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军 任春明/江苏省泗阳县农业农村局
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如何开展后续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江苏省泗阳县抓住被确定为全省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创新探索,形成以党建微网格为基础,嵌入“网格化积分管理、治安警情监控网、物业管理红网”,辅以24小时响应志愿服务网的“1+3+1”五网融合新机制,全面推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
一是建强“红色引擎”。针对新型社区的不同类型,积极构建新型党组织网格体系。将多村合并形成的爱园镇松张口社区、穿城镇小史集社区党组织升格为村级党委,全面推行“一委两站五岗”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组织架构模式,新型农村社区统一成立社区党委(总支),设立党建工作站和文明实践站,设置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优居、网格治理、富民增收等专职岗位。党建工作站、文明实践站负责人一般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五岗”负责人一般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依托社区楼栋、自然村庄构建党建微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党员网格长,负责网格内党群联系、生活物业、纠纷调解、扶危济困的牵头协调。二是激活“红色基因”。利用党建微网格开展党员“点亮行动”,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有情必知、有疑必解、有事必帮“三有三必”、创立“小村说事日”、有事好商量等工作法。2021年,新型农村社区累计收集民情3000多条,帮助解决大小问题1300余件。通过“群众问事、民主议事、干部做事、定期评事”,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全县215个涉农村(居)共开展“小村说事日”活动1900多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00多个。三是打造“红色磁场”。高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服务功能,按照“五站三室五中心一广场”总体布局,科学设置阵地功能,打造以社区为中心、村居为延伸的两级阵地。试点设置“有事好商量”工作室,选取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争议的事情商量着办,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泗阳县众兴镇东光社区
一是科学制定积分清单。按照“红网格”“红先锋”“红磁场”“红盾牌”“红服务”五个方面,分类制定80项正负积分事项清单,涵盖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每位社区住户被赋予10分基础分,明确加减分标准,然后在“五红”响应项目中获得加分或减分。二是民主规范积分管理。通过党员带头,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积分制管理全过程,实现积分项目全覆盖,积分对象全参与,积分过程、积分奖惩全公开。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奖罚结合为原则,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励约束作用,让有德者有得。三是及时开展正向激励。截至2021年底,全县所有215个涉农村居已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开展集中兑换活动36次,累计兑换6300人次,兑换物品奖励28万多元。根据积分管理排名考核,评比表彰文明家庭、最美楼栋、最美少年等58户家庭。积分制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不断显现,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热情得到较大提升。
一是统一网格规划。将97名社区民警、280名专职社区辅警、13000名治安志愿者、2200名保安联勤联防队员等社区力量,全部融入网格,97名社区民警全部在基层组织任职,为推动网格化社区警务提供力量保障和话语权。二是统一任务清单。将基础信息采集、矛盾排查、防范宣传、治安巡逻等工作职责,全部纳入网格治理范畴、列入网格员工作清单,明确考核标准,成功解决社区民警和网格员“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三是统一运作机制。网格内,实行“1+3+N”工作机制,“1”即社区民警,“3”即网格长、网格员、兼职网格员,“N”即各种社会力量。发动社区民警全身心融入社区服务,增强社区警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配备“一村一法律顾问”235名,每月实地指导参与法治乡村建设,筑牢乡村治理的法治根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高标准打造服务载体。以李口镇八堡社区为试点,统筹各方资金资源,建立“邻里互助中心”,配套建设用餐配餐、理疗康复、休闲娱乐、理发沐浴、学习阅读、庇护劳动等场所与设施,建立分散互助家庭闭路电视呼叫与监控平台,开展助餐、助洁、助行、助教等照料服务。二是建立高素质服务团队。通过政府扶助、家庭互助、个人自助与社会帮助,组建相对专业化的邻里互助服务队伍,采用“五个相结合”,固定岗位与家庭轮职相结合、集中照料与分散照顾相结合、政府保障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接受帮助与自食其力相结合、常规照料与应急救助相结合等方式,实现新型农村社区老人、儿童、残障等特殊人群的照护方式由单户家庭独自承担转变为邻里互助共同承担,提升特殊人群的照护水平与生活状态,解放受困农户家庭劳动力,构建邻里互助的农村新风尚。三是改进社区服务方式。为社区内儿女不在身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老人共计103户165人,家中及周围公共场所安装应急呼叫系统,成立了固定的24小时响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常态值班,以积分换时间的方式,号召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推动社区邻里互助,构建和谐互助的社区人文关系。
一是打造红色物业服务网格。建立红物业服务网,明确215名网格长为物业服务牵头联系人,通过多网融合,实现一网多人、一人多能,网格员全天候全过程参与社区物业管理,实现红色物业服务网与党建微网格、社区纠纷调解网格等无缝对接。二是建立全天候响应服务体系。采取志愿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及时提供各类服务,有效破解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难题。三是开展摇铃式垃圾定时收集试点。依托红物业服务网,在城厢街道城南和卜湖两个社区开展“摇铃式”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收集试点,通过试点,两个社区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明显提升,并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形成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转运“12345工作法”,即“实现一个目标,制定两种收集方式,建立三项保障机制,明确四条评价标准,建设五类配套设施”。此项创新工作法将在全县所有新型农村社区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