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2022-07-12 13:15陈瑶光周婷
湘潮 2022年6期
关键词:南岳田汉叶剑英

陈瑶光 周婷

田汉,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共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现代革命文艺的先驱者之一,卓越的剧作家、诗人和歌词作家。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南岳衡山结下了不解情缘。

南岳古镇上豪情呐喊

1939年2月,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处长的田汉率领抗日救亡演剧队来到南岳衡山,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揭露日军的侵华暴行,鼓舞军民斗志,宣传抗日政策。

当时抗日救亡演剧队住在南岳镇北支街允题庵。演剧队不仅演剧、放电影、举办图画展览,还在民众夜校给群众教唱抗日歌曲。演剧队放映的《满江红》《八百壮士》等影片极富感染力。虽然是无声电影,但仍然吸引着南岳地区的人们经常往返10来里路到白龙潭去看。演剧队在南岳大庙门前举办抗日画展,用漫画和照片揭露日军在侵华中的暴行,吸引了大量观众,激起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同时,演剧队队员们在田汉的带领下,高举鲜艳的队旗,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着军号,在南岳古镇游行宣传,大家一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边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街上的群眾有的在店内驻足观看,有的跟随演剧队游行,人数越来越多。随后,聚集的民众跟着游行的演剧队员到南岳大庙内的盘龙亭古戏台观看演出。每场演出结束时,田汉就饱含抗日激情,带领全场观众齐声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并带头振臂高呼:“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全场观众爆发出的阵阵口号声响彻南岳古镇上空。抗日救亡演剧队在田汉的领导下,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以各种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在衡岳大地鼓舞广大军民,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崛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古寺庙里献智献力

1939年3月,岳阳、湘阴等地先后沦陷,湖南百姓处在战火纷飞的动荡不安之中,南岳笼罩着紧张的临战气氛。南岳寺庙里的爱国僧人们决计成立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却迟迟未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批复。1939年4月16日,田汉在登临祝融峰后,在上封寺内与这群爱国僧人邂逅,惊喜地发现其中一名僧人巨赞是他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友。他乡遇故知,倍感亲切。当田汉听完巨赞的抗日救亡计划时,内心十分激动,认为佛教僧人从寺院走向社会参加抗战,是一件大好事。田汉看完巨赞草拟的抗日救亡团体宣言后,表示积极支持他们的护法爱国行动,同时指出:内容是好,只是文字太艰深了,恐怕一般佛教徒看不懂。最好多用些佛教语言,以便于他们接受。于是巨赞请田汉斧正,田汉满口答应。当晚田汉夜宿上封寺,与爱国僧人就佛门弟子如何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进行了深入交谈。

第二天,田汉下山途经衡山南天门,想到如今佛教僧人也积极行动投入抗战,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抗战形势,不禁诗情迸发,随即赋诗一首:天柱峰边一纵眸,东南烽火几时休。是谁撑得乾坤住,赖有人间硬骨头。

随后田汉不仅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报告了南岳僧人正在筹办成立抗日救亡团体的事宜,希望能够早日予以批复,还前往南岳福严寺为僧人们讲课。讲课中他结合当时的抗日形势,阐发佛教徒应如何肩负抗日救国的神圣责任,并希望佛教界人士团结起来,救民族于危亡,以英勇的姿态出现于众生面前。田汉激情的演讲获得了僧人们的热烈掌声和共鸣。

1939年5月,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正式成立,南岳宗教界人士满怀抗战豪情,汇入抗日救亡队伍,成为全国宗教界爱国爱教的典范。周恩来对此大为称赞并为协会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

田汉为此专门题赠了一首赞诗:锦衣不着着缁衣,敢向人间惹是非。独惜潇湘春又暮,花前趺坐竟忘归。

师古桥旁动情称颂

1939年2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创举——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在南岳正式开班,叶剑英任副教育长。叶剑英非常重视发动群众,想要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是在1939年2月,叶剑英和田汉亲自带领抗日救亡演剧队,来到衡山县师古桥小学开展抗日救亡文艺宣传活动,队员们满怀激情地为当地民众演出了一场爱国历史剧《陆登殉国》。演出非常成功,观众沉浸在忧时忧国的情感里,不时报以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叶剑英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号召广大民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战,齐心协力把日军赶出中国。随后,叶剑英和田汉来到师古桥小学,同一位名叫旷凤姣的女教师进行了亲切交谈,赞扬教师在抗战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鼓励她在学生中进一步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旷凤姣非常激动,特地拿出纪念册请叶剑英题词,叶剑英示意她请田汉题诗。田汉从叶剑英的戎马生涯联想到德国著名军事家毛奇的军旅功绩,挥笔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风云叱咤老毛奇,却把奇功属教师。师古桥边嘶战马,将军亲作教师时。

这首诗既肯定了教师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又赞扬了叶剑英奋战疆场的英雄气概,很快在广大民众中流传开来。

菩提园内蓄势待发

1941年3月,田汉由重庆来到湖南,借住南岳唐三先生家在北支街菩提园的两间房。田汉每天很早起床,在院子里活动一下便伏案读书写作。他喜欢爬山,经常一早便和弟弟田洪带着田申、田大畏两个孩子登山览胜。有时还到上封寺,与老友巨赞法师等僧友交谈佛理教义和讨论抗日形势,兴之所至,大家就挥毫泼墨、吟诗作对。

1941年8月,田汉在南岳菩提园的恬静安谧的生活,被一位从桂林来的不速之客——杜宣打断。杜宣是田汉在文艺界的挚友,这次登门造访田汉,为的是准备在桂林筹办新中国剧社一事。田汉考虑自从年初皖南事变后,国统区抗战形势严重恶化,认为在桂林应该有一个不属于官方的、较能自主的、有实效的民间剧社。田汉对杜宣坚定地说:“桂林的国防艺术社、广西艺术馆都是官办的,没有什么自由。如能把新中国剧社办成一个真正的民间的剧社,由我们自己的人放手去干,即使再苦再难也值得。”

杜宣点头称是,兴奋地对田汉说:“那么就请您赶快到桂林来坐镇吧!”

在南岳期间,田汉一直都在苦心构思宣传抗日的新作品,拟定了一部名为《秋声赋》的剧本腹稿,歌颂知识分子爱国抗日积极向上的崇高风范和不懈追求。

1941年8月底,田汉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南岳,辞别了经常攀登的祝融峰,满怀抗日救亡的宏图大计和坚强信心,奔赴桂林开创抗日救亡戏剧宣传的新天地。田汉抵达桂林后牵头创办了新中国剧社,并于1941年12月28日在桂林首次上演《秋声赋》,反响强烈。

(作者单位:中共南岳区委党史研究室)

猜你喜欢
南岳田汉叶剑英
书写真实的田汉
——论《田汉传》兼与《田汉评传》对比
叶剑英同志家属向梅州捐赠300多件珍贵革命文物史料
观日台弄笛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夕阳西下》
叶剑英(上)
Comment on Ambivalence About Communica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田汉娱母
田汉的鞋带
田汉的沪上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