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蕊,钟 莉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 蒙自 661199)
重症患者的机体损伤较为严重,易出现凝血功能异常。重症患者在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后,会增加其死亡率。研究指出,掌握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能判断其机体损伤的程度,有助于合理调整治疗方案,降低其死亡的风险[1]。既往在凝血功能监测中生化凝血检验应用较多,在检测凝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数据后,能了解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但这种监测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缺乏足够的敏感度,且不能进行实时监测,不利于为重症患者提供精准治疗[2]。近年来,Centuryclot 凝血仪在凝血功能监测中逐渐得到应用。通过该仪器能观察到患者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可对其凝血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还能观察到血小板的变化情况。血栓弹力图是一种依据全血中凝血块的物理特性来分析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查时,可通过观察血液中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及凝块的坚固性、弹力度等来了解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目前临床上对于各种凝血功能监测工具的使用仍有不同观点,且对凝血功能监测的研究较少[3]。基于此,本研究随机纳入93 例重症患者,比较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 凝血仪在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9 年7 月至2021 年7月我院收治的93 例重症患者。其纳入标准是:病情危重;住院治疗;既往无凝血功能障碍史;可配合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各项临床诊疗资料真实、完整、有效;其家属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按照凝血功能监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弹力图组、凝血仪组、综合组,每组各有患者31 例。弹力图组患者的年龄为20 ~80 岁,平均年龄为(50.75±4.04)岁;其入院至接受凝血功能监测的时间为2 h ~9 d,平均时间为(4.70±1.55)d ;其中,女性患者有13 例,男性患者有18 例。凝血仪组患者的年龄为21 ~80岁,平均年龄为(51.33±4.82)岁;其入院至接受凝血功能监测的时间为5 h ~9 d,平均时间为(4.99±1.03)d ;其中,女性患者有14 例,男性患者有17 例。综合组患者的年龄为20 ~81岁,平均年龄为(51.64±4.72)岁;其入院至接受凝血功能监测的时间为1 h ~8 d,平均时间为(4.35±1.98)d;其中,女性患者有12 例,男性患者有19 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用血栓弹力图对弹力图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方法是: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2 mL,将血液标本置于抗凝试管中,用血栓弹力图仪TEGTEG-5000 及配套的试剂对血液标本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反应时间(R 值)、凝固时间(K 值)、最大凝固时间、血栓最大幅度、血栓最大弹力度、弹力图最大切角(α 角)、两侧曲线的最宽距离(MA 值)等。用Centuryclot凝血仪对凝血仪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方法是: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2 mL,将血液标本置于抗凝试管中,用Centuryclot 凝血仪对血液标本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小板功能、激活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形成速率等。用血栓弹力图联合Centuryclot 凝血仪对综合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具体的操作方法同上。
比较三组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准确率及对凝血功能监测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监测可靠性、监测时效性、监测准确性,3 项指标的分值均为0 ~10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凝血功能监测的满意度越高。
用SPSS 24.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弹力图组患者与凝血仪组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组患者凝血功能监测的准确率高于弹力图组患者与凝血仪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凝血功能监测准确率的比较[ 例(%)]
弹力图组患者与凝血仪组患者对凝血功能监测可靠性、时效性、准确性满意度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综合组患者对凝血功能监测可靠性、时效性、准确性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弹力图组患者与凝血仪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对凝血功能监测满意度的比较(分,± s)
表2 三组患者对凝血功能监测满意度的比较(分,± s)
组别 监测可靠性 监测时效性 监测准确性弹力图组(n=31) 92.30±3.17 89.78±3.06 90.71±3.65凝血仪组(n=31) 91.89±3.05 90.85±3.44 89.74±3.82综合组(n=31) 95.94±3.26 94.72±3.31 93.85±3.04 t 值弹力图组与凝血仪组比较/P 值弹力图组与凝血仪组比较 0.5189/0.6057 1.2940/0.2006 1.0222/0.3108 t 值弹力图组与综合组比较/P 值弹力图组与综合组比较 4.4570/<0.0001 6.1017/<0.0001 3.6805/0.0005 t 值综合组与凝血仪组比较/P 值综合组与凝血仪组比较 5.0510/<0.0001 4.5136/<0.0001 4.6873/<0.0001
重症患者通常存在较为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掌握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能判断其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从而可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提高其疗效,降低其病死率。在各种凝血功能监测方法中,生化凝血检验应用较多,但该方法仅能观察到患者凝血功能的静态变化,敏感度低[4]。血栓弹力图是一种新型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可通过对血样的凝血过程进行监控、测度、分析,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作出定量和定性预测,该方法能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研究指出,血栓弹力图仪是对凝血全过程进行动态、完整、连续、真实再现的一种检测手段[5]。此外,通过观察血栓弹力图还能准确鉴别患者有无凝血因子缺陷类疾病及血小板分布是否正常,对各类血液疾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该检查是针对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进行检验,故仍有检查失败的可能。Centuryclot 凝血仪在相关研究中被证实有更高的敏感度,在该仪器的辅助下,能准确掌握凝血因子的状态,判断凝血因子的释放情况,进而可明确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无异常[6]。但该仪器很难观察到纤溶功能的变化情况,临床上对其单独使用存在争议。血栓弹力图仪和Centuryclot 凝血仪均是临床上常用的床旁全血快速检测设备,均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这两种仪器均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适用于需要对凝血功能作出快速、准确判断的急危重症患者。本研究中采用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 凝血仪对重症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时发现,血栓弹力图中的R 值与Centuryclot 凝血仪显示的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值呈显著的线性相关,且ACT 值与R 值相比显著降低,提示用这两种方法对凝血因子进行监测的结果基本一致,但Centuryclot 凝血仪对凝血因子相互作用的监测更为敏感,且速度更快。血栓弹力图监测的α 角、K 值与Centuryclot 凝血仪显示的凝血速率(CR)值呈显著线性相关,提示这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反映重症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功能状态。血栓弹力图监测的MA 值与Centuryclot 凝血仪显示的血小板功能(PF 值)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提示这两种方法对PF 的监测趋势基本一致[7]。另外,Centuryclot 凝血仪与血栓弹力图监测的凝血因子活性状态构成比相比,差异不明显。再次说明这两种方法对凝血因子功能的监测具有一致性。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 凝血仪各有优势。对于创伤患者而言,其多存在纤溶功能异常,推荐使用血栓弹力图对其进行凝血功能监测[8]。对于接受肝移植、心脏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等手术的患者,使用Centuryclot 凝血仪对其进行凝血功能监测能更快速地获取结果,准确指导临床诊疗工作[9-10]。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 用血栓弹力图和Centuryclot凝血仪对重症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的准确率相当,而联用这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则能显著提高监测的准确率,同时也能提升其对凝血功能监测的满意度,降低其治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