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平,黄燕洁
1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214000;2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21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特征为气流阻塞,在中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尤其如今空气污染严重、吸烟人数多,导致病情进展加快,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迁延不愈导致患者反复治疗,对生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继而增加经济压力,影响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治疗依从性。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应用在临床的护理模式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全面,尤其人性化护理理念受到重视〔2〕。常规护理中虽然也注意调节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健康指导,但缺乏系统性及人性化特征,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信任度差,不愿意配合医护指导,影响肺功能改善。而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则注重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通过建立共同目标,制定执行护理计划,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激发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康复〔3-4〕。本研究旨在探讨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应用效果。
选取该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COPD患者102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及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52~80岁,平均(63.03±3.86)岁;肺功能:Ⅰ级12例,Ⅱ级25例,Ⅲ级14例;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中专及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25例。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51~80岁,平均(63.19±3.94)岁;肺功能:Ⅰ级10例,Ⅱ级26例,Ⅲ级15例;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中专及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2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5〕:肺功能检查、X线及CT检查确诊;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相关诊断标准;FEV1/FVC<70%;肺功能Ⅰ~Ⅲ 级。排除标准:合并意识不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严重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严重骨关节疾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性肿瘤;精神异常。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含生活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落实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①组建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由6名资深护理人员组成,包含护士长作为组长,均学习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的理念、原则、落实方法等,均充分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知识及能力,参与到考核中,考核通过后才可实施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讲解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的作用,并结合患者病情、心理状态、互动能力等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观察患者社会支持,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②制定护理计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须制定长期护理计划,结合疾病及互动护理原则,组织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参与到康复目标中,鼓励患者表达预期康复目标,结合专业资料评估该目标的可行性,若可行则明确,若不可行需耐心与患者沟通后,调整;针对当前、潜在等风险因素制定短期目标,如促使患者掌握康复用药、饮食、运动等康复技能;康复目标及康复计划制定应尽量采纳患者医院,鼓励患者主动表达,提供多种康复护理方案供患者选择,针对缺乏积极性患者,需注重对其的心理疏导,列举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并引导其参与到互动中;住院期间每日互动至少2次,每次20~30 min,出院后可采用电话、微信等渠道互动,每周至少1次,每次15 min。③实施护理方案:依据制定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方案,每日护理中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身疑虑,告知其恢复进展;动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态等,鼓励患者感知自身恢复效果,肯定护理效果,激励患者康复信心〔6〕。④评估护理效果:定期评估患者康复目标是否达标,如是否掌握用药、饮食、运动等能力,若达标给予患者鼓励,并制定下一目标。若未达标,鼓励患者参与到原因分析中,调整目标及护理计划。
测定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评价治疗依从性。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检测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变化,并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值(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值(FVC%);取桡动脉血,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及pH值;结合自制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从健康饮食、坚持运动、科学用药、定期复查、规律作息、戒烟戒酒等方面评价,分为依从和不依从。
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改善,FEV1、FVC、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Sp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aO2、SpO2、pH值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健康饮食、坚持运动、科学用药、定期复查、规律作息、戒烟戒酒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评价比较〔n(%)〕
COPD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进行性加重及病死率高特征,而其作为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临床对其的认知逐渐深入,如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需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平喘、消炎等,尽早缓解症状,避免病情持续进展引发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9〕。临床认知单纯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有限,还应配合可靠的护理服务,指导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促使肺功能增强,体质增强,保证健康的饮食,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10-12〕。由于康复训练存在一定的强度,如呼吸肌训练、全身运动等,虽然训练前告知患者可起到增强体质,优化呼吸功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作用,但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困扰,伴随诸多不适症状,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身心疲惫,心理状态较差,甚至失去康复信心〔13〕。针对此种情况,应采取可靠的护理模式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障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落实的可靠条件,因此需重视护患互动。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合理信念为给予共同目标的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应及对实现目标的影响,主张护理中重视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尤其护理人员要考虑到患者的消极情绪,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引导其实现护患沟通,建立共同康复目标。护患互动中引导患者主动倾诉内心压抑情绪,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加强健康教育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认知,了解到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重要性。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促使患者参与到康复目标及护理计划制定中,肯定患者的意见,利于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且激发患者主动参与自我护理的信心〔14-15〕。此外该种护理模式体现渐进性和个性化特征,即建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循序渐进开展护理计划,并评估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促使患者逐渐掌握自我护理技能,从思想到行为均提高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改善,FEV1、FVC、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aO2、SpO2、pH值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饮食、坚持运动、科学用药、定期复查、规律作息、戒烟戒酒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护患互动达标护理模式体现护理个性化特征,能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充分掌握各项自我护理措施,利于病情康复,增强肺功能,护理价值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