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平 钱引强
摘要:目前教学均衡的问题既体现在薄弱学校教师教学观念方面,也体现在不同学校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还体现在薄弱学校对教师培训认识等方面.建立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加强教师的培训,给薄弱学校同等的机会;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及时共享;强化习惯养成,给薄弱学校学生出彩的机会,这些途径均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形成科学意识,应用意识,人文意识,美学意识,进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内涵式均衡发展.
关键词:均衡;意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7-0005-03
收稿日期:2022-03-15
作者简介:刘国平,江苏省江阴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钱引强,女,江苏省江阴人,大学,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对“均衡”发展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也就迫在眉睫.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尝试说明如何基于“均衡”的视阙下,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1 现状扫描:均衡的欠缺
1.1 薄弱学校部分教师数学教学新观念没有建立
笔者调查了26所初中学校,其中20所是省、市、区示范性学校,另有6所是薄弱学校,其中省、市示范性学校教学质量较好,其他学校一般,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个别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较差.从调研中发现,部分薄弱学校部分数学教师的观念还没有从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完全转变过来,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虽然有些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先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等,但多数是流于形式,数学教学新的观念还没有真正建立并被教师理解,有些课堂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活跃,却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
1.2 不同学校对数学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体系对于师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评价数学教师的依据,仍以学生数学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主,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够成熟,本质上是旧评价体系在延续,尤其是示范性学校与薄弱学校采用单一机械的評价标准,对学生原有的数学学习状况关注不够,对不同学校原有的基础关注不够,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核心能力关注不够,过分强调学生的文化考核,缺乏对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方面的指标评价,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缺乏责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薄弱,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1.3 薄弱学校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追求不够主动
薄弱学校与示范性学校相比,职称评定、评优等更困难些,同时数学教师又相对比较辛苦,从而薄弱学校的一些数学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更容易迷失专业发展追求的方向,更缺乏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缺乏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长久动力,缺乏数学教学方法的培训,缺乏系统性的数学专业培训,不愿意自学自研,导致数学骨干教师缺乏,而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也就难以体现.
2 意识形成:学生均衡高质发展的内涵需求
2.1 科学意识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典范”,是思维的艺术.而科学的问题则是促进数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例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英国的海岸线长度问题”等;又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爱因斯但相对论的创立;再到生命科学遗传密码的破解,“军事与数学”、“电视与图像压缩”、“CT扫描与拉东变换”、“天气预报中的数学”等……,数学在其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了合理而有效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法.老师将这些内容做成专题向学生介绍,学生能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的科学精神.
2.2 人文意识
数学和其他科学、艺术一样,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蕴藏着无限的人文教育素材,可以说,数学史是人类文明史的缩影.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发展史上,我国数学家们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古代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左右,我国在数学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大约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了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在当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处于世界最前列,吴文俊在计算机的几何证明上所取得的成就居世界一流等等.通过介绍数学家艰辛的劳动过程,展示他们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风采,呈现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通过这些专题的介绍和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2.3 应用意识
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人们生存的有力工具,是一门实用技术,就必须把数学教育根植于现实生活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能力.解决问题是面对确定的已知与未知,利用已有的概念、性质、公式、模型等,采用适当的思路和方法,寻找从已知到未知的可行通道,并加以实施.对初中生而言,首先是加强建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实际现象(问题)出发,逐渐抽象出数学问题(模型形成),进而用符号表示其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模型建立),求出结果并讨论其意义与合理性(模型求解)的能力;其次要增强学生的条件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等能力,例如,“汉字中的‘几何变换’”、“数学成绩与近视眼镜片度数的关系”、“银行存款与购买保险哪个收益更高”等;还有我们能直接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如四季的交替、日月的交替和声波的传播等;又如生物学中用数学的方法寻找到遗传基因密码,经济学中建立数学模型科学管理人口普查,物理学中用数学计算和数学工具预示或解开太空的奥秘等.所选取的实例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可使人们更加合理的做出判断和选择.
2.4 美学意识
庞加莱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種满足感.”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数学美的展示和解释,使学生理解她们,欣赏她们,从而达到使学生喜爱数学的目的.例如,利用《几何画板》描绘优美的曲线以及分形几何图形的演示等,让学生去欣赏美、创造美.利用计算机惊人的计算能力和无限的创意功能来展示和创造利用其它手段无法展现的数学美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自然界多种物体的形态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得到数学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圆形的优化性、曲线的柔和性等许多数学美的解释与表达;又例如,达·芬奇绘画艺术中的“黄金分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戏曲中的“数字文化”、“数学悖论”与《红楼梦》的“两难结构”,甚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等.这些内容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展开,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使学生以数学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体验数学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3 路径探寻: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3.1 建立合理的数学教师评价体系,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
3.1.1 评价体系要突出育人理念
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给薄弱学校发展的同等机会,对原有的以文化评价体系为依据的评价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以激励教师、注重育人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建立数学教师综合评估量化管理办法,全面综合评估数学教师工作.打破以往的以一次考试的分数定性评价标准,而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为出发点,把文化评价的相对进步作为评价的指标,既考虑学生的目前文化水平,也要考虑学生的原有起点,同时也把学生的学会学习能力、健康生活习惯、责任担当意识、实践创新能力等纳入必要的考核指标,考核学生个性有无被激发,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综合素养怎样,从而达到助推教学质量的目的和作用.
3.1.2 评价体系要多元化
对于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而言也要多元化,注意评价体系的纵向比较导向,特别是注意命题的教材化导向,注意配套练习的分层导向等.评价体系要突出不同学校之间的目标跟踪功能:重点学生(如边缘生),重点班级跟踪,重点学校跟踪.评价体系尤其是要照顾薄弱学校,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数学教学比赛项目引入评价体系,比赛的名额与指标向薄弱学校倾斜.如定期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比赛、数学教学基本功大赛、“解题、命题、说题”三题比赛等;定期开展数学教研论文、课堂教学设计、考题编制评比、教学导学案评比活动等;定期开展数学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的评选.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建立工作,提高评比与比赛的质量,推动数学教师向深层发展.
3.2 加强数学教师的培训,给薄弱学校同等的机会
有些薄弱学校尤其是个别学校的办学条件差,信息交流差,在鼓励教师自我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应组织数学教师“交流”, 为薄弱学校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即薄弱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数学教师到省、市示范性学校进行跟班学习,对应地省、市示范性学校则派高素质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开展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起引领作用和培训作用,使薄弱学校数学教师得到更具体、更专业的指导,观摩后薄弱学校教师进行进一步反思,提出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方法,从而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3.3 搭建平台,促进各类学校数学教学资源及时共享
3.3.1 搭建让数学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综合平台
通过微信,qq群,给初中数学教师搭建一个包含网络在内的综合大平台,借助国家、省、市的一师一优课等活动,促使交流互动,经验共享,集中推选评议优秀的数学教学课例、优秀的数学教学导学案、优秀的数学教学视频,从而让示范性初中的数学教师与薄弱学校的数学教师共同提升教学能力.
3.3.2 突出师生电子资源库的利用
建立数学教师成绩、学生数学成绩的资源库(可跟踪评价),建立精致化的学生数学基本题型库、中档题库、易错题库.突出补薄:薄弱的数学知识点与知识块、题型,即数学学科内的知识、题型、方法等方面的缺陷漏洞与不足;突出选“题”,如课本题型,基本题型,易错题型,重点题型等;突出联系功能:横向联系——拓展(引申,外延,扩充),纵向提升——升华(提炼,规律,思想) .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文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 李太敏.数学学习中关于学生“主动”的疑惑及其对策[J].教学月刊,2015(6):24-26.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