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集
单反和微单时代,大家显然不能靠一镜走天下,或多或少都是多种场景下的镜头,以应变拍摄需求。比如20mm镜头在画面区域所捕捉的场景范围更大,可以产生所谓广角景观,而400mm镜头“打得远”,却只能获得一小部分场景的远摄景观。
那么50mm镜头拍摄的照片又如何呢?其取景结果既不是特别的广角,也不是特别的远视,这就是所谓的标准景观;称为标准的原因是因为拍摄时的水平视角就是人们观察周围世界时的视场。换句话说,人们观看一个场景时所能清晰看到的区域,与标准镜头所得到的大致上是一样的。覆盖更大视场的镜头就被称为广角镜头,集中在较窄视场的镜头则被通俗地称为远摄镜头。
50mm镜头对于所有的照相机都是标准镜头吗?不是的。标准镜头对于一架照相机是否标准,取决于照相机中所使用的感光元件大小,CMOS越大,产生覆盖“标准”视场的影像所需要的镜头焦距越长。
35mm胶片,50mm左右的镜头都可以被认为是标准镜头。例如全画幅相机具有35mm感光元件(不同机型可能略有细微出入),所搭载的40~60mm之间的任何镜头都是标准镜头。
CMOS全画幅的对角线尺寸为43mm左右
35mm画幅的对角线大约为50mm长,因此这种胶片的标准镜头焦距大约就是50mm。因此,在这一系列镜头中,50mm镜头是标准的;20mm和35mm镜头是广角镜头,而105mm、135mm、200mm和400mm镜头则是长镜头或远摄镜头。
进入数码时代后,各个传感器厂家对名称相同的传感器实际尺寸可能会有所差异,不同传感器尺寸对应镜头焦段的换算倍率,根据全画幅36mmx24mm的对角线43.27mm计算即可。
我们应该记住的要点是,不管感光元件的尺寸如何,镜头的焦距越短(广角镜头),视场就会越宽;焦距越长(长镜头或远摄镜头),视场就会越窄。最后一点,大多数镜头都具有固定的焦距。不管把50mm镜头安装在什么相机上,其焦距都是50mm。如果想获得被摄体的更大影像,而又不能通过移动进一步接近被摄体,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的照相机可以更换镜头,则只需取下50mm镜头并换上一支镜头,比方说,迅速地换上一支200mm镜头,此时即可在胶片上得到较大的影像。与此相反,如果你想捕捉到更宽阔的视场,则只需要安装上28mm镜头并拍摄一张广角照片。
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焦距是聚焦于无穷远时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间的距离。这也就是在暗示镜头筒的长度与焦距的长度必须是差不多相等的,也就是说,100mm镜头差不多就是100mm长,400mm镜头大约就是400mm长。但是,如果测量任何一支较长的镜头,或许会发现它们往往都比标准的焦距短。例如,典型的400mm镜头并不是16英寸长(1 英寸=2.54 厘米),其长度往往都不会超过10英寸。
那么今天话转偏锋,来说说长镜头的“缺点”:
首先,质量上乘的长镜头价格昂贵。
其次,长镜头往往又大又笨重,在你整天背着它到处转之后,比如逛个颐和园或者爬个长城,就会有切身体会。
再次, 镜头的焦距越长,照相机就必须把握得越稳定,以避免影像模糊。经验准则是只有当快门速度至少等于鏡头焦距毫米数的倒数时才能够手持镜头进行拍摄。也就是说,当快门速度低于1/100秒时就不能手持100mm镜头拍摄,低于1/1500秒时就不能手持500mm镜头拍摄等等。
为了确保得到锐利的影像,一般需要设置更高的快门速度,推荐的设置值是镜头焦距的“两倍”。也就是说,当快门速度低于1/200秒时就不能手持100mm镜头拍摄,低于1/1000秒时就不能手持500mm镜头拍摄。因此,对于大多数远摄镜头的拍摄工作都需要使用三脚架。这样,你不仅仅要背着那支长镜头,而且还要扛着三脚架。
最后, 不管长镜头的光学系统多么完美,拍摄远处的物体时,影像总是处于充满尘埃、阴霾和热折射的大气环境中。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清澈空气中,才能获得特别清晰的远摄影像。
建议在练习的这个阶段,除了照相机上已经配备的镜头之外,不必再购买任何镜头。以后成为高手时,可以考虑较长焦距的镜头。即使在那时,除非对超长镜头具有特殊的需求,并且资金也不成问题,否则我们不建议考虑超过200mm的任何镜头。如果偶尔需要超长镜头,可以考虑添置一支远摄增距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