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鹏 梁宵 李浩
(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现阶段,临床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等作为常用治疗手段,均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1〕。但有部分老年UAP患者接受择期PCI治疗后会发生心力衰竭,导致患者病情复杂程度和治疗难度进一步提高,PCI治疗效果下降,增加病死风险,预后欠佳〔2〕。因此,尽早明确影响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并及时实施合理干预,对降低PCI治疗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已开展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研究,且已证实年龄、糖尿病史等多个因素均可导致患者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3,4〕。但上述因素能否也作为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还尚不得知,具体影响因素及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索、分析。本研究重点分析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择期PCI治疗且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50例老年UAP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纳入医院接受择期PCI治疗且治疗后未发生心力衰竭的50例老年UAP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UAP符合《内科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②心力衰竭符合《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相关诊断标准;③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7〕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④左心室射血分数<40%;⑤患者病历资料、影像学资料等完善。排除标准:①伴有瓣膜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②既往有PCI治疗史的患者;③造影剂、支架材料等过敏的患者;④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⑤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择期PCI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接受择期PCI治疗,术前为患者实施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干预等常规治疗。使用TERUMO公司的桡动脉穿刺套件,对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脉造影,并植入支架,术后常规实施双联抗血小板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1.2.2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判定方法 参照文献,判定标准如下:①PCI治疗后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50%;(2)PCI治疗后出现呼吸急促、水肿加重、心率增快等症状;(3)B-型脑利钠肽前体,低于75岁≥900 ng/L,高于75岁≥1 800 ng/L。
1.2.3基线资料调查方法 由研究人员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翻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内容包括:(1)性别;(2)年龄;(3)合并糖尿病:参照指南进行判定〔8〕;(4)合并高血压:参照指南进行判定〔9〕;(5)吸烟史:吸烟支数>3支/d,且持续时间>1年;(6)饮酒史:饮酒时间>1年,每次酒精摄入量>10 g;(7)预扩张次数;(8)NYHA心功能分级;(9)胸痛时间。
1.2.4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全部患者于择期PCI治疗前1 d,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6 ml,共分为3支试管。(1)中性粒细胞:取1支试管样本,使用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的TD4A型低速医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1 5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待检。使用日本Sysmxe公司的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中性粒细胞水平。(2)血红蛋白:经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离心完毕后取上清液待检。使用日本希森美康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水平。(3)D-二聚体(D-D):经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以3 500~4 0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半径15 cm,取血浆层待检。使用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D-D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合并糖尿病占比、中性粒细胞、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2.2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将基线资料分析结果得到的可能作为影响因素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糖尿病:1=有,0=无;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D-D均为连续变量,将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单项回归分析后,将P值放宽至<0.2,将符合条件的因素同时纳入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和D-D水平高均是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红蛋白水平高是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OR<1,P<0.05)。见表2、表3。
表2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择期PCI治疗虽可有效改善老年UAP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恢复患者的心肌血氧供应,促进病情转归,但仍有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出现心力衰竭,降低患者的PCI治疗获益,影响患者预后〔10〕。
研究证实,年龄、心肌梗死病史等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后在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也可作为预测患者在院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指标〔11〕。本研究结果可能原因为:(1)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体内血糖水平持续性处于较高状态,患者炎症反应加重,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因子和血小板极易在血管内皮损伤部位聚集,继而激活生长因子,加速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血管内膜增生,极易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射血分数下降,从而提高心力衰竭发生风险〔12〕。对此,建议医务工作者在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UAP患者时,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2)中性粒细胞:研究指出,中性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13〕。中性粒细胞高水平可引起动脉内皮细胞黏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速血栓形成,增加血管阻力,降低冠状动脉扩张,加重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力衰竭〔14〕。并且,中性粒细胞还可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促进溶酶体酶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产物的合成分泌,增加冠状动脉阻力,进一步提高心力衰竭发生率〔15〕。对此,建议医务工作者叮嘱择期PCI治疗的老年UAP患者多饮水,饮食清淡,谨遵医嘱按时用药,以改善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3)D-D:D-D常用于判断机体高凝及纤溶状态,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判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6〕。D-D水平升高时,患者机体高凝状态较为严重,继而加重心肌组织的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肌组织仍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纤维化及左心室重构,损伤心功能,增加心力衰竭发生风险〔17〕。对此,建议医务工作者指导择期PCI治疗的老年UAP患者通过饮食、运动锻炼等方式降低D-D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4)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主要承担将氧气从肺部输送至身体各个部位的作用,当其水平降低时,机体缺氧状态加重,心肌组织持续性缺氧,极易发生心肌微循环障碍,心肌组织受损,从而易引起心力衰竭〔18〕。对此,建议医务工作者多指导择期PCI治疗的UAP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等食物,并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药物和输血治疗,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
综上,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和D-D水平高及血红蛋白水平低均会提高老年UAP患者择期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因素患者的早期干预,以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促进良性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