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的写作手法探究

2022-07-11 02:59周莉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贾谊史实秦国

周莉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敏锐的目光察觉到当时太平盛世下暗藏的危机,通过议论秦王的过失来提醒当朝统治者,希望能够通过实施仁政来缓和社会矛盾。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贾谊以史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采用各种写作手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尾。全文气势磅礴,极富艺术感染力。下面,笔者就探究一下《过秦论》的写作手法。

一、据史立论

秦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但是,通过数代秦君的努力,秦朝已然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贾谊对相关史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以史为据,提出自己的观点,使整篇文章呈现出宏大的格局和健劲的风格。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写的是秦孝公的政绩。秦孝公力排众议,重用商君,改革旧制,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也为之后秦国吞并诸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秦孝公之后,惠文王、武王、昭王沿用遗策,不断扩大秦国的疆域。秦国的国力也因此不断增强。贾谊并没有细述每一代秦王的功绩,也没有谈论秦国每一场战役的胜败,而是根据文章立论的需要,从诸多史实中挑选最有价值的部分,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始皇一统天下之时,秦朝的国力达到巅峰。此时的秦始皇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秦国锋芒所指,势如破竹。贾谊肯定了秦国历代统治者的丰功伟绩以及秦始皇吞并海内、御宇八荒的威势,为后续的议论作了铺垫。贾谊不仅熟悉与秦国相关的历史,而且能以极为精简的笔墨加以叙述,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立论说理的目的。

二、铺陈渲染

贾谊不仅是一位睿智机敏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叙述史实、提出观点的同时,他还运用铺陈渲染的手法,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很好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面对逐渐强大的秦国,诸国终于开始感到恐惧,于是招揽贤士,集合诸国之力量,共谋弱秦之策。经过反复协商,诸国军队齐集于函谷关外,但始终只在关外逡巡,最终气势汹汹地来,灰溜溜地走了。作者采用铺排渲染的方式,极言诸国人才之多、兵马之盛、威势之强。即使诸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最后也只能止步于函谷关外;反而是秦国,不伤一兵一卒,不战而屈人之兵,成功地破解了诸国的联盟,借机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进而宰割天下,令诸国臣服。秦国的人才不及诸国的多,兵马也不及诸国的盛,但在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秦国最终胜出,原因何在?正是因为前代秦君采用正确的国策,使天下人齐心。当时的秦国凭借商鞅变法成功改变旧制,便上下齐心,共渡危机。诸国看似团结,实则各为其利。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们的联盟顷刻间便土崩瓦解。贾谊形象地描述了天下局势的演变,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诸国由强变弱和秦国由弱变强的过程,通过强与弱、多与少的转换,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叙议结合

在叙述史实的过程中,作者还有意识地发表看法,将叙述与议论结合起来,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贾谊极具才干,年仅二十岁便被汉文帝召入朝中,担任博士一职,为皇帝出谋划策。对于贾谊的才干,皇帝极为欣赏,出行时也常与其对答,听取他的策略。可见,在历代文人之中,贾谊属于年少得志、满腹经纶、极富才干的人。因此,在他看来,陈涉之辈乃“氓隶之人”“迁徙之徒”。论才能,陈涉甚至不及普通人;论贤德,他也无法与仲尼、墨翟相提并论;論财富,更是远远不及陶朱、猗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才无能无德”之辈,却敢于草莽之中揭竿而起,敢与强大的秦君为敌,并由此拉开了“群雄并起,共抗暴秦”的序幕。贾谊将陈胜视为“氓隶”,认为其“无才无能”是符合史实的。相比于坐拥天下的秦君,“陈涉”之辈纯属草芥,原本不值得史家多着笔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发出了“反秦”的第一声高呼,“斩木为兵,揭竿而起”。一时间,竟引得“天下云集响应”,既表明当时秦朝国势已衰,也说明天下之人早有了反秦之心,只是在默默等待着机会。又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作者在叙述史实的同时发表看法与观点,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据守关隘,城池坚固,却因陈涉之事而灭亡。相比于当年的“九国之师”,陈涉的力量无疑是弱小的。但时过境迁,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秦朝却早已“摇摇欲坠”,稍有风吹草动便会覆灭。通过叙述与议论,作者深入地剖析了事理,灵活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

四、对比烘托

《过秦论》是一篇经典的政论文。贾谊在文章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在《过秦论》中,作者叙述了秦朝发展的历史,从秦孝公谈到历代秦王,最后谈到秦朝的灭亡。他通过纵向对比来展现秦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情况,深刻揭示了秦国由盛转衰的原因。秦国之所以能够走向强盛,是因为秦孝公重用商鞅,改变了秦国的法度。此后,历代秦王重视人才,开疆拓土,才使得秦国一天天强大。但是,秦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以为大局已定,不必再遵守先王之道,便采取了一系列残暴的政策,焚烧百家书册,屠杀豪杰人物,收缴天下兵器。结果,秦朝建立不过二十余年便覆灭了。从横向看,作者通过将秦国与诸国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了“强”与“弱”、“兴”与“衰”之间的关系。为抵御日益强大的秦国,诸国选择结成联盟,共同派出大军进攻秦国。诸国大军来势汹汹,而秦国丝毫不惧。双方以函谷关为界对峙,最终诸国联军不战而败,秦国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六国强在数量和规模,而秦国强在国策和人心。相比之下,后者明显更为持久。此外,作者还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来突出自己的观点。“陈涉之弱”与“秦国之强”是一组正反对比,“陈涉之弱”与“诸国之强”同样也是一组正反对比。“强”与“弱”,“大”与“小”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作者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来剖析事理,论证观点,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加鲜明。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贾谊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先列举历史事实,然后提出论点;以赋的方法,铺陈渲染,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接着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对比分析,有效地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在文章最后,他再一次重申自己的观点,深刻剖析了秦灭亡的根本原因,并借此发表感慨,希望能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猜你喜欢
贾谊史实秦国
五张羊皮
瞒天过海
辩汉文帝不用贾谊
漫画
鸡口牛后的故事
引领学生追求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
怀才不遇的贾谊
唐宋时代的科举与党争——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
“贵族政治”与“君主独裁”
——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
贾谊谱系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