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霞 李忠莲 朱建超 何绍前 路清童 刘岩
(1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00;2黔南州人民医院;3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脑梗死与心肌梗死(MI)虽发病部位不同,但共同病理机制均为动脉粥样硬化〔1〕。由于陈旧性脑梗死发病时间相对较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不断加重,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在影响脑组织血液循环同时,还易加重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影响心肌供血,进而增加MI发生风险,增加病死率〔2〕。因此,早期发现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发生MI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部分脑梗死面积较大,需长期卧床及心功能较差患者易加重心肌缺血程度,增加MI发生风险〔3〕。但对于上述患者积极行对应干预措施后,MI发生风险仍居高不下,因此,临床仍需探索其他影响因素,进一步降低MI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发生MI的影响因素。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黔南州人民医院、黔南州中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陈旧性脑梗死发生MI患者临床资料;收集黔南州人民医院、黔南州中医院、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同期收治的40例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未发生MI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陈旧性脑梗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中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检查确诊;MI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诊断标准,且经心肌酶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均参照上述指南在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脑梗死发病时间>1个月;发生组首次发生MI,MI发病前未发生过不良心血管事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脑死亡等不良事件;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合并恶性肿瘤;既往有颅脑手术史或心脏手术史。
1.2方法
1.2.1MI评估及分组方法 所有患者确诊为陈旧性脑梗死后进入观察期,连续观察至出院,将观察期间发生MI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MI患者纳入未发生组。
1.2.2临床资料收集 查阅资料,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脑梗死部位(脑干、颞叶、顶叶)、脑梗死面积、是否合并房颤、入院当天心功能Killip分级〔5〕(Ⅰ级/Ⅱ级);(2)主要实验室指标:入院当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10 ml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其中一支试管加入抗凝剂(四川绵竹鸿基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118,规格:100 ml:4 g),取含有抗凝剂试管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浆(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机购自北京迈创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型号:MF200),采用凝血分析仪(常德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MC500)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取另一支试管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胱抑素(Cys)C、淀粉样蛋白(SA)A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鼎晶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述操作均遵守实验室相关规定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发生组合并房颤患者占比、血浆FIB、血清CysC、SAA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其他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患者MI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合并房颤=1,未合并房颤=0;FIB、CysC、SAA为连续变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入院时血浆FIB、血清CysC、SAA过表达可能是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发生MI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单因素Logistic分析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患者MI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将表1中P值放宽至<0.15,纳入符合条件的变量(脑梗死面积、心功能Killip分级、入院时血浆FIB、血清CysC、SAA),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合并房颤、入院时血浆FIB、血清CysC、SAA过表达是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发生MI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陈旧性脑梗死发病期间,因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发展,易增加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影响心肌血流灌注,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增加MI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预后〔6〕。
本研究经单项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入院时血浆FIB、血清CysC、SAA过表达是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发生MI的影响因素,逐个分析原因如下:(1)合并房颤:房颤是较为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也是诱发多器官栓塞,导致器官缺血性损伤的重要原因。脑梗死合并房颤可导致心室生理改变和结构重塑,导致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降低,进而导致心肌血流灌注不足,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最终增加MI发生风险〔7〕。有研究显示,脑梗死合并房颤对患者心功能造成极大影响,可诱发MI、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增加病死率〔8〕。因此,对于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应加强动态心电图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变化,积极控制房颤发生,以降低MI发生风险。(2)FIB:FIB是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参与全身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与多种血栓性疾病有关〔9〕。FIB过表达可增强红细胞黏附性及血液凝聚能力,进而导致血液黏滞性升高、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或阻滞,最终形成血栓,诱发MI〔10〕。FIB过表达还可增加炎症细胞黏附性,使得炎症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斑块破裂,进而导致血管闭塞,增加MI发生风险〔11〕。有研究显示,FIB过表达还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影响血管收缩-舒张能力,进而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血流灌注不足,增加MI发生风险〔12〕。对此建议,加强抗凝治疗,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有助于改善心脏血流灌注,降低MI发生风险。(3)CysC:CysC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参与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目前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3〕。CysC过表达可促进血管壁重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导致血管壁狭窄,影响心肌供血,进而增加MI发生风险。CysC过表达还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及趋化作用,为炎症因子合成、释放提供良好环境,增加血管内皮炎症损伤,促进斑块破裂,导致血管闭塞,进而诱发MI〔14〕。另有研究显示,CysC过表达可对凝血功能及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可加快血液凝固、加重心肌细胞损伤,进而诱发MI〔15〕。因此,对于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应定期检测血清CysC水平,若发现异常,应立即行干预措施,以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降低MI发生风险。(4)SAA:SAA是由肝脏合成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16〕。SAA过表达可刺激单核细胞及炎症因子分泌,加重血管内皮损伤程度,进而促进斑块形成,导致动脉血流量减少,最终影响心肌供血,增加MI发生风险〔17〕。SAA过表达还可促进总胆固醇向巨噬细胞中转移,增加斑块中胆固醇含量,导致斑块稳定性降低,促进斑块破裂,进而导致动脉堵塞,心肌供血中断,诱发MI〔18,19〕。对此建议,给予一定抗炎和降脂治疗,抑制SAA水平,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情进展,降低MI发生风险。
综上,合并房颤、入院时血浆FIB、血清CysC、SAA过表达是老年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发生MI的影响因素,临床针对上述因素应积极行对应干预措施,以降低MI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