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鹏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第七采油厂数字化运维中心计量检定室,黑龙江 大庆 163517)
雷电在人类社会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净化地球环境、启发人类对火的认识以及如何用电等;但是雷电也对人类生活、工作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不仅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而且常使建筑设施、电子设备遭受破坏。雷击放电主要分为直接雷击放电与雷电感应放电两种类型,过去电子仪器仪表应用不多,雷电感应的危害现象也不明显,我们只需通过接闪器防护即可;如今随着数字化油田深入建设,计算机测控系统、数据通讯设备及自控仪表等电子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油田开发中,雷电感应的危害现象明显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益严重。近五年来我厂因雷电导致仪器仪表损坏数量共计100余台:葡一联合站内质量流量计、液位计、安全栅等仪表共计损坏60余台,直接经济损失50万余元。葡二联合站内二次表、液位计、安全栅等仪器仪表共计损坏40余台,直接经济损失20万余元,并且导致停产数小时。随着油田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工艺可控性的同时,对仪器仪表电子设备雷电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接闪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雷电防护的实际需要,结合现代技术做好仪器仪表雷电防护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雷击放电由一次或若干次单独的闪电组成,每次闪电都携带若干幅值很高、持续时间很短的电流,大多数闪电电流在1万~10万安培的范围之间降落,其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00微秒。雷击放电主要分为直接雷击放电与雷电感应放电两种类型,直接雷击放电是指雷电直接击中设备外壳或其他部件,导入很大的浪涌电流,在避雷针与接地线的保护作用下,直接雷击放电造成的影响相对较低;雷电感应放电是指雷电闪击时瞬间释放巨大的电流,电流变化率高致使周围空间感应产生很强的电磁场,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当耦合至供电导线时,生成很高的感应电动势,烧毁仪器仪表,近年来,雷电感应危害现象尤为严重。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以及自控仪器仪表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油田开发中,这些电子设备大部分由集成电路构成,普遍存在绝缘强度低、耐压能力差、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一旦电子设备受到雷电侵害,若防护不当,轻则造成电子设备损坏,重则会危害操作人员生命安全,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通过对我厂各站库调研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配电柜柜体接地不规范56项。配电柜是保护内部电气设备的金属箱体,能够起到隔离电磁辐射、防尘以及防油污的作用。由于配电柜柜体经过涂漆防腐蚀处理,柜体绝缘,接地螺丝变成“准绝缘螺丝”(如图1、图2),一旦配电柜受到雷电侵害,或供电线路绝缘损坏对外壳漏电,都可能对配电柜的仪器仪表造成损坏,接地无法起到漏电保护的作用。
图1
图2
(2)未安装防雷栅(防雷栅数目不够)53项、防雷栅接地端子未接入接地系统47项,防雷栅接地线跨接15项。防雷栅,专业名称为信号型浪涌保护器,是保护PLC控制柜内的电子设备、仪表元件、通讯线路的装置(如图3),当雷电产生的电磁波在整个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时,浪涌保护器可以及时的将多余的电流导出分流,并浪涌电流通过接地端子引入大地,从而避免浪涌电流对回路中电子设备造成损害。防雷栅的存在必不可少,在电气回路中必须配置数量和安全栅数量相匹配的防雷栅;通常情况下,防雷栅后面的金属接地端子与配电柜导轨连接(如图4),通过配电柜柜体接入接地系统,由于配电柜经过涂漆防腐蚀处理,安装仪器仪表的导轨绝缘,浪涌保护器无法将浪涌电流引入大地,浪涌保护器就失去了浪涌防护的作用,部分防雷栅带有独立接地端,可使用导线将防雷栅接地;防雷栅应独立接地,避免发生部分线路损坏导致其余防雷栅失效;做好仪器仪表等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工作,仅仅安装浪涌保护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浪涌保护器合理规范的接入接地系统,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雷电防护的作用。
图3
图4
(3)站内避雷针,罐区罐体、烧火间,房屋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不规范78处。站内避雷针存在的弯曲、丢失、损坏等现象,由于避雷针多数安装在站内的照明灯灯杆上,故多用梯子作为其引下线且与照明灯供电电缆相邻,梯子的材质并不符合作为引下线的要求,导电性能差,不能够及时的将雷电电流导出,容易损害照明系统;罐区罐体、烧火间存在接地线不规范、接地线缺失等现象,如遇雷击将无法起到放电的作用,可能引起火灾或仪表损坏;站内房屋(加药间、阀组间、值班室、泵房)避雷针、避雷带存在缺失、搭接不规范等问题,易造成屋内仪器仪表等部件因瞬间电流过大而损坏。
由于雷电的侵袭无孔不入,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效果都是有限的,因此仪器仪表的雷电防护工作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外部雷电防护措施与内部雷电防护措施。外部雷电防护措施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系统,在屋顶安装接闪杆或接闪网,在室外安装独立的接闪杆,利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做引下线接入接地系统,避免受到直接雷击的破坏。
内部雷电防护措施是指为仪器仪表安装浪涌保护器、安全栅,利用浪涌保护器限制瞬时浪涌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特性,保证仪器仪表在雷暴天气不会超过耐压极限,利用安全栅保证信号传输安全、稳定、准确。只有将外部防护措施和内部防护措施因地制宜地结合起来,贯彻整体防御思想,构成一个完整的防护系统,才能取得有效的雷电防护效果。站库仪器仪表雷电防护改进措施如下:
对于雷电引起的浪涌电流,最好采用分级防护的方式来完成,从供电系统的入口开始逐步进行浪涌能量的吸收,对浪涌电压进行分阶段抑制。在仪器仪表配电柜安装不同规格型号的浪涌保护器,仪器仪表安装安全栅,对仪器仪表设置四级保护:
(1)在供电系统变压器低压端和大地之间安装120KA电源型浪涌保护器(单价700元/件),将高能量的浪涌电流泄放至大地。由于单井与站库变压器高压端有避雷器,而低压端普遍没有雷电防护装置,因此,雷电防护工作应从变压器低压端开始做起。
(2)在220V电源端安装60KA电源型浪涌保护器(单价200元/件),将一级浪涌保护器的剩余浪涌电流进行更完善的吸收。
(3)在仪器仪表电源端安装信号型浪涌保护器(防雷栅),将微小而又瞬态的浪涌电流完全消除,保护耐压能力差、电磁干扰敏感的仪器仪表设备免受浪涌电流的影响。
(4)在仪器仪表信号传输线路上安装隔离式安全栅,将仪器仪表电源端、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三方之间相互电气隔离,防止仪器仪表电源端与信号输入端受到雷电的侵害。
将配电柜柜体、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子、仪器仪表信号接地端利用引下线合理规范的接入接地系统,使浪涌电流通过低阻抗引下线泄放至大地,同时配电柜内的电子设备构成等电位,防止设备之间产生电位差造成电击,保护操作人员和仪器仪表设备的安全。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高、耐腐蚀和热稳定性强的要求,一般采用镀锌钢绞线,横截面积不应小于6mm2,电阻不高于10Ω。引下线接地是雷电防护的重要环节,仪器仪表如果没有通引下线接入接地系统,就会增加雷电侵害的风险。引下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下线应按规范搭接、焊接:引下线搭接、焊接不规范,易引起引下线脱焊、电气连接断开、雷电流向下通道不畅通等安全隐患,引下线的搭接长度一般是其宽度的2倍,在焊接时应使用三面焊接防止脱焊,引下线的焊接部位应清理掉焊渣后作防腐处理。
(2)引下线数量应符合标准:引下线数量不够,易引起雷电流卸放不及时,发生爆炸危险,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中转站、联合站罐区的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且应在中转站、联合站内的值班室、加药间、泵房、阀组间等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引下线,引下线的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18m。当站内值班室、加药间、泵房、阀组间等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置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3)引下线应设断接卡:中转站、联合站内的值班室、加药间、泵房、阀组间等建筑物四周存在多根引下线时,应在所有引下线上装加断接卡。如果引下线无断接卡,将会对引下线的日常维护、电阻值检测和更换造成不便,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一般在各引下线上距地面0.3~1.8m之间装加断接卡。有些中转站、联合站内的值班室、加药间、泵房、阀组间的建筑物使用混凝土内的钢筋、钢柱作为引下线并用中转站、联合站内的值班室、加药间、泵房、阀组间等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体时,可不架设断接卡,但是使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中转站、联合站内的值班室、加药间、泵房、阀组间等建筑物外的适当地方设置若干连接板。
(4)接地线在穿越墙体处宜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保护套管:接地线在穿越墙体处未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保护套管,易发生墙体挤压破坏接地线,导致电流引导不通畅或接地线断开无法传导电流等安全隐患。接地线在穿越中转站、联合站内的值班室、加药间、泵房、阀组间等建筑物的墙体时最好套上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如果使用钢管作为保护管,应该在钢管和接地线之间做电气连通,避免漏电。接地线、浪涌保护器连接线转弯时弯角应大于90度,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
站库工作人员定期对避雷针、引下线、接地端子以及浪涌保护器进行检查。发现引下线出现破损、开焊,浪涌保护器电源指示灯熄灭等现象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处理或更换相应设备,在雷雨季来临之前做好防雷保障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仪表设备应用到数字化油田建设中,仪器仪表的雷电防护工作已经成为油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以上方法虽然不能完全消除雷电造成的危害,但也能够大大降低雷电侵害的风险。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探索新技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措施和经验,不断完善我们厂雷电防护系统,有效保障人员与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