭对人物性格和悲剧命运的影响的“甄学家”还有很多。
安陵容也是“李博士说甄嬛”系列中呼声最高的一个角色。“安陵容|深度剖析甄嬛传人格”视频中,李还胜以“原生家庭”“认知偏差”“假自体”“内在誓言”等心理学知识,还原了这一角色“被嫌弃的一生”。
这个视频,目前已有接近20万的播放量。在接近1500条弹幕和评论中,有不少观众分享着和多比类似的感悟:
“我感觉我也是这样的(性格)。”
“我有一个朋友是这样的。”
“(安陵容)真的很不容易,也更容易让每个观众有共鸣,更像个很努力生存的普通人。”
“我们大家一起在讨论《甄嬛传》,一起去讨论(人物)的好坏对错,本身就是在建立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之上的。”李还胜说。这种社会关系,不仅只存在于赛博空间中,还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
李还胜推出关于皇上、皇后、华妃等角色的人格解析之后,有观众私信他:自己是回避型依恋人格,但丈夫是焦虑型依恋人格。在日常生活中,两人遇到问题时,时常是“他追她逃”。丈夫会质问妻子,但妻子不知道如何与丈夫交流与相处,只想自己躲起来。
与对方交流完后,李还胜认为对方需要一些心理学技巧。他建议对方,当自己心情不好时,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并表达自己想一个人独处的需求。
不久之后,这位妻子再次私信李还胜说:“我找到了一种跟我老公好好相处的方式。”
李还胜觉得:“我们看《甄嬛传》,看到的不是‘甄嬛’怎么了,而是我们自己。”
“甄学”,来自生活,最后也回归到生活。
(文中四蛋、多比、S同学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