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向

2022-07-13 18:02陶黎
民族文汇 2022年42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劳动教育大学

陶黎

摘 要:立德树人、劳育为先是新时期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所提出的战略方针,并给大学校园的教育工作指明了革新的方向。在培养高职人才时,校园需要从劳育出发进行教育革新与体系完善,让学生能够形成端正的劳动观念,并在劳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素质品格,以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实现全方位、综合性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大学校园落实劳育的时代意义展开分析,并综合劳育的战略目标考量探索有效的育人举措,从把握劳育内涵、发掘资源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劳动教育;时代意义;实践路向

前言

“将优秀的劳动精神有效地弘扬下去,重点培养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优质人才,”是新时期在培育素质型人才所提出的重要的指导思想。这给高职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文化观,促进其基础技能有效夯實的同时,还需要从劳育出发规范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形成端正的劳育观,并树立优秀的劳动精神,在实践中彰显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因此,大学校园需要将劳育有效贯彻下去,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素质建设需求对具体的劳育组织与实践方法进行合理创新。

一、大学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

在素质课改的大环境下,教育事业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战略思想,并主张大学校园在具体落实教学工作期间需要践行五育并举的战略思想,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与实践探索中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并塑造优良的职业品德。而劳育在高职阶段的有效落实,能够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实现高效落地。引领学生形成端正的劳动观念,促使其积极汲取有序的劳动文化内涵,在文化启发和正确引领下树立热爱劳动、不怕辛苦的优良品质。也能够支撑其在今后的职场环境中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其能够在职业领域在优秀品格的支撑下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大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把握劳育内涵,渗透工匠精神

素质育人思想的贯彻给劳育的深入落实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引,同时也给劳育的内涵规划提供正确的方向导向。教师在实践劳育时,需要全面了解新时期市场环境下对基础技术类人才所提出的素质要求,切实把握劳育的内涵,明确掌握具体的组成要素,从劳动精神、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同时,还需要遵循新市场所提出的工匠人才培养要求,将工匠精神有效渗透到劳育当中。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思维,要让其形成优秀的劳动品质,并积极地参与到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当中。

此外,还要从劳动思想上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启发和引导,让其能够形成端正的劳动观。通过渗透新时代的职业观,全面剖析全新市场环境下对专业人才劳动品质的建设要求,来引领学生坚定劳动的信念和目标,并对劳动形成较强的认同感,意识到劳动的价值以及给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价值,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体验当中,并彰显个人的价值魅力。

(二)整合劳育资源,促进协同育人

在全面落实劳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关注学生劳动思想、技能以及综合品质的建设要求,通过多种举措有效搜集和整理丰富的劳育资源。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储备,也能够促使其以文化为引领自觉端正自身的劳动态度。首先,需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深入发掘与劳动主题有关的素材,如经典的文学典故,以及彰显劳动精神的古诗词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例如,可以向学生渗透“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之内涵。

同时,在整合劳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多学科融合的战略思想有效贯彻下去,真正实现协同育人,促使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够形成端正的劳动思想观,塑造优良的劳动品质。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劳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渗透劳动的意义,以及在劳动领域需要形成的优秀品质,以激励学生产生劳动的热情。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自主探索创新实践项目,拓展就业空间,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三)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劳育空间

多元主体协同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全方位得以呈现。通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教学氛围打造,让劳动教育应有的意义和内涵价值全方位呈现出来。在劳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将产教融合的战略思想深入贯彻下去,清楚地认识到与企业之间形成教育合理,对于促进劳育空间实现有效拓展的积极影响。首先,教师需要以劳育思想为指导,将校企合作的战略思想有效贯彻下去,并科学构建完善性的实习机制。之后,确定具体的育人目标,与企业之间达成共识,科学构建实习方案。让学生能够拥有全面而新颖的劳动体验环境,让其切实感受企业真实的生产与实践过程,并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践探索专业的技能和操作要点。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生产实践综合表现的规范性,教师需与企业深度沟通,全面落实师徒制的管理机制。发挥企业内部优秀人才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大学生规范操作技能,从而循序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养,也能够让其在劳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例如,在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组织实习活动时,可以让企业师傅带领其学习先进的机械加工和处理方法。

结论

综上所述,在具体落实劳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基础素质建设要求,把握好劳育的功能价值,深入分析目前劳育实践中关于资源整合、方法创新以及学生劳动观念养成教育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精准定位接下来的劳育发展定位,探索多元化的育人举措。在实际执行劳育的过程中,需要切实把握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掌握基础的劳育内涵,渗透工匠精神,引领学生养成端正的劳动观念。同时,还需要从整合劳育观念、创新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拓展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优化,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形成优良的劳动品质。

参考文献

[1]巨鲜婷,高鹏,洛辉.小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育人机制构建[J].内江科技,2021,42(08):8-9+96.

[2]翟玉卓,张宇.大学校园学生劳动观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8):109-112.

[3]王纯莲.基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04):16-20.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劳动教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至善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