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的“加”“减”“乘”“除”

2022-07-13 21:22曾娜霞
中国科技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酵素南宁市垃圾桶

曾娜霞

活动背景

2017年,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国大中小学掀起了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热潮,许多学生都亲历和体验过垃圾分类的过程与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实际应用,孩子们对垃圾分类仅停留在“了解”层面,容易出现“怎么做”“不想做”和“难坚持”现象。本次活动基于创客和STEM教育理念,以“碳足迹的‘加’‘减’‘乘’‘除’——垃圾分类一起FUN”为主题,重实践,重体验,鼓励学生在探寻碳足迹的过程中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分类、回收、利用垃圾,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科学的魅力,養成爱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学生能使用可视化编程软件进行智能垃圾桶的创客制作;可以根据材料的特点、功能和性质,利用可回收材料完成项目式学习;能够运用环保酵素的知识处理新鲜的厨余垃圾。

活动计划

活动对象

活动由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梦之莺”科学院组织,参与活动学员为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梦之莺”科学院科技活动小组4—6年级学生,活动采用自主报名方式,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自主形成5人小组,参与活动人数为30人。

活动地点

家庭、社区、广西科技馆、南宁市科技馆、南宁市那考河公园、南宁市海绵城市科普馆、学校教室、学校实验室、学校图书馆等。

活动时间安排

2018年7月为活动准备阶段,2018年8月—2019年8月为活动实施阶段,2019年9—11月为活动总结展示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7月为后续活动阶段。

活动设计思路

加一加

①搜集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物品名称。②提出“垃圾可以自动分类”设想,迸发创意:智能语音播报的分类垃圾桶、AR识别垃圾桶、干湿垃圾自动分类箱、“放错地方的垃圾”之纠错垃圾桶等。③利用Mind+软件设计智能垃圾桶程序。本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会利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对常见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提出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体验创客理念在垃圾分类中的实践。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客思维、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鼓励学生感受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真切体会科技与环保间的联系。

减一减

①利用图书和互联网,调查可回收材料在小学科学实验和制作中的应用情况。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总结将可回收垃圾(废纸、木料、塑料等)应用在创客课堂和科学实验课堂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引导学生调查可回收垃圾在生活中的循环和再利用情况。③融入校本科技特色环节——我的奇思妙想,画出创意设计方案。④利用身边的可回收垃圾制作科学小发明——滤水机器人,模拟和探究广西南宁市那考河公园海绵工程处理污水的过程。本环节学生亲历“观察—设计—制作—展示”过程,主动探索低碳城市奥秘,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合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还激发了青少年对环保相关知识的兴趣。

乘一乘

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厨余垃圾处理方法,对新鲜的厨余垃圾进行再利用。②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制作环保酵素。③搜集关于酵素肥料的资料,尝试用自制酵素种植植物。本环节学生亲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过程,既达到了探究实验的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树立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观。

除一除

①完成垃圾分类调查问卷,分析问卷结果。②用计算机或者微信小程序计算碳足迹。③根据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展开以下调查活动:我国最多的可回收垃圾有哪几种?我国通常是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生活垃圾回收和利用的意义有哪些?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哪些垃圾的产生?既可用PPT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手抄报、小实验等形式详细介绍垃圾回收利用情况。④通过不同主题的学习,学生对垃圾分类获得初步认知,做好知识储备,并完成学习任务单。⑤利用“快乐大课堂”举行红豆挑战赛“垃圾分类你知多少”,用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测学习效果。

活动总结

汇报交流会:教师对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组织学生分享此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并提出改进意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作品T台秀:展示活动中优秀的科学小制作、奇思妙想和创意点子。

宣传推广:收集活动手抄报、展板和宣传短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

后续活动计划

①鼓励学生继续将垃圾分类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尝试解决生活问题。②辅导学生制作和改进创意作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和比赛。③教师结合本校科技文化,研究和开发垃圾分类相关的科普课程。

猜你喜欢
酵素南宁市垃圾桶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秋姑娘来了
酵素能减肥,或是“误打误撞”?
柠檬酵素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
南宁市建设现代宜居宜商城市的思考
浅析南宁市农民增收的模式选择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