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丕峰
语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感觉语言材料不够丰富,故事情境缺乏整体性。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学情,对语篇内容进行创新性补充、调整和整合。
以《新标准英语》五(下)Module 10 Unit 1 What did you put in your bag? 和Unit 2 I played on the beach”为例,本单元的主要语用任务是谈论旅行前的准备情况并描述过去的旅行经历。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教材分析,确立单元主题为Summer trip,三个课时话题分别为(如下表)。
【Summer trip 单元主题与分课时话题】
三个课时教学,从主题到话题,从计划旅行所需物品准备,到旅行前核对所做准备,再到最后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遵循了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原则。Summer trip 三个课时语篇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Prepare for the trip 语篇内容】
【第二课时Check the trip preparation 语篇内容】
【第三课时Share the trip 语篇内容】
以上三个课时语篇内容创设了延续性、趣味性的真实语境,在语境中呈现相同结构语段,高频率复现核心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语篇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语言表达的兴趣。本课例采用分层式语篇教学方式,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分层式语篇教学方式,首先应解决语篇核心关键词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语境既要达到“言”的输入,又要达到“用”的输出的目标。如第一课时Prepare for the trip(计划旅行前所需物品)。教师先将语篇的核心关键词“travel list ”从文本中抽离,激活学生思维,由“你出行前将准备什么物品?”引出疑问词What /Why(What will you take?/ Why will you take?),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I will take...because...”找到大明出行前清单中所列物品,表达所带物品及所带原因。“基本层”说明“What”将要带什么,“深入层”寻找“Why”带此物品的原因。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语言应用体验,形成自主学习策略。
本课时教学方式,从对“基本层”知识的思考,再到“深入层”语言输出,教师采用了一层又一层剥离的方式呈现语言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分层处理信息”学习策略,使语篇内容整体推进,单课时目标达成。
图1 Period 1 Prepare for the trip分层式语篇语言支架
语言习得和学得理论说明了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第二课时Check the trip preparation(核对旅行前所做的准备)的语用任务是让学生养成旅行前及时核对所做的准备,学会独立规划的有序习惯。语篇内容是远在美国的奶奶打来电话,逐一询问Daming 所携带的物品准备情况、是否清楚出发时间等问题,Daming 罗列清单,向奶奶陈述自己的情况。这里,教师在文本中特别追加了“ I’ll take some Chinese tea for you.”这一核心语言点。教师把Daming 将看望美国的奶奶,并给奶奶带去“中国茶”礼品这一情感语言作为核心素养承载点,学生经历了习得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在“学”与“习”中体验情感,层层感知家人关爱。
图2 Period 2 Check the trip preparation
学生经历有过程的学习,才能对知识产生深刻理解,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语篇教学应让学生融入语境,在学与习过程中理解文本,体验情感变化。本单元分层语篇教学方式,以过程学习带动思维发展,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合理设计学习路径。
第一课时Prepare for the trip( 计划旅行所需物品)中,首先让学生思考学习罗列物品,为什么罗列这个物品,然后设计一条适合他们的学习路径。教师在“路上”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抛出问题“I will have a summer trip.What should I do first? Why am I take it?”引领他们比较、发现、归纳、理解、运用。由浅入深,形成思路,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深度。
第二,有效设计学习任务。
如何用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教师设计开放性、探索性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引导课堂深入走向思维活动。首先用文本歌谣“Daming’s summer trip”的情境引入主题,让学生产生思维链接,然后抛出任务:
Task 1:I will have a summer trip.Where will I go this summer? What will I take?(教师呈现Daming 手提皮箱将要外出旅行的场景,让学生尝试运用核心句型“I will take...”猜想将要携带的物品。)
Task 2:Why will I take them?(基于学生认知猜想原因,最后观看视频揭示答案。)
Task 3:Where will you go? /What will you take?/Why will you take them? (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说出将要去哪里旅行,并运用核心词句说一说将要携带的物品及携带原因。)
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差异,用学习任务真实反映学生思维,用学习活动观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这也是语篇学习任务设计的关键。
第三,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实践。
美国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两周后保持率只有5%,最理想的是学生学明白之后让其表述再进行实际运用,这样保持率就能达到90%。因此,要实现深度学习,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习真正发生。
第二课时话题Check the trip preparation(核对旅行前所做的准备),由第一课时话题Prepare for the trip(计划旅行所需物品)延续性作业展开,教师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根据What/Where/When/Who 疑问词提示说出疑问句:What did you put in your bag? /Where will you go tomorrow?/ When will you leave tomorrow? /Who is going to the airport with you?
分层式语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先体验再学习。课堂上有热烈的讨论,也有独立思考、学导融合,多了思维的参与,教师真正将课堂“放手”给学生,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