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及重点发展领域研究*

2022-07-13 03:02丁黎黎张恒瑶
关键词:海洋体系发展

丁黎黎 张恒瑶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海洋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地,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就是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现海洋产业向高端化、现代化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已经具备了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进入“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迎来新发展阶段,海洋传统产业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海洋新兴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海洋服务业将成为带动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仅是“十四五”规划对海洋产业发展的科学指引,也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对提高海洋经济治理效能、壮大海洋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探索海洋产业高效、绿色、先进发展的新模式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无论是实践做法还是理论研究,尚未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理解形成一致结论。与现代产业体系不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具有海洋经济系统的未知性、特殊性和不确定性,[1]使得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研究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海洋产业特殊发展规律的理论框架。这就引出了几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现实问题:(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只有厘清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深刻内涵,才能精准定位海洋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领域在哪里?只有明确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领域,才能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现实成果。基于此,本文试对上述问题展开初步探讨。

二、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研究现状

在厘清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之前,需要先明确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自“现代产业体系”一词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来,学者们对其内涵的探讨从未停滞。在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期间,学者们对现代产业体系内涵的解读变迁基本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步调一致,体现了明显的时代特征。目前,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带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次产业的融合、结构优化和集群建设。[2][3](2)发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仍然存在。学者们也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认为现代产业体系还应该以需求为导向,[4]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现代农业,提高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5](3)更新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及“高质量发展”,并作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为解决产业体系不健全、不平衡、不完善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从实体经济与核心要素的关系角度提出“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6]此后,学者们的研究也基本保持同步,认为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体经济放在根本地位,将科技、金融和人力三个核心要素充分注入到实体经济之中。[7][8][9]

虽然学者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探讨,但是在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中普遍更侧重陆域产业,对海洋产业的探讨不够深刻。目前,学术界关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理解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容论,从静态视角理解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认为现代海洋产业是以高端要素为支撑,以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以现代海洋产业为核心,以实现产业资源优化组合、产业融合发展为目的的海洋产业体系;[10][11][12]另一种是过程论,从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看作是科技进步和专业化分工推动的传统海洋产业逐步演变的结果,是更加现代化、体系化、高级化的海洋产业体系。[13]但不难发现,无论是内容论还是过程论,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界定都较为模糊,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高端要素、良好环境、产业集群如何发挥作用?“传统产业逐步演变”就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全部内容吗?以上问题是厘清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

三、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的理解

根据我国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GB/T 20794—2006),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可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类。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海洋产业体系分析。从狭义角度来看,海洋产业体系不仅体现在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还体现在直接的海洋产业、间接的海洋产业,以及与直接海洋产业相关联的一系列上下游产业的构成。现阶段,我国海洋产业体系已形成了以主要海洋产业为代表的核心层、以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代表的支持层、以海洋相关产业为代表的外围层的多维结构。[14]从广义角度来看,海洋产业体系作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由海洋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集合体。具体体现在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约束下,以海洋经济活动单位为主体,协同陆海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形成以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技术、海洋产业组织、海洋产业布局、海洋产业政策等有机融合发展的集合体。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赋予了新时代特征,是我国“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等重大海洋战略实施的落脚点。一方面,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必须具有先进性特征,体现在发展理念和内生动力的先进性。具体而言,就是以新发展理念来指导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具有差异性和动态性特征。[15]由于各个沿海国家及地区在海洋资源禀赋、陆域经济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具有典型的区位优势,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同时,由于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性、统计实践性等现实需求存在,使得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会随着经济发展、技术演进而不断调整,呈现出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态势。

因此,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发展之路必然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需求。具体而言,在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语境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应从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出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金链、数据链、人才链等先进生产要素链条为支撑,以陆海统筹为纲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开放合作为抓手,以数字共享为依托,大力延伸陆海产业发展链条,促进陆海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从点状突破到链式创新再到集群升级的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模式,以推动海洋经济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

如图1所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是以海洋高科技为引领形成“创新”的海洋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要使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海洋产业体系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在技术创新方面,海洋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在海洋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海洋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在制度创新领域,体现在涉海重点领域中激发市场活力的制度改革、陆海统筹工作机制的健全、预期管理与政策手段的协调机制建立,全面实现海洋经济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是以陆海统筹为纲领形成“协调”的海洋产业体系。积极推动陆海区域协调发展,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空间布局优化方面的体现。一方面,在成熟的陆海协调发展机制基础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流动更为有效,跨地区的转移和互助机制逐步成型,形成服务于海洋产业发展的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技术链等先进生产要素链条;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的体现就是塑造陆海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三大海洋经济圈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生产力布局结构。

三是以生态优先为保障形成“绿色”的海洋产业体系。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绿色发展,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方面,以海洋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体现现代海洋产业的先进性。在科学合理安排海洋资源开发的总量、时序和结构下,形成海洋产业绿色发展的动能,拓展出海洋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以海洋生态优势激发出现代海洋产业的经济优势。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的源头治理,形成海洋产业的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四是以安全协同为抓手形成“开放”的海洋产业体系。现代海洋产业是高度外向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以开放为战略视野,增进全球人民的海洋福祉,共享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形成了海洋产业体系发展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能够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重大事件冲击;搭建产业发展预测预警系统、国际海洋经济合作网络,保障现代海洋产业安全。

五是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构建“共享”的海洋产业体系。数字化是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数字化变革必然赋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一方面,基于海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形成现代海洋产业链供应链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打造开放共享的蓝色产业空间。另一方面,依托数字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形成海洋经济数字产业化。利用海洋信息通信网、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互联网+海洋信息服务”等数字化平台,形成现代海洋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新特征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对以往传统海洋产业体系的继承延续和变革创新。除了继承以往海洋产业体系中海洋产业多维融合发展的特点外,现代海洋产业更具有独特的“现代”特征,具体映射在生产要素、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及市场效率等方面。

(一)生产要素更先进

传统海洋产业体系以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低端生产要素的粗放式投入为主。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则更注重现代科技、核心装备、技术人才、金融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的集约投入和优化配置,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嵌入海洋产业体系,形成先进生产要素和海洋产业体系复合发展的新态势。

(二)产业布局更合理

传统海洋产业体系单一地强调海洋产业的融合和聚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则更注重将区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地区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充分结合,合理发展海洋全产业链和海洋产业集群,形成合理科学的产业布局。

(三)产业结构更优化

传统海洋产业体系中传统海洋产业的生产规模占比较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区域海洋产业发展同质化程度较高。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下海洋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传统海洋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将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区域海洋产业分工向细致化演进,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市场运行更高效

传统海洋产业体系存在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完善、市场化程度不足等缺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更注重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海洋产业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形成公平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

五、现阶段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国海洋产业在绿色化、智能化、链条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不断演进和延伸,不断向现代海洋产业迈进。

(一)产业发展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我国海洋产业正向着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等现代渔业在山东、河北等沿海省份得到大力推广;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稳健;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逐渐成为海洋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引擎,共同带动海洋产业体系向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无碳化转变。

(二)产业要素创新智能化发展迅猛

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强化,技术、信息、数据、人才等创新生产要素深度融入海洋产业。海洋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有效补齐海洋科技创新短板;“互联网+海洋”“海洋+智能工业装备”等智慧海洋工程取得突破,有效推进海洋信息化建设;以“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完善海洋高端智能装备成果转化链,有效提升海洋装备智能化。

(三)产业布局链条化趋势明显

依托海洋产业园区和示范区,海洋产业以涉海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延伸扩展全链条布局。大型渔业企业入驻示范区,打造集研发、培育、养殖、饲料、运输、出口贸易、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渔业全产业链;积极构建滨海旅游示范区,不断创新“海洋旅游+”特色发展模式,海洋旅游产业链初具规模;“专精特新”中小涉海企业入驻海洋新兴产业区,围绕涉海龙头企业以并购、外包等方式打造海洋全产业链。

(四)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转型

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我国海洋产业正在由低效益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海洋渔业高端化转型,如海养殖捕捞地区积极引进优质高值鱼类品种,升级水产品捕捞、加工装备,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新领域;海洋生物医药高端化发展,如青岛市鼓励海洋生物医药高新企业入驻产业和科技园区,聚集高端前沿技术,积极推进生物技术突破和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

(五)产业合作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各海洋产业国际化合作项目和空间不断拓展。深圳、上海、青岛等沿海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规划,聚集海洋经济各类资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积极打造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全力塑造海洋产业集聚中心,完善海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务业,为海洋产业国际合作提供战略基地和发展空间。

六、加快推进我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发展选择上要结合当前海洋产业发展的特征和不足,遵守国民经济和海洋产业的发展规律,推动要素、产业和市场环境全面协同升级,推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如图2所示,可以从海洋产业、核心要素、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利用要素禀赋协同作用和外部环境改善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建设,进而实现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图2 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

(一)加快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一是加快核心设备国产化、自主化生产步伐。一方面,着力突破海洋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海洋工程装备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国际前沿技术的研发,着力突破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提升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强化海洋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专利快速审查制度或特别审查制度,突破我国海洋知识产权地域边界,推动国际专利布局,开展专利储备运营,服务于我国海洋科技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发展。一方面,优化海洋领域科技产业化合作机制。强化“政产学研”协同效应,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势科研力量和涉海领军企业等技术攻关群体,加速中间试验和技术转移,实现理论构建、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的创新价值链顺利衔接。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海洋科技研发成果转让转化新渠道。以海洋科技领先用户为主导,围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链培育产业链,保障海洋科技成果转让转化渠道的畅通。

(二)推动海洋领域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促进海洋产业要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构建完善的海洋产业数字化标准体系。数字化标准体系应既包含基础的共性标准,又包含针对涉海金融智能服务等各要素的个性标准。对接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参考对标数字经济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国际先进案例和成功经验,及时更新并完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打造全方位海洋产业数字化创新平台。创建一批以海洋产业数字化为主题的众创空间和海洋科研机构,以海洋软件、海洋信息服务等领域为重点,营造良好产业创新环境,强化数字化建设的技术和平台支撑。

二是实现产业数字化发展,构建智慧海洋。一方面,实现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全流程智能化。结合精准识别、智能分析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建立预测、预警、控制和诊断等流程的信息处理模型,达到海水养殖业养殖精准化、海水利用业管理可视化和海洋工程装备决策智能化。另一方面,实现产品、服务销售智能化。借助云计算等数字分析技术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将消费终端纳入企业整体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搭建“线上+线下”销售运营模式,积极布局全国销售网络,提高各类海洋产品和涉海服务销售效率。

(三)完善海洋产业发展市场机制

一是畅通海洋生产要素流动渠道,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一方面,建设各类海洋资源交易市场和平台。建立和完善海洋产权一二级交易市场和制度,推动各沿海城市成立海洋产权交易中心,鼓励海域海岛使用权市场化出让和交易,加快蓝碳交易市场和海洋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强化海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运营。强化对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海洋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探索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创设海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海洋知识产权定价和交易机制。

二是提高海洋经济市场开放程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海洋经济市场。提高海洋非公经济发展步伐,支持涉海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放宽涉海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涉海民营企业与涉海国有企业合作,进一步提高涉海非公经济占比比重。另一方面,健全海洋经济市场竞争机制。打破涉海经济的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涉海僵尸企业,特别取消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涉海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和歧视性条件,促进涉海独角兽、瞪羚、小巨人企业的成长发展,建立长效的海洋经济市场竞争机制。

(四)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海洋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首先,遵循生态健康环保原则发展资源养护型水产养殖业,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范本,不断推进海洋渔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其次,大力发展深海远洋捕捞业,鼓励自主研发新型专业化远洋渔船和设备,建立全球远洋渔业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及海外渔业基地。最后,因地制宜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化休闲渔业示范区,规范发展休闲渔业新业态,保障休闲渔业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全面推进。

二是优化海洋交通运输业空间布局。首先,构建衔接顺畅的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推进建设港口铁路专用线和集装箱专业化港区疏港公路,各省份共建港口信息平台。其次,科学规划沿海港口建设,加快建设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港口群,完善港口深水航道、深水码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构建以港口为节点的国际物流空间网络,积极整合规模化物流龙头企业成立物流联,保证港口和陆地物流服务的高效对接。

三是促进海洋油气业增产提效。一方面,拓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空间,稳步推进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加快深水区勘探开发步伐,继续加大南海深水勘探力度,形成“由近及远,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格局。另一方面,顺应全球能源业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大力发展天然气、煤层气、致密气和LNG业务,加快建设各类海洋绿色能源基地,培育海洋绿色能源产业链。

(五)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一是提高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实现高技术船舶绿色化、高端化和智能化。攻克减租降耗、能源回收利用等船舶技术难关,提升LNG船、大型LPG船等技术复杂船型的设计建造水平。另一方面,推动优势核心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发展,提高海洋新兴产业核心配套设备供应能力,提高基础设备、核心配套设备和通用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保证配套设备的通用能力。

二是丰富海水资源规模化应用场景。首先,推进海水淡化水与工业企业的对接使用,鼓励高用水工业规模化采用海水冷却水。其次,积极开展海洋淡化区域试点,推进海水淡化除盐水进入居民非饮用水供水管道,重点针对沿海缺水城市开展民生用水改善提升工程。最后,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合作伙伴关系等政策,鼓励海水淡化领军企业承揽国外海水淡化项目。

三是突出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高品质导向。一方面,推进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发展。加快提高海洋功能材料、海洋生物酶制剂等重点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的技术水平,兼顾海洋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产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扩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优质增量供给。攻克深海生物资源规模化培养、医用级海洋营养物质制备等技术难关,形成海洋生物医药领域高品质创新优势。

四是保障各类海洋可再生能源协调发展。一方面,因类施策,针对温差能等处于开发初期的能源类型,放宽企业准入标准;对潮流能等处于技术领先阶段的能源类型,重点推进海上独立电力系统搭建,加快疏通产供销产业链;对潮汐能等投入正式运营阶段的能源类型,重点解决电站建设成本较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在南海海域和海岛开展海洋能多能互补电站示范等示范项目,为深远海洋观测仪器设备提供电力补充;在海洋可再生能源相对匮乏、利用程度不高的北方海洋经济圈,强化统筹规划和区域协调。

(六)促进现代海洋服务业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高端海洋旅游品牌。一方面,将“文旅融合”放在海洋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位置。将妈祖文化、海权文化、海盐文化等不同地区独特的海洋习俗与当地旅游业进行深入融合,重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主题旅游节,形成品牌效应,杜绝海洋旅游业同质化。另一方面,创新海洋旅游项目。完善传统海洋观光旅游项目,积极推广绿色滨海生态旅游项目,建设集海上竞技体育和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和基地,将传统平面式海洋旅游产业延伸至海面、滨海、海底全方位立体式的海洋休闲产品系列,不断扩展海洋旅游空间。

二是搭建多元海洋金融服务体系。首先,强化海洋产业信贷支持。丰富海洋产业抵押质押担保融资产品类型,创新海洋产业投贷联动新模式,加大海洋资产抵押、担保、融资租赁等海洋金融业务创新推广。其次,完善海洋保险产品体系。积极探索新兴海洋产业相关的海洋保险品种,进一步加大政策性海洋保险和互助保险的承保范围,推动多元化承保机构建设。最后,探索新型海洋金融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企业通过上市、债券和中长期票据等筹措发展资金,积极引导风险资本流向海洋重点产业,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海洋的效率。

三是加快海洋信息服务业发展速度。一方面,推进建设“数字海洋”网络信息体系。运用卫星数据推进海洋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的专业化建设,推进海洋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向无人化、网络化、立体化方向发展,形成“天、空、岸、海、潜”网络化的“数字海洋”网络信息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海洋信息服务综合体。统一海洋数据形式,通过星地协同、多星组网提高海洋数据的获取率,提高海洋数据资料公开力度,建立面向社会的海洋数据服务机制,建立海洋信息数据畅通机制,推进国家海洋信息共建共享,发展数据应用商业化模式。

(七)全力打造海洋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搭建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平台。一方面,因地制宜,建立各类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合理布局现代渔业、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经济产业园区,依托产业链孵化海洋上下游高新技术涉海企业,形成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海洋特色产业园区格局。另一方面,资源共享,积极建设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涵盖技术咨询、成果转让转化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涉海龙头企业与涉海中小企业对接平台,鼓励涉海龙头企业采购涉海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

二是完善海洋经济全产业链条。首先,补链。准确把握海洋产业链缺失环节,加快补齐深海关键技术落后、海水淡化基础性工作不足、海洋高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弱等产业短板,防止“断链”。其次,延链。构建从良种繁育、养殖、精深加工、水仓储与交易、冷链物流配送、质量安全追溯等上下游产业链齐全的现代渔业产业链,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薄弱的设计、研发等上游环节。最后,强链。推动海洋油气化工、海洋船舶等我国传统优势海洋产业继续做大做强。

(八)深化海洋经济国际合作交流

一是拓展全球蓝色经济伙伴关系。首先,推进建立“一带一路”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加快建设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共建“一带一路”沿线海洋经贸合作区和国际贸易物流圈。其次,促进共建中日韩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利用沿海省市区位优势与两国缔结蓝色经济合作关系,鼓励中日韩对接和合作海洋产业,共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最后,深化巩固中欧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加快中欧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和“钢铁丝绸之路”,拓展中欧在北极基础设施建设、北极渔业、北极能源资源开发等重点的领域合作。

二是持续推进涉海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方面,大胆“走出去”。降低涉海企业“走出去”税负,开辟涉海企业外汇审批绿色通道,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培育重点跨国涉海企业,鼓励涉海企业海外并购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参与国际产业合作和联合研发。另一方面,放手“引进来”。鼓励涉海企业引进海洋设备研发技术和关键技术,吸引国际涉海跨国公司在华设立海洋科研分支机构,拓展外商投资涉海产业目录,提高外商投资企业税收、用海用地、投资优惠力度。

(九)健全海洋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提高供需面政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拉动力。一方面,完善海洋人才、基础设施、数据等要素供给的政策支持体系。依托海洋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建立海洋公共数据采集、共享标准和制度,提高对海洋信息化新型基础设施、绿色智慧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海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强化对海洋需求市场的政策激励。鼓励传统涉海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涉海龙头企业并购上下游企业和海外优质资产,提高政府涉海项目的采购力度,深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蓝色粮仓”“智慧海洋”等一批示范工程。

二是夯实财税和金融政策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一方面,提高海洋新兴产业及海洋创新的财税支持和优惠力度。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联合建立深远海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和项目推广的补贴体系,落实涉海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不同的海洋产业制定差别化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强化海洋产业投融资的专业化程度。成立专业化涉海投融资金融机构,充分引导政策性、开发性和商业性金融资源进入海洋产业,成立海洋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七、结语

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海洋经济也正全力向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为顺应全球产业变革新趋势,适应新时期下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需求,需要尽快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塑造海洋产业发展的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新格局。此时,立足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新阶段,厘清新时期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丰富内涵,精准把握当前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对找准海洋产业体系发展的着力点,走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先进性、差异性、动态性特征入手,重新解读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回答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什么”的问题。然后,依据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总结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新特征以及现阶段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呈现的趋势。最后,以海洋产业、核心要素、外部环境为切入点,给出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回答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怎么做”的问题。

猜你喜欢
海洋体系发展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教师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