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红燕
从乡村医生到入伍当兵,跨越成长为正团级指挥员,再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拓荒者”、“钱塘·潮声”宣讲团团长,张保灿扮演了很多角色。每一个角色里,他始终是那个不怕苦、不怕累、永远激情的赤子。
“ 我是苦水里泡大的孩子。”1949 年,张保灿出生于浙江萧山,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早一点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张保灿选择报考了中专,从小在农村生活的他,深感农村医疗条件的落后,便把目标瞄准了医学专业。1964 年8 月,张保灿如愿收到了浙江省绍兴卫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父亲从卫生院里买来酒精、棉花、针灸针,一家人再上山采一些艾草,有了“一技之长”的张保灿在学校停课期间,回到家乡免费为村民看一些小病。就这样,还是学生的张保灿成了村里唯一的医生,在村民间留下了好口碑。
毕业后,18 岁的张保灿被分配到淳安偏僻的农村工作。在乡卫生院工作期间,张保灿需要巡诊,一出去就是翻山越岭走一整天。有一次,张保灿去一户村民家看病,四十多岁的村民犯胃病,胃疼得厉害。张保灿通过针灸缓解了他的疼痛感,并悉心地嘱咐他注意饮食问题。正值饭点,村民的妻子给张保灿煮了一碗面条。“我吃的时候才发现,在面条下藏了足足5 个鸡蛋,当时我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张保灿立马把鸡蛋分给了孩子们。对于淳朴的村民来说,5 个鸡蛋或许就是他们当时最珍贵的东西,这份感情也让张保灿久久不能忘怀。
有一天夜里一点多,张保灿听到有人敲乡卫生院的门。“你们能不能马上出诊,我们村里有一个五保户病危了,拜托你们赶快去看看。”了解情况后,张保灿连夜走了20 多里山路赶往老奶奶家。赶到后,张保灿马上进行医治。“你这个小医生,能看好吗?”看着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医生,一开始老奶奶和其邻居并没有很大信心。打针、开药,经过医治,老奶奶的病情明显好转,第二天,张保灿再去复诊时,看到老奶奶正在家门口晒着太阳,张保灿很是高兴。“后来我要去当兵,与老奶奶告别,她一个劲地往我衣服兜里塞炒花生,就像亲人一样,想把所有她珍惜的东西给我。”一位善良的医生和一群淳朴的村民,留给了彼此最美好的记忆。
1969 年初,部队到淳安征兵,张保灿体检合格,被接兵部队选中。“虽然当时县里舍不得我走,但还是同意我当兵入伍了。”1969 年1月,张保灿应征入伍。“对已经踏上医务工作之路的青年来说,能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是十分光荣的。我也想在部队的医务道路上能有所收获。”
从战士到参谋,从作训科长到团长,张保灿从一个未上过军事院校的新兵成长为一名正团级上校指挥员。这期间,他荣立三等功3 次,被评为“浙军区优秀共产党员”。1993 年,他从团长岗位转业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结束了20 多年的军旅生涯。
当时的开发区正处于起步阶段,人员缺少、机构不完善、困难多、条件差,很多问题都摆在了转业而来的张保灿面前。张保灿一个人就挑起了开发区总工会、公安分局、消防大队以及之后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等部门的筹建工作。面对眼前的满目荒凉,张保灿选择硬着头皮上:“说干就干,干就干好!”为了转换好角色,一个月的时间里,张保灿跑遍了开发区各施工工地和企业在建工地,勘察了地形特点,向老同志请教开发区的发展近况。当时,一件雨衣、一个手电筒、一双雨鞋,就是张保灿工作的三件“法宝”。
1997 年5 月,负责全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消防大队和担任灭火救援任务的开发区首个消防中队成立,补上了开发区消防安全管理的短板。在张保灿的推动下,开发区于2004年12 月成立了全国开发区首个慈善总会,当年募集单位和个人慈善捐款200 余万元,张保灿也因此荣获浙江省慈善总会“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2015 年,中国开发区协会授予张保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拓荒者’”称号。
“围垦这段岁月,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台下一群稚嫩的脸庞,张保灿一遍又一遍地讲起让他记忆深刻的围垦故事。“孩子们不能忘记,脚下这片滋养着你们的土地,是你们爷爷奶奶这一代人,每天起早贪黑挑土担泥创造的一个奇迹。”
白首初心,授业育人。退休后,张保灿先后为开发区、公安分局、各街道、企业党员干部和中小学学生授课,分享围垦故事,传递围垦精神,介绍开发区艰苦创业的发展历史,讲述其作为开发区开发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见证者的收获与感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不忘初心。
除此之外,张保灿还先后前往建德、临安、萧山、桐庐等地的乡村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与市、乡镇(街道)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一起,为孩子们讲授上一堂堂缅怀先烈、咏颂经典、红色传承的精彩课程。年轻时在乡村给老百姓看病,退休后回到乡村给小朋友上课,几十年后,这颗初心依旧熠熠生辉。
▲ 张保灿为学生们讲课
“现在孩子们条件好了,忆苦思甜也很重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这些品格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2015 年12 月,张保灿被杭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