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要:近年来在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技术尚未成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不但没能推动我国水库中型灌区农业的发展,更没有做到节能节水理念的落实。因此结合汉中市南郑区红寺坝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阐述了当前水库中型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意义和策略,分析了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产生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库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资源利用
引言
红寺坝水库中型灌区在汉中市南郑区农业灌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农业增产和发展有了良好保障。但水库中型灌区的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在农田灌溉中出现过度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产生损失,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水库中型灌区的灌溉效率。
1红寺坝水库中型灌区基本情况
紅寺坝水库灌区工程设施大多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基本建成,运行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老化失修严重、无法正常运行,造成灌区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灌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故2004年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目前,灌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己完成13座,还有1座正在实施当中。完工后灌区水源工程基本可以正常运行。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已由国家农综开发项目连续实施多年,现已完成近一半,当前干、支渠防渗村砌成了灌区节水改造的当务之急。
红寺坝水库灌区为国有中型灌区,灌区骨干工程(水库、抽水站、干支、斗渠等)属国有水利资产,由管理局及下属单位建设管理,田间工程(水塘、农渠、机井等)属受益村、组集体资产,由村、组管理,灌区管理单位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运行管理实行灌区专管与灌区村、组群管相结的方式。2红寺坝水库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红寺坝水库灌区是在原濂水河低坝群堰基础上,几经改造扩建形成的,由于受当时的条件所限,工程先天不足,配套性差,经过五十多年的运行留下了许多工程隐患,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①设计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灌区骨干工程初建时受当时条件所限设计标准偏低,群工群筹,造成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已衬砌渠道砌体普遍出现剥蚀、滑塌、错位。渠道滑坡淤堵、决口现象时有发生,已无法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求
②干、支渠衬砌率低、输水损失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全灌区输水干、支渠总长319.47km,已衬砌179.21km,衬砌率仅为56.1%,已衬砌段实际完好率只有70.5%,衬砌完好渠道只有渠道总长度的39.57%。田间渠道大多数为土渠,淤积十分严重,过水断面逐年缩小。由于防渗效果差,渗漏严重,输水损失很大,使灌区供水能力严重不足,灌溉实际保证率仅为56%,造成灌区每年都有数万亩农田不能适时灌溉。
3红寺坝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的策略
3.1节水配套改造的必要性
由于本灌区的水利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已运行多年,老化失修严重,灌区供水能力逐年下降,已经不能适应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干早缺水成了制约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和26万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瓶颈。自2003年以来,每年的实灌面积已减少到10万亩,每年都有5万余亩农田无水插秧或后期缺水而干死绝收,还引发了部分村、组群众集体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因此,尽快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减少渠道渗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灌区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的需要。
红寺坝水库灌区虽地处陕南,年降水985mm,但由于降水在年内分布不均,灌区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灌溉保证率偏低,仅为56%。特别在水稻泡田期和晒田复水期,用水缺口较大,供需矛盾突出。因此,节水改造应首先从灌溉用水抓起,这也是红寺坝灌区可持续发展、缓解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唯一途径。
3.2节水配套改造的可行性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关于“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要求,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87号),为作为汉中最大的中型灌区—红寺坝水库灌区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群众广泛支持。灌区内农业生产久受千早缺水之苦,群众盼水心切,对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很高,区委、区政府及灌区涉及的乡镇领导对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非常重视。已安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连续多年投入大量资金对灌区8个乡镇田间渠道进行了衬砌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水矛盾,但仍未彻底完成改造,群众呼声仍高。
3.3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
项目的实施使水库中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了提高,由先前的44%升高至了62%,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农田可以节约灌溉水资源4110m3,对于项目所在地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1537万m3不仅能够满足该地区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还能为来年储备足够的水资源,达到农田灌溉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于保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具有重要价值。
4红寺坝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产生的经济效益
4.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该项目实施后,可使渠道输水能力达到设计要求,防渗效果显著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96提高到0.6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48提高到0.6,年可节约水量1608.4万m3。可恢复灌灌溉面积0.6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82万亩。随着项目的实施,渠系水利用系数及农田灌溉保证率将显著提高,减少了地下水过度开采,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节约的水量还可以用于改善灌区生态环境,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将趋于良性循环。通过实施环保土保工程,水土流失会得到有效遏制,渠堤的绿化美化,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对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对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为灌区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4.2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
红寺坝水库灌区通过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可恢复灌溉面积0.6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82万亩,预计年可增产粮食121.5万公斤;年可增产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23.9万公斤,农产品增产总量达145.4万公斤,增加产值338.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5结束语
红寺坝水库中型灌区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的灌区节水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水库中型灌区的运行模式,造成了灌区水资源的浪费。当灌区节水配套工程的信息化改造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其建成后可在较长时间内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提升区域经济、环境。因此,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灌区节水配套工程的改造,可以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率,优化灌区输配水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果,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进程,可为工业水利工程的升级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维娜,杨佳佳.潍坊市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讨[J].山东水利,2019(12):53-54+62.
[2]孙军,孟庆刚.萌山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成效[J].山东水利,2019(5):11-12.
[3]贺志馨.林皋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及实施初探[J].地下水,2019(1):151-152.
[4]何岗忠,冯敏,房显强.青州仁河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设计[J].山东水利,2018(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