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种植园地劳动实践项目实施的思考与改进

2022-07-14 09:46唐雯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

摘 要:种植园地这一劳动实践项目,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播种、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与艰辛,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因此,不少城镇小学陆续开辟了红领巾种植园地。但在实际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该项目的实施存在种植园地受众人群少、种植园内植物单一、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学生种植;劳动实践;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0-0088-03

引  言

随着劳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同时,往往会设计并举办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目标,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造的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校园内开设红领巾种植园地,已是不少城镇小学的首选项目之一,成为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学校对外的一张名片。

一、现状及问题

在实际参观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在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常见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种。

(一)种植园地受众人群少

城镇小学普遍占地面积不大,校园内的种植园地面积极为有限,往往只能分配给某个年级或几个中队的部分学生参与此项目。大多数学生只是在绿意盎然或硕果累累时参观与欣赏。

(二)种植园地植物单一

江南地区的红领巾种植园地多种植蔬果类植物,春种、夏熟、秋收,到了冬天则缺乏生机。种植园地植物品种单一,无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

(三)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因为学业负担以及规划不当等问题,学生在种植初期往往兴趣较高,翻土、播种、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但时间一长往往就抛诸脑后。更有甚者,园地内植物的种植打理成了校内职工的任务,这就完全失去了其创办的意义。

二、思考与改进

(一)改变思路,拓宽渠道,全员参与

对于红领巾种植园占地面积小而导致学生参与人数少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改变思路,有效拓宽种植空间,增加学生劳动实践的场地。场地一旦变大,可以参加劳动实践的学生也会相应增加。

1.有效利用建筑物的墙壁

笔者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参观时,发现校园的建筑物外墙采用灰砖搭建而成,并留有一定空隙,适宜种植攀缘植物,如爬山虎、凌霄花、常青藤等,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类攀缘类植物种植简单,打理方便,非常适合场地有限的城镇小学种植。将建筑物外墙墙壁规划为红领巾种植区域,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有效利用背阴区域

学校在规划红领巾种植园地时,往往会考虑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等客观条件,其实未必如此。在自然界,有许多耐阴植物在光照条件好的地方可以生长,也能耐受适当的荫蔽,如云杉树、胡桃木及药材植物中的党参、沙参等。还有不少植物在光照强的地方反而不能很好地生长,这类植物就是人们常说的喜阴植物,如蕨类、兰科等观叶植物。因此,如果可以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适当筛选,校园内的背阴地区也可以成为红领巾种植园地。

3.有效利用教室场地

对教室加以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劳动实践场地,还可以让每个中队参与到红领巾种植园地的项目中,做到全员参与。教室里除了窗台、橱柜等处可以摆放种植的小型盆栽,还可以开发空中区域。笔者在一所小学参观时,发现一间美术教室一侧的一小块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不少水培绿萝。这些绿萝被种植在一个个剪裁成半截的可乐瓶中。学生用各色颜料给可乐瓶身添上颜色画上图案,又用长短不一的麻绳将这些瓶子高高低低串联在一起,悬挂在墙壁上,远远望去,宛如一面植物墙。学生在这样的教室中学习,更有一番趣味。

4.有效利用教學楼顶的空地

目前,在城市中心,不少高楼大厦为了增加绿化面积,在楼顶都会配备屋顶花园。如果学校的教学楼设施完善,即屋顶经得起承重,且防水、排水、灌溉系统良好;同时,能保证师生安全活动无危险的前提下,也可以考虑类似的设计。苏州市已有几所学校开发了楼顶种植园地,利用楼顶大面积的区域,放置蔬菜种植箱。这样,不仅增加了红领巾种植园的活动面积,同时也可以减少屋顶建筑材料的辐射热,到了夏季可以使屋顶温度下降,可谓一举多得。

5.有效利用家庭、社区资源

对于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劳动教育,不应只是学校的教育范畴,而应该是覆盖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个层面,且四个层面互为补充,以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1]。学校可以整合学生的家庭资源优势,让学生将在校内学习的种植知识与技能本领延伸运用到生活中,如小花盆、饮料瓶、小阳台、大露台都能进行种植实践。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红领巾线上云种植”,让学生通过打卡展示自己的种植成果。此外,学校还可以联系周边的社区街道,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劳动资源,开展“红领巾种植活动进社区”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绿化建设中,为社区的绿化工作服务,这既拓宽了学生的劳动实践区域,又形成了共育体系。

由此可见,红领巾种植园地的区域可以打破固有思维限制,有效拓展空间,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甚至社会力量的整合,增加学生劳动实践的场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二)以生为主,积极探究,生机盎然

种植园植物品种实际是由该项目的负责教师进行安排。教师往往根据小学教材教学内容,如小学科学、小学劳动学科关于种植的板块中提到的一些植物,以及校园环境布置、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部分学校的红领巾种植品种甚至只限种植农作物。红领巾种植园地是给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项目,不妨让实践的主体——学生做主,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种什么由学生说了算。

笔者曾征询校内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想法,“你最想在校园里种什么植物?”。学生的答案自然是迥异的。一个低年级的学生说想种桑树,因为每到春天养蚕时,他总为采不到桑叶而烦恼。還有不少学生想种葫芦、杨梅、花生,因为在语文课本里学过,印象深刻。也有高年级的学生因在校史资料中看到已拆除的学校旧建筑群里有繁茂的紫藤长廊,所以想要在种植园地进行旧貌恢复。

因此,到底种什么可以让学生说了算,但又不仅仅是让学生说了算。想种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发表意见。但是教师一定要告知学生,这不仅是种植植物,更是一种劳动实践[2]。要想把植物种好,学生首先要考虑的是种植环境,如室内还是室外、向阳还是背阴,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等。其次,学生要通过上网或翻阅书籍,查找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并将研究所得记录下来,进行横向比较,从而确定栽种的植物种类,见表1。

教师可以建议中低年级学生的种植区域小一些,选种生命力较强、易存活的植物。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且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教师可以提高种植要求。

红领巾种植园地的植物种类由学生自己选择,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培养相应的劳动素养,还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技能,将自己的创意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劳动成果。

(三)课题引领,科学规划,学科融合

基于学生在种植初期关注度高,种植中后期参与热情不高的情况,除了有种植的植物并不是学生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等原因,还与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实施的设计规划不完善有关。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组建教师团队,提高专业素养

教师在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学校只是将红领巾种植园地简单地交由大队辅导员或者几位班主任负责,由于教师专业单一,在制订规划时无法周全考虑。因此,学校应为该项目配备相应的师资,组建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该项目作为一个实践项目,可以覆盖劳动、科学、语文、数学、美术、综合实践等相关学科。因此,相应的学科教师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对种植实践意义的认知,使学生更加主动、有始有终参与劳动实践,也可以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2.借助课题引领,探究有效种植

如果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没有一个研究方向的引领,各有各的想法和做法,难以统一,那么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也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笔者有相关劳动课题研究的经历,也得益于课题研究,对劳动教育有更深一层的思考。笔者认为,学校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可以进行课题申报,借助课题引领,在研究前期学习国内外的优秀经验,根据研究课题划分研究小组,制订研究方案;在研究中期,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可以邀请优秀的团队或专家给予意见或建议,少走弯路;在课题结题时,及时反思问题,积累研究成果,让红领巾种植园地这个项目更好地成为学生实践的场所。

3.基于项目实践,融合学科教学

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所要培养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独立思维、劳动互助,而并非传统的单一种植活动。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这一课介绍了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三年级学生的种植园地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在综合实践课堂上,综研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研究种植环境,选择植物种类;科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种子,通过科学的方式观察种子发芽;劳动教师则可以教学生如何种植、浇水、施肥、除虫等,让植物健康生长。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学科多,教师可以此为载体,形成各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4.积累学生材料,汇总校本课程

在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的实施中,研究团队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在整个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所得留存下来,如学生查阅了哪些网站、去了哪里考察、读了哪些书籍、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等,并进行相关内容的甄选、组合、优化整理;再加上学生的观察笔记与种植绘画,这就形成了原汁原味的、真实的校本课程教材。有了这样的教材作为支撑,今后可以充分推广红领巾种植园地的项目实施;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劳动中积累经验,发挥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劳动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3]。

结  语

实施红领巾种植园地项目,不免让人想起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即教师在实践中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项目在实践中改进。相信通过项目的不断改进,红领巾种植园地会越办越好,也能真正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劳动实践项目,让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情感,磨炼劳动意志,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陈燕珍.“教、学、做合一”在学生种植活动中的实践[J].作家天地,2020(21):109-110.

潘朋晶.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观察笔记教学引导:以植物种植为牵引[J].教书育人,2019(11):80.

江松柏.小学种植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8(21):80-81.

作者简介:唐雯(1981.1-),女,江苏苏州人,任教于苏州市平江教育集团平江实验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
艺术生文化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科融合,将春天带入课堂
美术与各学科融合让课堂锦上添花
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学丰富多彩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由一则程序设计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巧用课前10分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