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春艳(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 121013)
关于教与学,从苏格拉底(Socrates)到杜威(Dewey)都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他们注重对人的智力、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主张人人享有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这些教育思想一直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借鉴前人的教育思想,基于当下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及情境认知理论,我们通过探究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教学环境、评估形式、混合环境中的同步和异步教学,对学习知识组合和资源进行优化处理,创建一个具有思考性、创新性和能力性的课堂体系,构建一种“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相融合”[1]的全新教学模式。这一混合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统一、继承与创新并存、课堂与技术融合的特征。它深度融合了数字学习背景下的多种学习空间,包括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科学地协调了各个空间之间的转换与对接关系,促使教学效果和学习绩效最大化。这不仅是一种产出驱动的启发引导和能力全面提升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自主探索的体验发现和终身受用技能的学习课堂,更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和新型学习社区的构建过程。
进入数字学习时代,形式多样的传播媒介改变着人们生活和认知方式,人们的学习方式逐渐向着碎片式、发散式的方向转变,学习空间也向着多样化、多层次的角度移位。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和面对面课堂,而是延伸到由互联网移动技术所支配的各种媒介区域。许多教学研究者开始深度思考媒介对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及教育质量评价方式的影响。德国著名教学论专家克罗恩指出:“人们生活在媒介中,靠媒介生活。它制约着人们的文化适应和社会化过程,也决定着教育和教学过程。”[2]媒介作为传递某种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所设定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形式。媒介在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发展及变化形态,也必然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推动着教育决策者对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的改革创新。这就需要我们顺应新媒介的发展变化,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媒介环境对教育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这就促使我们充分利用媒介的长处和优势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尝试不断革新固有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探索媒介形态和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必然使我们将杜威的哲学思想与当今的生态环境教育方法联系起来。杜威曾说:“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行为、有活动。要维持生命就要改变周围环境中的若干因素。”[3]杜威的这个教育生长论反映了学习个体与其学习环境的深层关系。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学习者作为生物体想要实现有成效的学习,他们就必须适应、利用周围已经改变的环境去继续学习,并把周围环境中的多种变量转化为保持其自身生存的一种手段。按照这个理论,混合式教学模式需改变原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学习,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在线活动有效结合,要求课程设计者尊重和帮助每个生命体完成其成长和发展,以理性的逻辑思维、社会的文化特质、创造的敬畏之心来规划整个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者不仅把每个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利用一切有益于生命体生长的条件和工具来设计课程,还应寻求学习者与媒介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在设计时,他们应考虑到课程要满足生命体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去促进生命体去实现自我更新,让每个生命体展现其独有的生命内涵和多姿的存在形态,他们应注重在师生互动中培育出深厚的感情,并使这种情感融入整个教学活动,创造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凝聚力的生态课堂。
基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缩写BEGT 模式)把学生的情感、智力、实践视为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和挖掘,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未来发展的综合能力”[4]作为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BEGT 模式以主题的形式增加了英美小说和散文阅读、汉英句子和段落互译、写作等教学内容,将历史、地理、文学、哲学、数学、物理等人文和理工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语法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法时总是与自己的原有知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增加课程容量,使他们认知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较大的拓展,也使他们能够在真实世界的活动中赋能增值。BEGT 模式是一个课程内容库,提供了对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数千种精品学习资源的无限访问,涵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包括英语阅读与语法、高级翻译、写作、微格教学等,并设计了各个课程所设定的能力训练环节。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反复训练所需要的技能,使学生既能达到语法课程目标的培养要求,又具备其他英语师范专业课所要求的能力。教学质量的评估观测点不再是教师的单一教学成效,不再是学生对问题的简单回答,也不是学生课程分数的积累,而是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哪些能力。他们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学术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应具有人文关怀、尊重多元文化、批判性思维等基本素养,拥有职业核心能力、想象创造力、创新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他们应在青年中拥有一定的领导力和号召力,能够从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特别是能够担任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或者在本专业或相关其他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出国深造,最终取得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最大限度的成功。
BEGT 模式以慕课堂为线上学习平台,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中心,在拓展实体课堂的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途径。通过循环使用服务平台资源,不仅使学生能够自主控制和调整学习节奏,形成他们独有的学习路径和步调,也为学生提供颗粒化的知识点分解模型,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能够更深刻体会和感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针对学生认知、兴趣和学习风格的差异,BEGT 模式“要求学生从信息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要激励学生有更多独立和内在动力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达到了要求”[5]。也就是说,BEGT 模式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目标和方式进行个性化处理,使学习者积极参与现场和在线教育的混合教学中,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学生群体分配不同的视频、任务、项目和链接,使学习范式向灵活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方向转变,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和文化环境,激励他们实现个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在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多样化的、极具挑战性的学习系统,给学生带来综合性的、新颖刺激的学习体验的同时,引导他们进入一个充满新奇体验的学习空间。比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主题探索社区,设定任务分配的不同难度,并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形成差异性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同学们准备将要学习的材料。这也有助于同学们的个性发展,理解并感受到自己实际上是被整个学习系统包容其中,目的是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努力追求真理、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在的学习社区中,从而能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逐渐建立一种较强的自我效能感。
1.核心要素
BEGT 模式的重点是成果、成就、结果和产出,而不是“投入”。它把学生学习的“产出”看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把教师教学想要得到的“成果”当作教学的重要驱动力,尤其强调“教育的过程完全由最终希望得到的产品所决定”[6],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去证明他们知道并且能够做到该课程要求的任何结果。鉴于此,BEGT模式的核心要点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该模式必须清晰地概述专业语法课程所要培育的具体的、可衡量的成果,并为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结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明确的实施目标,设定详尽的、阶梯式的评判标准和细则,规定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应到达的特定的学习效果,也要基于目标和需求,及时、直观地反映高级阶段学习和掌握的成果。成功指标由“能力”决定或者由学生能够获得的成果决定。二是该模式要定制包含技术增强型的教学方案,深度思考授课类型与学习活动之间的匹配度,合理、科学地调配线上和线下的组合路径,并精准地把握每种授课方式的适当性和灵活性,设计一种较有深度和难度的教学组合路径,从而有效利用面对面时间和在线互动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上课,然后通过完成在线多媒体课程来加强学习。三是该模式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力同步更新和提高的情况,不仅要跟踪和报告某一个阶段的成绩,还要提供几个具体结果的数据信息,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例如,一个学生可能被评定为语法概念5 级、语法运用4 级、语法实践技能3 级等,使差异化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促使学生每天都取得显著的学习成果,获得21 世纪或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技能。
2.模式特色
BEGT 模式聚焦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出以下特色:
第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课程大纲明确要求学生网上注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线上自学国家精品课程《英语语法与写作》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并完成网上课程要求的单元测试、句型转换和段落改写等习题的任务点。通过线上班级课堂导入专业四级语法单选题库、句子翻译与写作试题库(涵盖思政教育内容),使用测试数据库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准备更符合标准的测试习题,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
第二,创建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QQ、微信或企业微信等媒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实时互动、协作学习,教师还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增进师生感情;小组合作完成课前预习笔记,互相学习、彼此互补,在交流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针对教材中典型的、难懂的语法现象,师生展开对话、讨论乃至辩论,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第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选取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前沿相关学术问题相关联,开展系列专题讲座或专题教学,就某些概念或规则,如并列结构与写作修辞、英汉存在句对比和关系从句转换规则等进行讲授或研讨,旨在使学生的语篇阅读、翻译及写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举办语法知识问答、长难句句法分析、微视频授课等大赛,在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3.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学团队设计一个起于教学目标终于学习成果的课程交互式模型,主要体现五大步骤,它们分别是目标导向设计、学习资源设计、互动活动设计、评价方式设计和成果展示设计。
首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要求,教师要大量收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统筹规划学习资源,研讨课程的优势、不足和改进措施以及可发展部分,以此确定混合式的模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选择能够实现学习成果的方法,而不是专注于特定的技术,让满足成果目标的适当性优先于设计。
其次,为了增强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既要设计别具一格的线上活动,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课堂活动,以激励学生去主动学习、积极互动,让他们形成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并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还要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目的和进程,达成共识、深入交流。通过协作项目进行小组学习也是一种利用社会互动资源的有效方法,通过整合小组的认知资源来加强学习效果,减少学生的认知负荷。
最后,依据SLOS 向下设计“最终成果—各阶段成果—课程成果—课堂成果”的系统图示[7],要求学生在线上完成理论学习,然后通过教师指导在教学实验室完成语法教学模拟实践环节。通过作业反馈、分阶段学情分析,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表现出的优势和不足,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档案库,辅助他们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还要设计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如评定标准、原则、方法、各种成绩的比例,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并在评价设计中加大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比例,使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中,如图1 所示。
图1 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导图成果展示
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的现场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元素,获得了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公认的教育模式。我们以OBE 教育理念为指导,详细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和内涵,创建了英语师范专业语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阐明了混合式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任务,以及其与教学质量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有价值成果产出、个性化学习和有效性评价的概念框架,并设计了混合式教学的线上线下教学组合模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实现目标成功,增强他们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然,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也特别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教学实施计划是否周密、细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否有补充、完善,课程实施的设计是否面对每一个学生等。我们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修补,在有关教学活动中观察记录后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细节,进一步提升混合式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推动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