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韵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心指导和大力推动下,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弱到强、由点及面,步步提升、节节增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正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那样:“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党一直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然而,由于诸多客观条件限制,使得我们一直无法把它放在国家重要议事日程的突出位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位居全球第二。国家综合实力的巨大变化,促使我们变换新的思路。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英、法、美在19世纪已率先进入工业社会,前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也进入工业社会,而中国一度曾经是唯一的农业文明社会的常任理事国。我们真正进入工业社会,也就是在21世纪以后,虽然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仍有后发制人的理念和优势。
历史推进到新时代,我们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了全新的认知、全新的判断及全新的手段和做法。
第一,必须增强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传播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节节上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球事务的责任担当也越来越重,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关注前所未有,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急切了解也是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全球事务的中国,越来越需要充分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主张,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希望知晓中国对全球事务的态度和方案。现在,中国与世界的诸种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化。故此,我们必须拥有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第二,必须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非有不可的重要手段,而争取有利的国际舆论则是我们的重大目标。手段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目标,而目标的达成则需要高超的手段和精妙的技巧。中國的和平崛起势不可挡,必将引发全世界的各种反映。占世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对我们总体上是友好的,而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对我们基本上却是“黑化、矮化、弱化、衰化”,或者是基于主流价值观的不同,或者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或者是基于历史文化理念的不认可,或者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等等。为了遏制我们的崛起和发展,西方国家及其媒体必然会给我们制造各种麻烦、各式障碍。而打破这些僵局、困局、难局,正是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大事。由于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盘踞多年,经验老道,手段毒辣,这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同西方媒体进行抗争、抗衡,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31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无论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新闻史上,都是一篇具有重要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工作、提高思想认识都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它既是过去工作的经验总结,又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的根本遵循。
首先,讲话第一次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全党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既要亲自抓,也要亲自做。把国际传播工作放在如此重要而突出的位置,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也表明,那种认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只是宣传部门和某些业务单位工作职责的理念,如今已不合时宜了。
其次,讲话强调要积极开展有效的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斗争精神,重视提升斗争本领。国内工作如此,国际传播亦如此。尤其是面对少数西方国家蛮横的各种围堵、打压、捣乱、颠覆活动,我们的国际传播工作要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那样:“必须发扬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一味退让只能换来得寸进尺的霸凌,委曲求全只能招致更为屈辱的境况。”
再次,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到,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比以往显著提升。这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在增强,本领在提高,本事在升级。坦率地讲,过去我们碰到问题,自责较多,迁就比较多,有时的确也不善于表达。然而,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尽管有些时候我们的嘴巴发声不够流畅,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别人的耳朵“听力”存在严重缺陷。很多情况下,我们道理讲得很清楚,证据也充分,可别人就是不理不睬,装着看不见。这总不能是“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吧?百年未有之变局下爆发的全球新冠疫情,我国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公开透明地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我们完全可以借此东风,有力提升我们的国际传播效能,进一步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语境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特约编辑:纪海虹;责任编辑: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