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益丹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江阴古称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北枕长江,南近太湖,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是一个长江下游的港口城市。南梁绍泰元年(555)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此后江阴建置几经变化。1949 年江阴解放后,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1953 年改属苏州地区,1983 年改属无锡市。1987 年撤县建市(县级市)。江阴市现辖镇10个、街道7个,市政府位于澄江镇。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126.66万人,常住人口177.95万人。(1)http://www.jiangyin.gov.cn/,2022-4-5。
江阴话属于吴语区太湖片毗陵小片,(2)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 中国语言地图集[M]. 香港: 朗文出版社, 1987, 第035B9 图。以市政府所在地方言澄江话为代表。已发表的对江阴话词汇的研究见于《江阴市志》(3)江苏省江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江阴市志[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 第1227-1233 页。,收有两百余条词,反映了江阴话中最有特色的词语。词汇是语言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旧事物的变化或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在词汇中有所反映。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江阴话的词汇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过去活跃在口头的常用词语悄悄退出了言语交际活动,不再为人们所使用;同时,一大批新词语进入了方言词汇系统。这种变化最典型地表现在新派和老派的词汇差异上。对新老派词汇差异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理清江阴话几十年来在词汇层面的历时变化情况。
词汇调查关键的是制定适用的词汇调查表。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调查表,以期从多个方面对江阴话词汇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包括:
(1)江阴话基础词汇调查表(748 词)。我们对北大中文系教研室编《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4)北大中文系教研室编. 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4,第47-58页。、社科院语言所方言组编《方言调查词汇表》(5)社科院语言所方言组. 方言调查词汇表[J]. 方言, 1981(3),第161-205 页。及《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6)社科院语言所方言组.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 方言, 2003 (1), 第6-27 页。三份词表进行了充分研究,删除口语中不常用的词,根据《江阴市志》补充江阴话独有的词语,同时简化调整了词语分类,形成“江阴话基础词汇调查表”,共 748 个词语,分天文、地理/方位、时令/时间、农业、疾病/医药、动物、植物、房屋/日用品、服饰、饮食、身体、称谓/亲属、交际、商业/邮电/交通、文体活动、日常生活、红白大事、讼事、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量词、数字等 24 个类别。
(2)特征词调查表(170词)。特征词是指“具有特征意义的方言词,即在该方言区域内普遍使用而在其他地区较少见或不见的词语。”(7)钱乃荣 . 北部吴语研究[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 , 第127页。即区域里具有一致性,局域外相对殊异。方言特征词一方面反映出方言词汇的地域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是对较早期方言词汇继承的产物。该词表源自钱乃荣“北方吴语的特征词”(8)钱乃荣 . 北部吴语研究[M]. 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 , 第127-158页。。按照其通行的范围,分为三个层级。一级特征词 62 个,为本区域普遍通行、区域外较少见的,最具有识别意义的特征词;二级特征词 48 个,为通行于北部吴语多数地区,也较多通行于南部吴语地区但在其他方言区较少见的特征词;三级特征词 60 个,为本区域内通行于中心地带,或使用不够普遍,或与其他方言地区交叉互见的特征词。
(3)核心词调查表(100 词)。根据斯瓦迪士 200 核心词制定,取前 100 词。(9)刘俐李等. 现代汉语方言核心词·特征词集[M]. 南京: 凤凰出版集团·凤凰出版社, 2007, 第33-132页。
之所以制定这三份词表,是因为:基础词是常用词,为江阴方言词汇的主干。特征词反映方言的个性,是区域性特征的表现。核心词是词汇中最稳固的部分,反映汉语词汇的共性。
发音人共两位,均世居江阴市政府所在地澄江街道,没有长期外出的经历。老派发音人,男性,63 岁,高中文化,基本不会普通话;新派发音人,男性,30岁,高中文化,会说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调查按照基础词汇表、特征词表、核心词表的顺序,对老派和新派发音人分别进行访谈式调查,现场记录词目和国际音标,并同步采集语音信号。
本研究的新老派词汇对照表及国际音标标音发表在《江阴方言新探》(10)刘俐李等. 江阴方言新探[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 第68-138页。一书中,本文不再附录。
江阴话新老派词汇的共同演变趋势是向普通话靠拢,老派变得慢些、新派变得快些。有些词方言说法和普通话说法并存,呈现竞争态势。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与老派交际多用方言词,与新派交际则使用普通话词的机会多些。新老派词汇在基础词、特征词和核心词方面都存在差别,其中基础词的差别最大,核心词的差别最小,特征词居中。具体来说,江阴话新老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部分农活、农具、涉及传统劳动方式的词。例如:车水(用水车打水)、浇壮头(施肥)、石锨(铁锨)、田埂(田间稍稍高起的小路)、锭子(纱锭)、上工(到地里干活)、歇工(收工)。
2. 一些涉及旧时生活方式和生活用品的词。例如:老娘(接生婆)、姘头(姘夫)、羹饭(祭亡故之人的饭菜)、灶家菩萨(灶神)、蓑衣(用草或棕榈皮编成的雨衣)、单布衫(单衣)、蹭板(洗衣板)、牌九(一种娱乐用的骨牌)。
这类词语不是很多。如“癞蛤蟆”,老派有“癞狗爬、癞团子、癞婆子”三种说法,新派只有“癞狗爬”一种说法。“狐臭”,老派有“骚子、猪狗头臭”两种说法,新派只有“猪狗头臭”一种。“抹布”老派分为“抹台布”和“抹灶布”,新派则不论用途,通称“抹布”。
箬帽(老)——斗笠(新)
脸布(老)——毛巾(新)
扯篷船(老)——帆船(新)
射水星(老)——流星(新)
鲎(老)——彩虹(新)
肝油(老)——猪肝(新)
鸡子(老)——鸡蛋(新)
雄鸡(老)——公鸡(新)
蕹菜(老)——空心菜(新)
蒲桃(老)——核桃(新)
先生(老)——老师(新)
扎敦(老)——结实(新)
洋油(老)——煤油(新)
家生(老)——家具(新)
锯弓(老)——锯子(新)
盲肠炎(老)——阑尾炎(新)
栈房(老)——旅馆(新)
灶下间(老)——厨房间(新)(过去做饭的地方设施简单,不一定是室内)
茅坑(老)——厕所(新)(厕所的样式发生了改变)
铜钱(老)——钞票(新)(从金属货币变为纸质货币)
阴火(老)——关灯(新)(“熄灯”过去跟火有关,现在用电,“火”语素消失。)
出棺材(老)——出殡(新)(现在多数情况不再使用棺材)
死人(老)——丧事(新)
敨气(老)——呼吸(新)
肮落(老)——浪费(新)
送物事(老)——送礼(新)
捉得去(老)——逮捕(新)
罚铜钱(老)——罚款(新)
烧饭个(老)——厨师傅(新)
落霜(老)——起霜(新)
下迷露(老)——起迷露(新)
荡街(老)——逛街(新)
摆架子(老)——搭架子(新)
唔娘(老)——唔妈(新)(面称自己的母亲)
大娘(老)——好娘(新)(伯母)
阿叔(老)——小叔叔(新)(丈夫的弟弟)
娘舅(老)——阿舅(新)(舅舅)
女娘家(老)——丫头家(新)(姑娘)
小伢儿(老)——小人(新)(小孩)
筷箸笼(老)——筷箸桶(新)(放筷子的容器)
萤火郎郎(老)——萤火虫虫(新)
观音娘娘(老)——观音菩萨(新)
眼眵(老)——眼屎(新)
驼子(老)——驼背(新)
蝙蝠子(老)——蝙蝠(新)
戒指子(老)——戒指(新)
旧年头(老)——旧年(新)
杏子(老)——杏(新)
沙子(老)——沙(新)
(三)新派有不少词处于过渡期,方言说法和普通话说法并存,与老派交际倾向于用方言说法,与新派交际倾向于用普通话说法。以下例词老派只有一种说法,新派两种说法并存,排在后的一种是接近于普通话的说法。
亮月(老)——亮月、月亮(新)
白果(老)——白果、银杏(新)
勒色(老)——勒色、垃圾(新)
盘缠(老)——路费、盘缠(新)
热天头(老)——热天头、夏天(新)
起风(老)——起风、刮风(新)
既下(老)——既下、现在(新)
(四)新老派词汇的差异在基础词、特征词、核心词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1.基础词反映的是江阴话中的常用词,调查发现它和特征词、核心词相比变化最大,新老派共有 225 个词语说法不同,此外,还有 35 个词语在新派的词汇系统中不存在,两者相加,新老派的变化率为(225+35)/748=34.8%,即有 34.8%的基础词出现了新老派差异。这些变化的词汇分布在各个义类,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 特征词反映的是词汇的区域性特征。我们采用的词表是北部吴语特征词。调查发现,老派保留了 134 个北部吴语特征词,保留率为 134/170=78.8%,新派保留了 122 个,保留率71.8%,两者的保留率都在 70%以上,仍然充分具有北部吴语的区域性特征。在具体词上,新老派略有差异,整体而言老派的保留率高于新派。在三个不同级别的特征词中,无论是新派还是老派,都没有出现因层级不同而保留率悬殊的情况,三个级别的特征词保留率相当。
3.核心词反映的是词汇中最为稳固核心的部分。调查显示,新老派在核心词上的差异性极小,只有 5 个词有区别,变化率仅为 5%。
比较上述新、老派的词汇差异,总的来看,新老派在词汇上的差异远远超过语音差异 。新旧词汇的交替十分迅速,且主要表现在基础词中,老派更多地固守着口语化的土词土语,在反映旧事物、当地风物等方面,词汇量多于新派。新派的词汇面比老派相对要窄,尤其是反映农业生产和传统生活方式的词汇,比较贫乏,用词整体上向普通话靠拢,引进了许多具有书面语色彩的普通话词语。
与《江阴市志》记载的江阴话词汇相比,有些词语新老派都不再使用,如:水老鸦(鱼鹰)、作裙(中老年人穿的一种长裙)、盘篮(竹编圆形晒谷农具)、高机(织布机)等。还有一些词语,方言中固有的说法已经被普通话所取代,无论是新老派都改用普通话说法。如:背褡(改说“背心(老)”、“马甲”(新))、黄芽菜(改说“白菜”)、白头公(改说“白头翁”)、鸦鹊(改说“喜鹊”)、郎中(改说“医生”)等。可见,新老派词汇都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老派变得慢些、新派变得快些,这也是新老派方言词汇变化的主流。
新老派词汇出现如此大的差异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必然带来语言词汇的变化。在语言发展中,词汇是发展速度最快的部分,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中。旧事物逐渐消亡,退出历史舞台,新事物不断涌现,进入日常交际,需要不断引进或创造新的词语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这是语言的自然演进。这些年来,江阴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迅速发展为工业发达、交通便利的新型港口城市。成长于城中的新一代年轻人,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也不再从事手工织布,有关这方面的词汇自然变得贫乏,有时出于交际需要,需要表达相关词语时不得不借用普通话词语。又如,“煤油”以前是舶来品,老派称为“洋油”,到了新派,就改称“煤油”了。以前人的劳动是按天计算的,一天为一工,因此有“上工”“歇工”的说法,现在人多数在厂里上班,改称“上班”“下班”。
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们国家开始推广普通话,在学校教育的努力和各种媒体的大力推广下,年轻人都会说普通话,加上 90 年代以后,江阴由于工业大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务工人员,当地人在和外来人员交际时不得不改说普通话。中老年人没有受过普通话教育,往往只能听不能说,或者说出来的“普通话”夹杂很多方言词语,方言口音也很重。但年轻人能熟练转换语码,和外地人交际时使用普通话,以致于在说江阴话时也常常借用普通话词语。另外,对于新生事物或者书面用语,江阴话里没有对应的方言词语,普通话用词就直接进入方言词汇系统,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一部分。比如我们调查的“讼事”义类和各种成语,由于方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几乎完全借用普通话用语。
年轻人在旧事物、地方风俗方面的知识相对贫乏,因此在这些方面的词汇比老派要少,比如“二摊头(续弦)”“小阿姆(填房)”“灶家菩萨(灶王爷)”等,新派不知道这些词在方言里怎么说。老派有几种说法,新派只知道其中的一种,如“癞蛤蟆”,老派有“癞狗爬、癞团子、癞婆子”三种说法,新派只知道“癞狗爬”。新派用更普遍的说法来代替方言中的特殊说法。如老派说的“脸布”,专指洗脸毛巾,新派直接用“毛巾”代替。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新派的词汇系统中没有这批词,但随着阅历的增加,新派也可能从生活中习得这些词。
在称谓方面,新派有些与老派不同的创新,如:伯母,老派称“大娘”,新派称“好娘”;舅母,老派称“舅母”,新派称“阿姆”。在副词上,新派也有创新。如:刚刚,老派说“齐巧”,新派说“时巧”;也许,老派说“作怕”,新派说“作兴”。在代词上,新派发展出一些新说法,与老派说法并用。如:这个,老派说“计个”,新派既说“计个”,也说“□kaŋ54个”。这部分创新词汇反映出江阴话在发展过程中,不只有被普通话词汇同化的一面,也有往与普通话相异方向发展的可能。这些创新词的词频使用度都较高,形成了与老派不同的新派表达。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江阴话新老派在词汇上表现出较大差异,远超过语音系统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基础词、特征词和核心词中均有体现,其中基础词的差别最大,变化率为 34.8%,核心词的差别最小,变化率5%,特征词居中,新老派的变化率都小于30%,两者的变化率只差七个百分点。新老派词汇的差异主要是由社会生活的变化、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新老派阅历的不同以及新派的创新造成,整体呈现出向普通话明显靠拢的趋势:新派大量词语改用普通话说法,同时部分词语处于方言词、普通话词两读阶段,不少反映旧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的方言词新派不再使用。但是,在基础词发生剧变的同时,词汇中最为稳固的核心词变化极少,反映地域特征的特征词也变化不大,江阴话的地域特征并未因此而消退。
刘俐李《同源异境三方言核心词和特征词比较》指出,“特征语素和特别组合的消失是方言词汇异化的重要方式”。(11)刘俐李. 同源异境三方言核心词和特征词比较[J], 语言研究,2009(4),第81-89页。江阴话的新老派在特征词方面均已出现明显的消失和被普通话语素替换现象,如不引起重视,必将出现被普通话大面积取代的现象,影响到方言的健康发展。
每一种方言都有“俗”和“雅”的部分,江阴话新派摈弃了一些“土”“俗”的说法,改用较为文雅的说法,是时代的进步,也反映出语言使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新派在语言使用中创新了部分高频词的说法,反映出江阴话依然具备较强的活力。
语言的发展除了受社会环境和语言政策的影响,也受语言使用者的思想意识的制约。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江阴话不仅受到普通话的影响,也受到不同方言、不同口音的渗透。不同地域、操不同方言、口音的人能够认同自己的家乡话,尊重彼此的口音,不断深入交流,方言的词汇必将在更替中不断丰富、发展,而不是走向萎缩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