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辉,邓仙炳,陈校春(阳江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广东阳江 529500)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临床常见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1-2]。AMI 常常并发急性肾损伤(AKI),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4]。以往研究认为AMI 会影响心功能,增加泵衰竭的发生几率,引发AKI[5-6]。机体血管紧张素II 的释放量增加,引起血管收缩,将加重肾脏损伤[7-8]。研究表明,高龄、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者AKI 的发生风险高[9-10]。本研究分析前壁/前侧壁梗死与AKI之间的关系,探讨AMI-AKI 的危险因素。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3 月在我院治疗的AMI 患者195 例,其中男118 例,女77 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65.8±9.2)岁。纳入标准:(1)AMI 诊断符合2018 年急性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中的标准[11];(2)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24 h;(3)入组前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心脏、肾脏移植史者;(2)终末期肾脏疾病或已行血液透析治疗者;(3)合并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95 例AMI 患者根据是否并发AKI(根据2012 年KIDGO 指南诊断标准)分为AKI 组和非AKI 组。收集及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入院后血压、血脂及钾(K)、钠(Na)、钙(Ca)、磷(P)、镁(Mg)水平;发病至入院时间;Killip 分级;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 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根据12 导联心电图检查,ST 段抬高特征判断梗死部位,若是抬高段为V1~V5或V3~V5,为前壁梗死;若是抬高段为V1~V3,为前间壁梗死;若是抬高段为V5~V7,为前侧壁梗死;若是抬高段为Ⅱ、Ⅲ与aVF,为下壁梗死,统计前壁/前间壁梗死比例。收集入院24 h 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取心尖四腔切面以改良的Simpson 法计算LVEF 值[12]。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AMI 患者并发AKI 的相关性。
采用SPSS 22.0 软件,选用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检验水准:α=0.05。
195 例AMI 患者并发27 例AKI,AKI 发生率为13.9%。AKI 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AKI 组患者(P<0.05);AKI 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6 h 比例明显高于非AKI 组(P<0.05),表1、2。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血压的比较
AKI 组LVEF 明显低于非AKI 组(P<0.05),而KilliP 分级≥3 级、前壁/前间壁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AKI 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脏参数指标比较
AKI 组患者CK、CK-MB 明显高于非AKI 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作为自变量,是否并发AKI 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6 h、Killip 分级≥3 级、前壁/前侧壁梗死及CK-MB 是AMI 患者并发AKI 的危险因素(OR=1.657、1.619、2.059、1.397 和1.359,P<0.05),见表5。
表5 多因素分析
AMI 患者常并发AKI,此类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也高[13]。以往研究发现,AMI 后发生AKI 的危险因素有入院时间长、基础肾功能差、入院时Killip 分级≥3级、有高血压病史等等,尚没有综合分析年龄、Killip分级、前壁/前侧壁梗死等多种因素与AKI 发生风险的关系[14]。有研究显示并发AKI 患者的年龄明显比单纯性 AMI 患者大[15]。年龄增长,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易发动脉粥样硬化,高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肾灌注量易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越长,AKI 发生风险越大。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院前急救医疗知识对于改善AMI本身的转归,减少AKI 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AKI 组LVEF 明显低于非AKI组(P<0.05)。LVEF 降低引起心搏出量降低,中心静脉压及腹内压增高,肾脏有效血流量降低,易诱发AKI。AMI 发生过程中形成的血栓可对冠状动脉血流造成影响,可使心肌缺血,继而影响心脏收缩功能,这种缺血还可增加左心室压力,造成短暂高血压,反映到肾脏上,诱发肾脏小动脉收缩并发生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引起肾缺血,造成肾损伤。此外,AMI 患者还常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造成肾脏管腔狭窄,引起肾严重缺血,容易发生AKI[16]。AKI 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若不及时发现并干预,将会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7]。客观评价AMI 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对诊断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有文献显示,入院时Killip 分级≥3 级的患者发生AKI 的风险是其他患者的数倍[18]。本研究亦得出类似结果,且分析了CK、CK-MB 水平及前壁/前间壁梗死比例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发现前壁/ 前间壁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AKI 组,AKI 组患者CK、CK-MB 水平明显高于非AKI 组患者。AKI 组的前壁/前间壁梗死比例高于非AKI 组,可能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常不稳定,易出现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相关,导致肾灌注不足、肾缺血而诱发AKI。还有大量证据表明[19],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特定有毒产物可对肾脏造成损害。本研究发现AKI 组CK 和CK-MB 水平显著高于非AKI 组。CK 和CK-MB 水平升高加重AMI患者的炎症反应,加速AMI 后心肌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引起肾组织损伤并诱发AKI。前壁的心律失常多于后壁,病死率也相应增加。前壁AMI 侧支循环较多,后壁常常被其累及,诱发Benzol-Jarisch 反射,迷走神经反射程度加大,常造成房室结动脉供血障碍,导致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诱发心力衰竭[20]。不仅LVEF低,而且每搏输出量也可能会相应减少,可导致肾灌注不足,并引起中心静脉压和腹内压升高,使肾脏的有效血流量减少,诱发AKI。
而本研究发现,血脂、血压指标及ALT、AST、K、Na、Ca、P、Mg 等不是AMI 患者发生AKI 的危险因素。AKI 的发生机制中有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参与,研究发现AKI 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升高[21]。AMI 引起的疼痛、焦虑和左心室功能损害,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量增加,并与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以调节相关生物学途径,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增加,同时使大量白细胞聚集渗入肾脏,引起肾脏炎症改变。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6 h、Killip 分级≥3 级、前壁/ 前侧壁梗死及CK-MB 是AMI 患者并发AKI 的危险因素。今后应将重视此评价体系的应用,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降低AKI的发生率。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中的病例来自同一家医院,且是回顾性验证;其次,本研究仅考虑患者的院内结局,未进行随访,对远期预后尚缺乏研究,需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予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