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娜
连云港市赣榆中医院内科 222100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功能或结构异常所导致心室充盈低下,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液体潴留及疲乏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在患者首次发作急性心力衰竭数日周期性的发作之后即可转化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在循环系统疾病中为较常见的心脏疾病〔2〕,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病情反复发作、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时间较长等现象。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3〕,但由于患者因自身情况、疾病时长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4〕,导致患者经常减药,甚至停药等现象发生,患者服药依从性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加快病情迅速发展。据相关研究表明〔5〕,患者在出院后完全按照医嘱服药的患者不到50%,完全不依从的占25%,而口服用药质量是目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疾病感知是自我调节的理论基础〔6〕,让患者通过自我疾病的认知对自我行为设定标准,按设定计划以多种形式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该理论已在多项研究中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自我调节护理,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生存质量。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连云港市赣榆中医院进行的150例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③无精神疾病,沟通无障碍者;④具有良好的认知与理解能力;⑤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语言障碍,无法沟通者;②近期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者;③伴有慢性肺、肝肾功能衰竭患者;④排斥参加研究者。对照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35~60岁,平均(43.05±11.17)岁;病程1~5年;原发病:高血压32例,冠心病27例,心肌病16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42例,高中及以上33例。观察组男38例,女37例;年龄34~60岁,平均(42.32±11.05)岁;病程1~5年;原发病:高血压30例,冠心病28例;心肌病17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39例,高中及以上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原发病及文化程度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发放慢性心力衰竭知识手册,指导患者注意合理饮食与适当休息,出院时嘱咐患者来院定期复查并指导患者服药,介绍药物的种类、用量与作用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采用自我调节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2.1成立自我调节干预小组 由专科主治医师2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1名与持有专业知识的专科护理员4名共同组成的护理干预小组。专科医师对护理人员进行全程护理干预相关护理培训及协调工作与整体把控;护士长协助主治医师在培训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学习检验与监督。组内人员共同查阅全程护理干预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定期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并结合患者病情及患者服药依从性等临床资料,最后共同制定计划并实施护理干预。
1.2.2计划阶段 ①制定计划:患者入院当天医护人员热情接待并带其做全方位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提供的个人信息与检查结果建立电子档案。通过“您是否有信心执行并完成计划?”“制定的计划内容对您是否有难度?”等询问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动机信念分析〔7〕,根据患者描述,医护人员做好记录并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经双方讨论后制定个体化的自我调节护理干预计划。②任务分析:指导患者用药、运动及饮食等知识目标的步骤,引导患者注意服药行为是否合理恰当,建议患者选择合理的时间段进行运动。据首次目标的完成度,引导患者开始制定下周的健康管理计划,让患者参与制定过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执行力。③增强患者动机信念: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在实施计划过程中遇到阻碍,鼓励患者不要退缩,引导患者回忆实施计划过程中用药、运动等方面的有效成就,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成功完成制定计划之后开展健康讲座,与其他患者分享自我管理经验与感想〔8〕。
1.2.3行为控制阶段 ①自我观察:查看患者健康记录本,通过“在实施目标计划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吗?”“你是怎样坚持完成计划的?”“实施计划的过程还顺利吗?”〔9〕等问题了解患者自我观察能力,最后要求患者对自我计划进行观察总结。②自我控制:针对患者在计划中遇见的困扰与挫败,如“我总是忘记了服药时间及顺序”“有时候身体很累,根本没有心情”等不良情绪情况。医护人员及时针对问题为患者讲解不同的实施方法与策略,如可根据患者自己的兴趣爱好设定服药提醒方式〔10〕,可选择倾听音乐、散步、或找人倾诉等方式释放压力及不良情绪,引导患者学会做自我情绪调节,给患者讲解自我控制的相关技巧。
1.2.4自我反思阶段 ①自我判断:医护人员与患者对计划完成度共同展开全面分析,为患者讲解判断既定目标完成度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患者的完成度进行各因素的原因分析,如物理环境干扰、相关知识不足、自身情感等不同原因导致〔11〕。②自我反应:为患者实施制定计划的行为表示肯定,鼓励患者为自我调解管理计划作出评价反应。如自我管理失败后,引导患者采取积极心理促进自我调节,并制定出下一次的行为目标。
1.2.5院外指导 ①家庭随访:专科医师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后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情况,检查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手册,纠正患者不正确的疾病感知,查看患者药物是否过期,服药依从性是否良好,继续帮助患者识别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及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对情绪焦虑、抑郁患者,可将成功案例为患者讲述,让其感知改变服药信念与态度、遵从医嘱服药对心脏恢复功能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②电话随访:护士人员在患者出院后的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平日的服药、饮食及运动等情况,引导患者日常进行适当运动,每日药物按时按量服用并做好记录,引导患者进食低盐、口味清淡的食物与绿色蔬菜,禁忌腌制及不易消化等食品〔12〕。
①选取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13〕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服药性进行比较,该问卷共有8个条目,根据患者回答评分。1~7题条目的回答分别为是记1分,否0分、第八题则是likert5级评分,回答分别为从不1分,偶尔0.75分,有时0.5分,经常0.25分,总是则为0分,最终分数下于6分说明患者依从性较低,高于8分代表患者依从性较高。②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量表〔14〕,通过对患者的个人控制性、治疗控制性、病程急/慢性、疾病循环性及后果认识5个维度对其干预前后对疾病感知做评分比较。以100为满分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疾病感知度越好,反之分数越低代表患者对疾病感知度则越差。③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15〕,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水平,该量表共有25个条目,其中包括坚韧性、自强、乐观3个维度组成。通过5级评分法对每项条目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心里弹性水平越好。
实施自我调节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
实施自我调节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感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疾病感知评分比较(分,
实施自我调节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分,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在心肌功能受损情况下负荷或静息时心输出量的减少或心腔内压力增高,而引起以呼吸困难与疲劳为典型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6〕。慢性心力衰竭在心脏疾病中属于终末阶段,指心脏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才能泵出机体所需相应血量的生理病态,其病症以死亡率、病程长及进行性加重为特点〔17〕,严重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经济压力,引起医学界的重点关注。目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大多数为药物治疗〔18〕,以联合多种药物滴定治疗,逐渐提高药物当中的浓度,以最少剂量的药物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的服药依从性对疾病预后与恢复尤其重要。服药依从性代表患者日常行为是否与医嘱保持一致,据有关研究发现〔19〕,高达70%的患者因对药物知识不足,或因无法忍受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而漏服药物甚至停止服药,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基于自我调节护理调动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对疾病感知的自主能定性。
自我调节护理最初源于教育改革运动中的反思、提炼及总结〔20〕,探讨患者认知、情绪、行为及疾病结果的影响,检验患者在健康受到威胁时的认知及应对行为。该护理模式认为人在面临疾病时将产生认知性疾病与情感性疾病两种疾病表征,不同疾病表征产生的应对方式对疾病预后起到直接或间接影响,在健康心理学领域中进行广泛利用并获得良好成效〔21〕。
本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采取自我调节护理干预,通过干预组内人员共同查阅自我调节护理干预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22〕,结合患者病情及患者服药依从性等临床资料开展一系列自我调节护理措施。根据自我调节理论对患者开展制定计划、行为控制、自我反思三个阶段进行〔23〕,在计划阶段通过任务分析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自我调节护理干预计划,倾听患者在实施计划过程中遇到阻碍,鼓励患者不要退缩,增强患者动机理念〔24〕;行为控制阶段在每日定时与患者交流中以问答方式针对问题为患者讲解不同的实施方法与策略,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观察与自我控制,通过检查健康记录本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引导患者自我调节;在自我反思阶段,患者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反应,引导患者对各因素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是否与物理环境干扰、相关知识不足、自身情感等不同原因有关,鼓励患者为自我调解管理计划作出评价反应并制定出下一次的行为目标,对严格执行计划患者给予相应奖励。出院后,分别由医师1个月后进行家庭随访和护理人员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医师检查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手册,纠正患者不正确的疾病感知,继续帮助患者识别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及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护理人员在通话中了解患者平日的服药、饮食及运动等情况,督促患者每日药物按时按量服用并做好记录,引导患者进食低盐、口味清淡的食物与绿色蔬菜,禁忌腌制及不易消化等食品。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自我调节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感知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结果结果表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自我调节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患者对疾病的感知及心理弹性也得到有效提高,此研究结果与江丽红等〔25〕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实施自我调节护理干预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并有效提升患者疾病感知及患者心理弹性,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