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成
小麦优质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面粉的需求日益高端化和专用化,做面包要专用面包粉,做饺子要专用饺子粉。这些专用粉都需要优质强筋小麦,而目前优质强筋小麦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水平和供给质量,本文主要从加强冬前管理、巧抓春季管理和重视后期管理三部分着手,探讨种植过程的关键时间节点和主要技术。
一、加强冬前管理
小麥的生育前期是指从播种出苗到返青这一阶段,是小麦以生根、长叶、分蘖为主的营养生长时期。在这个时期,麦田管理的主攻目标是确保全苗,促根增蘖,培育壮苗,防止冻害,实现安全越冬,为春季健壮生长、获得足够的穗数奠定基础。
黄淮冬麦区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半冬性品种冬前达到7叶或7叶1心,单株穗个数7~8,单株次生根7~10条,叶蘖同伸,亩穗数为60万~70万。春性品种冬前达到6叶或6叶1心,单株穗个数5~6,单株次生根7~10条,叶蘖同伸,亩穗数为60万~ 70万。
(一)前期准备,打好基础
1.合理选用优质高产品种。目前,大面积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有豫麦34、郑农16、高优503、郑麦366、郑麦379、郑麦9405、济麦20号、周麦30、新麦26等。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产量水平,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应注意防杂保纯和提纯复壮,确保种植的品种质量纯正达标。
2.科学采用包衣技术。多采用以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为主、以调节小麦生长为辅的不同配方种衣剂包衣技术。比如可以利用31.9%奥拜瑞(30.8%吡虫啉+1.1%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27%酷拉斯(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或氟咯菌腈(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为小麦种子包衣。没有种衣剂时可采用50%的辛硫磷或40%的甲基异柳磷或其他同类产品进行拌种,可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在散黑穗病、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或苗期锈病易发生地区可用20%的粉锈宁、12.5%烯唑醇或多菌病灵拌种。
3.保证土壤墒情,足墒下种。在播种前,施氮总量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667 m2增加纯氮(N)2~4 kg,每667 m2施硫肥(S)3~4 kg。有条件的地方应增施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用量。一般施底肥50~60 kg复合肥(硫基)1袋(N:P2O5:K2O=24:14:7),生物有机肥40 kg。足墒播种是实现小麦苗齐、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急时粉碎秸秆,均匀覆盖地表,秸秆长度< 5 cm。
(二)查苗补缺,疏密补稀
小麦出苗后,要立即进行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要用原品种种子浸种催芽后进行补种;对出苗过于密集的地方,要在分蘖前及时进行间苗;小麦分蘖后若仍有缺苗断垄的地方,要进行疏苗补栽。补栽用的苗要选壮苗,并做到“上不压青,下不露白”,栽后浇水,保证成活率。
(三)中耕除草
小麦苗期中耕可以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调节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并且具有断老根、生新根、促进根系发育、控制无效分蘖、防止群体过大的作用。苗期中耕应根据苗情、墒情和土壤质地来确定。一般晚播弱苗、根系较浅较少,中耕宜浅,以防伤根和埋苗;对壮苗、旺苗,在群体总茎数达到合理指标时,则应适当深中耕,深度可在10 cm左右。
(四)镇压防冻
因地制宜对麦田进行镇压,可以减少土壤孔隙度,防止冬季透风受冻,并可减轻由寒风引起的土壤气态水损失,有利于保墒防旱。在整地质量差、土块大的麦田,镇压可以压碎土块,覆盖分蘖节,防止冻害。镇压损伤一部分小麦叶片,可以控制麦苗旺长,减少叶片养分消耗,促使养分向分蘖节积累,使麦苗健壮,减轻冻害。麦田镇压应在土壤封冻前进行,但对于土壤湿度大、含盐量高的盐碱地则不宜镇压。
(五)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
11月10日至12月10日期间,根据麦田生长的杂草类型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比如对以节节麦、野燕麦为主的麦田,每667 m2可选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世玛)25~30 mL或70%氟唑磺隆(彪虎)水分散剂3~5 g或6.9%的骠马乳油50 mL或15%炔草酸(麦极)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50 kg进行防除。在使用化学除草剂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避免有风、阴雨天喷洒。
二、巧抓春季管理
春季管理是指从小麦返青期到抽穗期的管理。小麦返青后,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渐升高,小麦根、茎、叶、蘖开始迅速生长,施肥最多,生长最旺盛。该时期群体生长与个体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非常突出,并且随温度的回升,病虫草害也逐渐进入高发期。因此,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因苗制宜,科学肥水施肥,促弱控旺,争取穗大粒多,秆壮不倒。
(—)中耕松土
在小麦返青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耕松土,保证土壤通透性和土壤墒情,进而促进根系快速发育成长,确保麦苗能够稳健生长。
(二)肥水调控
拔节期重施肥水,促大蘖成穗,结合灌水追施氮肥,追氮量为总氮量的40%,每667 m2追施尿素10~12 kg,每667 m2灌溉量以40~50 m3为宜,灌水追肥时间在3月下旬。但对于早春土壤偏旱且苗情长势偏弱的麦田,灌水施肥可提前至起身期。
(三)化学调控
高秆易倒伏的小麦如新麦26,在小麦返青起身期,每667 m2用壮丰安30~40 mL, 或每667 m2喷多效唑60~80 g,兑水30~40 kg进行喷施,可使植株矮化,抗倒伏能力增强,并能兼治小麦白粉病,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在拔节初期,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用0.15%~0.3%的矮壮素溶液喷施,可有效地抑制基部节间伸长,使植株矮化,基部茎节增粗,从而防止倒伏,若与2,4-D混用,还可以兼治麦田阔叶杂草。在小麦拔节期,也可用助壮素15~20 mL,兑水50~60 kg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抑制节间伸长,对防止小麦植株倒伏有显著的效果。
(四)防治病虫
在小麦返青后,应注意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及蚊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比如在拔节或孕穗期用25%丙环唑乳油30~35 g,或30%戊唑醇懸浮剂10~15 mL,或20%的粉锈宁50 g兑水50~60 kg喷施,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返青期用5%的井冈霉素100~150 g兑水60~70 kg,或用25%丙环唑乳油30~35 g兑水喷施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防治作用。对红蜘蛛为害的麦田,可用1.8%阿维菌素4 000~5 000倍液、15%哒螨灵1 500~2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五)预防晚霜冻害
小麦拔节期,要注意倒春寒。如果日降温较大或最低气温在0~4 ℃时,要及时进行灌水增加地温,确保麦苗不受冻害。冷空气过境后,要及时查看麦苗有无受冻情况,如果受冻需要及时追肥浇水,每667 m2宜追施尿素5~10 kg。
三、重视后期管理
从抽穗开花到成熟是小麦的生育后期,是决定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小麦后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养根、护叶、防早衰、防倒伏和防治病虫害,促进有机物质合成和向籽粒运转,提高粒质量。
(一)叶面喷肥
做好叶面喷肥是提高强筋小麦品质的重要措施。叶面喷肥能有效改善植株的营养状况,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促进碳氮代谢,提高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在灌浆期前后,每667 m2用尿素1 kg和200 g磷酸二氢钾兑水50 kg进行叶面喷肥,促进籽粒氮素积累。
(二)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育后期的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和黏虫等。病虫危害会大幅度降低小麦粒质量,导致小麦减产和籽粒品质变差,应切实注意,加强预测预报,及时进行防治。抽穗期(麦穗露出旗叶)—扬花期(5月1—9日)要注意防治小麦赤霉病,4月下旬喷洒氰烯菌酯加己唑醇加高效氯氟氰菊酯加磷酸二氢钾,重点预防和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兼治穗蚜,若遇花期阴雨,应在施药后5~7 d补喷1次。
提倡“一喷三防”综合用药,每667 m2可选用30%戊唑醇悬浮剂10~15 mL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100 g加3%啶虫脒乳油20~30 mL或菊酯类农药40~50 mL或10%吡虫林可湿性粉剂10~15 g加磷酸二氢钾10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