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惠霞 李勇慧 史明艳 王 艳
(1.洛阳市第八中学,河南 洛阳 471023;2.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新课程倡导素质教育, 以学生的发展潜力为重心,聚焦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而提高教学质量则是新课改的外在表现, 是顺应新课程要求的必要措施。 对于课堂教学与教育来说,前者是后者的主阵地,后者是前者的有效途径。 因而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物之美,帮助学生构建生命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许多人都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贡献。 田开斌研究了多媒体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吕媛媛曾探究过提高中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孙双双等人研究了概念图在中学生物的应用,提出了联系生活和问题探究的策略;张占平得出了提高学生兴趣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兴趣的影响力;徐娟做了U 型教学对构建高校的生物复习课堂的研究,等等。 还有很多人都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了研究,但是存在视角不够全面、研究不够深入等不足, 因此本文主要从转变教育理念、转换师生角色、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由于生物课的分值相较其他学科来说比较低,尤其是初中阶段, 因此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生物课。 新课程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并不能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还是老一套的“注入式”教学。 中学的生物课堂上几乎没有实验,这样的课堂实际上还是教师的课堂,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 更不要说帮助学生构建生命观念了。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探究性学习,然而一些教师仍无法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简而言之,虽然教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造成生物教学效率低下。 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质量受哪些方面的影响,既然这些现象可以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就必须想办法改善这些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十九大强调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素质教育。 “十四五”规划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 新课程主要运用了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其他的理论,教师要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结合新课程理念与要求,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 如果说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终极目标,那么教育理念就是灯塔,指导教师前进。 理论是行动的向标,只有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建造出卓越的课堂。
首先,要能够正确的认识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由教与学共同组成的,两者相得益彰,并且学的内容应该远大于教。 其次,新课程提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求教师要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要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因材施教。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没有聪明和愚笨之分,不同的仅是智能的组合方式,每个个体都是绝无仅有的,教师要依照学生的智能优势以及弱势对学生因材施教。 最后,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播撒者,还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程的开发者。 要聚焦于学生,“为学而教”,不仅重视过程还更重视结论,关注学生的情感而不只是知识。
新课程提倡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教师需要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职能要逐渐变为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少讲、多听,想办法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力。 例如,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其中一个核心目标就是令学生能够尝试独立设计出探究性实验,教师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组,提供一定的材料和一些相关实验的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判断应该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一个探究性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尤其要强调关于安全的问题。 教师不是单纯的告诉学生这个实验怎么做,而是重视实验的设计过程,培养学生发现能力与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再仅仅是把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应该结合国家课程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 例如,在进行“细胞的增值”这一课时,教学难点为:在有丝分裂中,DNA、 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事先制作能够模拟细胞分裂过程的道具,在上课的过程中播放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组织学生依照动画以及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模拟细胞增殖的过程,总结出规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了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这一科学概念,而不是呆板的文字知识。 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3.1 “以学定教”,课前准备充分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教学也是一样,只有准备充足,才会有机会打造一堂好课。 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风格、思维进程等,以及已有知识的情况,这是对学情的准备,还要充分了解教材,联系新旧知识,然后结合教材与学生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比如,在“细胞呼吸”一节中,主要是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作用。 在上课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一节对于研究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作用,其次认识到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是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但不知道如何分解, 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和推理能力,结合这些信息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可以理解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还建立了科学的价值观。
2.3.2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具有思想和理论支撑的教学框架,我国一般大致把它分为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等五大类。 一般还会把它细化为许多模式。 譬如翻转课堂模式、PBL 模式、“10+35”模式、“271”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等。 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效果明显。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PBL 模式,同时辅以其他教学模式。
PBL 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它基本的三个要素是问题、教师、学生。 PBL 模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展露建构主义思想且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好比在进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时,其目标是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因而确定问题的内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间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总结能量流动特点,知道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最长的生存时限。 PBL模式是以小组分工合作为重点的学习方式,这个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能动性。 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和“10+35”模式等进行辅助教学。
2.3.3 完善教学计划
有计划的教学才可能成为有效教学。 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后,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学生等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制订能够引导思考、发散思维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实施过程让学生成为主角,作为教师,关键的是不要抢“镜头”。 最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 采用分多种模式共行的模式。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随机应变,不要按照计划机械的进行讲解, 要观察哪种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按照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改变教学进展,只有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才能完美的实施教学计划。
譬如在进行“DNA 的结构”一节时,由于双螺旋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特点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选择采用PBL 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笔者事先准备好了可以拼接DNA 结构的平面磁片教具放在学生的桌子上,在进行讲解时引导学生将这些部件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碱基互补配对等知识内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然后请各组同学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深记忆。
2.3.4 多元化评价
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多元化的评价,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 教师不仅要从不同的维度去评价学生,评价的主体也要改变,评价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提问和课后作业的方式评价学生。 一定量的练习题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是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还可以通过实作评价、口头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还可以举办多种活动和比赛对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此外,评价的主体也要多元化,不只是教师、家长、同学,甚至是学生自己都能够进行评价。
人们常说的课程资源是指教材等,但实际上课程资源可以是与教授课程有关的各种资源。 它可以是教材、 教具或者是与教材有关的自然等有形资源,也可以是学生的知识与经验等隐形资源。 其包括校内资源、家庭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等。 教师不仅可以开发课程资源,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硬纸板、普通吸管等制作噬菌体的生物模型,帮助学生掌握噬菌体的结构。 其他的像多媒体资源或者是其他的博物馆、科研院等社区资源等能够直观的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要注意适应学生需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作为课程资源。
师生关系通过影响学业自我促使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投入。 因此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对推进学生发展以及抬高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进程,合理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具有层次性、引导性,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思考和回答。 接下来,教师抓住提问的时机提出问题。 当学生没有头绪时,不能直接说出答案,而是要引发学生思考。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素质教育进行地如火如荼,本文围绕“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展开,通过查找文献、调查研究等各种渠道了解了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的支教经历,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转换师生角色、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使用课程资源、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问等可行性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学绝对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它时刻都在变化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不能停止,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