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下的塞蒂纳实验室探析

2022-07-13 00:30陈园园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践观马克思

陈园园

摘  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核心。文章在马克思实践视域下,对马克思实践观中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进行阐述,分析得出塞蒂纳实验室研究建构论的主要内容,再用马克思自然观审视塞蒂纳实验室研究中对自然淡化的不足,达到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塞蒂纳;建构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8-0133-04

科学观问题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是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是解决现实复杂的问题的首要选择,而研究科学观的主要方向是实践。因此,本文在马克思实践观视域下对塞蒂纳的科学知识建构论,即实验室中知识的建构和科学论文的建构进行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新科学论的实质,实现科学哲学、科技哲学、科技与社会、知识社会学等学科的交流与跨界创新的方法论研究。

一、马克思实践观中人的能动性体现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首次提及“人的感性活动”时,将“实践”与之相结合,并以此解释人类历史存在的价值。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没有从抽象的视角来分析人的主体性,而是以“现实个人”,即将人放到每一个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去分析。正是因为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关系里,所以人是客观现实的人,人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质特征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与西方文化传统理论相比,马克思的观点使人的主体性不再是抽象的、静态的,而是具有社会和实践两个层面,着重强调人的主体性。他认为,实践是人存在的表达方式,人的实践活动造就了现实生活,由此可知,人的感性活动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存在的地位。人通过实践活动,不但突出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还强调了物质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客观存在,既体现了对象性世界的内容,还体现了人的价值与社会历史内涵。

二、塞蒂纳实验室研究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传统观点都把科学知识刻画为描述性的,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以及对前人理论的总结,塞蒂纳认为,科学知识是建构或制造出来的。科学成果经过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然后被高度地建构出来。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验室中知识的建构和科学论文的建构。但是这都是在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SSK建构主义科学知识观的核心思想是:“知识何以被制造以及如何制造”,而这也是塞蒂纳实验室研究的经典贡献。

(一)科学知识的建构

塞蒂纳的《知识的制造》高度概括了其经验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的主要观点。知识是通过实验室人为地生产建构的,这一建构伴随科学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塞蒂纳把实验室称为“制造知识的作坊”或“现代科学事实的工厂”,是利用专门的仪器、工具及其社会资源对知识进行工具性制造的场所。

首先,实验室本身是高度人工化的,在实验室里没有绝对客观的真理。实验室不是通常意义上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场所,实验室与现代工厂有很多共通之处:特殊工作场地。现代工厂是生产普通产品的场地,只不过实验室生产的是科学知识。试验里所用的东西都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处理过的,例如,植物和动物是专门准备的,这意味着科学生产本身已经被过滤和建构过了,并不是所谓真实的真理。

其次,科学知识的生产需要实验设备和操作辅助,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同科学家在实验室的客观研究以及通过实验室的工具处理过的结果不同,其不注重事件的自然过程、路线和周期,实质是规律本身对现象学的选择性。

最后,科学家是“实践推理者”,在特殊环境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科学家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排除环境的影响,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实验结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选择性亲和的干扰。所以,科学家在实验室生产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技术与偶然共存的研究活动,其结果自然难以确定。而且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共同作用下,科学家的研究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知,实验室行动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家对使事物‘运行’的关切,这种关切显示出成功的原则,而非真理的原则”[1]。

(二)科学论文的建构

如果说,实验室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自然呈现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建构的话,那么,科学论文的建构机制的主观性则非常强。塞蒂纳认为:科学论文并不完全是对实验室研究的真实表达,其中有更多主动的生产预设和建构成分,科学知识是在实验室里建构出来的,而科学论文则有更加明确的建构性目的,是对实验室研究的再建构。

具体表现在:其一,科学家论文写作的目的性和预设性会比较强,比如知识载体的相关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其二,科学家在科学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来自技术层面以及社会层面的批评,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甚至是文学策略也会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发挥作用。所有这些都会成为组成科学论文的建构机制一个部分。正因为如此,塞蒂纳写到,“论文的终稿不仅是作者的劳动成果,也凝聚了其他几位科学家的心血,他们的批评意见已被考虑在内。”[1],而“发表后的论文的特色,则应当被看作是作者们与批评者们商榷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方面的批评和社会支配性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这意味着发表后的论文是作者與这一论文的读者的某些成员共同造就出来的多重混血儿”[1]。这就是说,科学论文的产生过程充满了建构的色彩,是被人所“制造”出来的。

综上所述,塞蒂纳对于传统的理论观点并没有一味地否定,而是通过转变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来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塞蒂纳在自己的理论中强调社会和主观因素的作用,这与马克思实践观中重视客观性、承认人的能动性不谋而合。共同合作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使科学家们更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现代科学十分重要的特点,这也与塞蒂纳强调人的主观建构在科学研究中产生的作用暗合,二者都强调了交流产生的作用。

三、用马克思自然观审视塞蒂纳实验室研究对自然的淡化

就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来说,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2]。而塞蒂纳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没有将自然的作用纳为重点是其整个研究的一大缺陷,她认为自然被纳入实验室研究范围,所有的过程和环节都被科学家人为的过滤和建构了,而科学结果不是真实自然的表现。所以,本文将结合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塞蒂纳实验室研究进行批判式的审视和评价,力图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全新的自然观

马克思的自然观被学术界称为“全新的自然观”,原因在于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本观点,而人与自然关系的建立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马克思的自然观和传统的自然观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通过实践的角度来研究自然,发现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对自然的理解变得逐渐深入,而非直线式地上升。例如,因为颜料的出现,所以才有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衣服,而颜料的发明则是实践的结果。从最初由自然物中提取,到现在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从单一颜色到五颜六色,都是不断创新、不断实践的成果。化工污染的出现,对化工染料产生了新认识,对实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自然的认识也就深刻了。换句话说,人们通过不断的改造自然,进而对自然的了解更加深刻。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前提,也是必由之路。

马克思指出:“只要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会彼此相互制约”[3]。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部分,不能盲目自信,对自然进行任意改造,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反之,人应该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人类关注自然实际上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相对的,人类破坏自然实际就是破坏自身的生存环境。

此外,马克思还通过实践的角度去研究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实践产品是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相结合的结果,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某一部分而存在,和实践具有密切的联系。马克思认为,人类不能凭空创造出物质,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在自然界存在的基础下完成。如果将人的实践活动剔除,自然是自然物,但是也因此失去了人类实践对社会和历史改造的美丽痕迹的。可见,自然界的客观实体性是建立在人类的生产实践基础上的,如果自然界消失了,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将无法继续进行,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劳动产品;如果人类失去了保障身体机能继续发展的基本要素,人类就会灭亡。由此可见,马克思实践观是非常科学和客观的方法论,用它来审视塞蒂纳的实验室研究,能使得该研究更加深入和具有洞察力。

(二)塞蒂纳实验室研究淡化自然的作用

塞蒂纳创造性地使用科学人类学的方法去研究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主张实践地解释并参与科学,有力地批判了保守的科学视野,对人们认识重新审视科学的实践性本质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把建构看作核心的研究,自然有其不足之处。

一方面,塞蒂纳不仅没有考虑到在科学知识产生时自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没有考虑到社会因素会产生的作用,而只是考虑到实验室微观环境的作用。塞蒂纳认为实验室是一个“强化了的自然”和“强化了的力量”的居所,自然与社会通过实验室里的认知文化这种方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问题是,实验室是如何重新塑造自然的新秩序,又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作用的呢?通过在实验室观察和研究,塞蒂纳认为,由于自然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实验有效地利用了这个方面。实验室不会使用从自然直接采集的实物,通常都会通过实验室来对研究对象进行重新改造,然后进行研究。实验室所研究的内容是通过研究人员处理后得到的,通过真实存在的探讨得来的。像这些从自然获取经过处理的事物往往受到某些因素的作用,实验室的作用在于使那些从自然中获得的对象能够经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其经受考验,并且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研究成果。换句话说,实验室里所研究的事物与从自然获取的研究对象差异很大,通过科学家处理过的事物,作为真正的研究对象加大了这种差异。因此,塞蒂纳指出“似乎不能在实验室里找到自然,除非是从一开始自然就被定义为科学研究的成果”[1]。塞蒂纳认为在实验室里的研究对象都是通过人为的处理过的成果。但实际上,作为实践客体的对象必然带有主体的特点。所以,在探讨科学认知文化的作用时,不应该忽视实验室的仪器在科学知识生产中所承担的地位;同样,也不能对自然因素视而不见,简单地认为科学知识是不客观的,完全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

另一方面,塞蒂纳通过她的理论,表达了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会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并且是在其作用下建构出来的。由于这两种因素的作用,科学的真理性、合理性和客观性都有待讨论。实验室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科学知识的价值标准产生影响,但很显然,通过实验室生产出来的科学知识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实验室文化会对生产科学知识的方式产生影响,如果将科学知识简单地认为是社会、文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不是说明了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显然,这是值得深思的,但在文章之中,塞蒂纳对这些东西也都没有过多的论述。

虽然马克思并没有直接指明具体的实验室研究和科学生产过程究竟是怎么影响的,但他自始至终强调:“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4]。从这个角度来看,塞蒂纳确实没有考虑到科学本身具有的规范性特点,因此忽视了科学的客观性。塞蒂纳认为实验室里的研究對象不是真实的自然事物,是通过人工处理得来的,这本没什么问题,但是再考虑马克思上述观点,很容易理解到,她其实忽视了即使是通过人工处理过的实验室也是没有丢弃其本来的客观属性的,自然和人工自然都是客观的。塞蒂纳发现实验室里有很多人工处理过的影子,科学家每做一次选择都会为以后的步骤做下铺垫,而这些科学选择并不是随意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实践结果的产物,实际上也是一种客观稳定的呈现,在这种知识的指导下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会考虑材料的性质、实验方法、选择标准等方面的客观性和可行性,没有以上这些内化的实在,实验室的研究也无法得以继续进行,而这些都是历史的和客观的[5-7]。

四、结语

通过系统地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进行整理,对塞蒂纳实验室研究的探析,以及对实践科学观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內容进行分析总结,不难发现,马克思实践观和塞蒂纳的实验室研究有着暗合的哲学逻辑和科学逻辑,也有着显著的差异性[8-10]。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洞察力和解释张力为解释实验室研究的正确性、科学性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而塞蒂纳的微观实验室研究也为马克思实践观提供了更多的案例和解释对象,这些都对当前科学发展和实践发展提供巨大的智力支持[11-12]。

综上所述,马克思科学认识论和实践观为塞蒂纳实验室研究提出了一个更加真实、合理的和科学的分析框架,这使得塞蒂纳实验室研究的实践科学观更加合理。同时,塞蒂纳的实验室研究绝不仅仅是对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丰富,也在其与马克思之间发生碰撞之后,变得更加完善,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知识产生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研究进路。

参考文献:

[1] 卡琳·诺尔·塞蒂纳. 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M]. 王善博,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2]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3.

[3]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

[4]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

[5] 陈群.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后SSK的实践科学观[J]. 前沿,2009(03):39-42.

[6] 李淑英. 事实与建构——从诺尔·塞蒂纳的实验室研究看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02):49- 51+110-111.

[7] 李荣梅. 马克思实践观之生态哲学思想内蕴[J]. 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03):71-72.

[8] 王善博. 知识的制造与实验室研究——诺尔的科学建构论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08):1-4.

[9] 郭兴华,翟源静. 视角的转换:从实验到实验室——兼论卡琳·诺尔·塞蒂娜的实践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09):51-55.

[10] 蒋红雨. 从知识论到生存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研究视角的转换[J].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03):23-24.

[11] 夏国军,苗毅. 规范的还是描述的——论自然化认识论的承诺[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58-63.

(荐稿人:袁杰,贵州医科大学副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科副科长)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实践观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