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12 12:37申向辉王海波孟艳枝侯晓英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颈动脉血流视网膜

申向辉,张 强,王 辉,王海波,孟艳枝,侯晓英

眼部缺血综合征(OIS)是因慢性严重的颈动脉阻塞或狭窄导致脑和眼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缺血综合征。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男性病人多于女性。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视力下降,眶区疼痛,视网膜动脉变窄、静脉扩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另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显示脉络膜充盈延迟,动静脉期延长,血管着色等;且大多数病人还会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导致病人视力逐渐完全丧失,严重危害病人的正常生活[1-3]。目前,对于OIS病人眼部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有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超声等,各种检测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高频彩超具有易操作、无创伤且波型重复性良好等优点,可对临床疗效进行准确判定,并实时掌握病人病情进展情况[4]。本研究对高频彩超在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评估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使病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眼动脉不同血流方向分为正向组28例(正向血流)和反向组(反向血流)22例。其中正向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55~79岁;合并虹膜新生血管15例,未合并虹膜新生血管13例。反向组男14例,女8例;年龄57~80岁;合并虹膜新生血管13例,未合并虹膜新生血管9例。纳入研究病人均为单只眼患病。2组病人性别、年龄及合并虹膜新生血管分布情况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依照《中华眼科学》中的相关规定[5]。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OIS病人,且高频彩超血流成像检查显示病人颈动脉狭窄度≥70%;(2)能耐受本次手术及各种检查如全脑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高频彩超等;(3)配合本次研究,家属及病人自身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影响眼部血流动力学疾病;(2)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及脑血管等疾病;(3)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或肿瘤,无法完成手术;(4)精神障碍。

1.3 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人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具体手术过程如下:(1)对穿刺部位(一侧腹股沟区)行常规消毒和麻醉;(2)用Seldinger法对病人股动脉进行穿刺,置入血管鞘,并指引导管通过血管鞘;(3)引导导管进入病人患侧颈动脉,并将导管头端挨着颈动脉狭窄的近端放置;(4)将保护伞穿过颈动脉狭窄部位并于最远端释放(若狭窄较严重,需先在狭窄处放置小球囊,用压力泵扩张,再将合适尺寸的颈动脉支架放于狭窄位置,准确定位后释放);(5)手术结束后,观察病人是否有不适症状,确认良好后,拔出血管鞘,并对穿刺点进行包扎。

手术治疗外,均给予2组病人眼科保守治疗。病人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8,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0 mg,每天1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14024002,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100 mg,每天1次。

1.4 观察指标 (1)平均颈动脉狭窄度:采用高频彩超及全脑血管造影对2组病人行手术前后的颈动脉狭窄度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平均颈动脉狭窄度;(2)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用高频彩超分别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进行测定,并记录其变化;(3)最佳矫正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手术前后2组病人的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检查,并以对数视力形式表示。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病人治疗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比较 治疗前后,反向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高于正向组(P<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见表1)。

表1 2组病人治疗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比较

2.2 2组病人治疗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PSV比较 治疗前,反向组病人眼动脉PSV高于正向组,睫状后动脉PSV低于正向组(P<0.05和P<0.01),2组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均比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后正向组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高于反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而视网膜中央动脉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病人治疗前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比较

2.3 2组病人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治疗前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反向组(P<0.01);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0.01),而反向组治疗前后病人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病人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3 讨论

OIS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疾病,动脉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都是引起病人发病的全身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是主要的局部危险因素。该病因缺血严重程度不同会出现全身不同复杂的症状,因该病继发其他疾病所导致的5年病死率已高达40%左右,但其发病早期症状较隐匿,不易察觉,往往会出现误诊和漏诊,因此,对疾病的早期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4,6-7]。临床治疗OIS的方法主要包括2个方向,一个是对眼部的对症治疗,如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等;另一个是针对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血管重建术)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因创伤小、安全性高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治疗OIS外科手术的首选[8]。

高频彩超是基于多普勒效应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实现对血流参数检测的技术,其具有快速、直观、重复性好、操作简便且能实现连续动态检测等优势,目前已在临床各种疾病检查及诊断中广泛应用[9-1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眼科疾病的诊断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彭仕龙[11]应用高频彩超对673例病人的1 179只患眼进行超声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高频彩超诊断符合率为95.08%,提示其在眼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诊断效果较为可靠,适宜在临床中应用。另外,李对红等[12]研究表明,病人病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频谱形态及臂视网膜循环时间等变化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表现明显,该检测结果可为临床诊断老年缺血性眼病提供可靠依据。以上研究都表明高频彩超能够为临床治疗眼科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详细掌握病人病情,评估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经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后,2组病人的颈动脉狭窄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PSV值都明显升高,提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显著改善OIS病人球后主要血管的血流状况,从而减轻病人的病症,该结果与前人研究一致[8,13]。但术前、术后正向组和反向组病人眼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PS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眼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会受眼动脉血流方向的影响;而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值术前、术后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眼动脉血流方向不会影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最后,对病人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显著改善,而反向组治疗前后病人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推测导致病人视力无明显恢复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虽然手术可改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血液供应情况,但因缺血造成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并没有逆转。本研究中,之所以仅是反向组病人视力没有改善,可能是因为纳入病例数较少,结果出现偏差造成的。

综上所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显著改善OIS病人的病症;另外,治疗过程中应用高频彩超有利于实时观测病人病情状况,为临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但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移,为明确提升研究的准确性,后期应在大量样本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颈动脉血流视网膜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