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冰场面面观

2022-07-11 00:49李璜
北京档案 2022年6期
关键词:未名湖燕京大学化装

李璜

若说北京冬季里最为应景的户外运动,滑冰当居其中之一。各式各样的天然或人工冰场,是人们尽情挥洒笑声和汗水的绝佳场地。百年前的古都北京冰场,又有着怎样的景象呢?

什刹海,又被称为“外三海”,包括前海、后海、西海,是老北京冬季里冰上运动、游戏的最佳去处。每到冬季,喜好冰上运动的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地奔向冰面,或者溜冰、或者踢冰蹴鞠、或者在冰上放风筝。此外,什刹海上冰床飞驰,更是冬季一景。《都市丛谈》云:“十月冰床遍九城,游人曳去一绳轻。风和日暖时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

百余年前的冰床,其形似床,主体由木头制成,其高约二尺、长约六尺、宽约四尺,床面下两旁是三条立木,立木的尽头是一条直木,直木上嵌着两端略翘起的铁片,其形状和溜冰鞋的冰刀一般。一个冰床可同时坐八九人,在冰床前端两角系有一条带子,拉床者把带子斜搭在胸前向前曳行,一阵快跑后,拉床者亦可跳上冰床,而冰床由于惯性还能向前跑出数十丈远,冰床停下后,拉床者再跳下冰床拉着跑,如此这般较为省力。与北京其他地方相比,什刹海及护城河上的冰床数量最多,这是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造成的。从地安桥和什剎海西端或者是银锭桥到德胜桥的路线均为东西走向,若行陆路只能绕行南岸或北岸,路程比穿什刹海中而过要长出三倍,如果坐洋车,起码要20枚铜圆,而坐冰床则最多只要6枚,如果是“熟客”或与贫寒小贩讲讲价,4枚甚至2枚也可以坐,且时间只需坐洋车的1/5。[1]这对于北京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无疑是冬季代替车马的最为便捷和经济的交通方式和休闲娱乐活动。

什刹海的冰上运动以传统内容为主,采用的运动器具也均为传统冰鞋、冰蹴鞠等。场地没有专人管理亦不收费,只对拉行冰床者征收一定税费。

北海,为历代帝王之别苑,盛于明清。民国成立后,几经波折,北海被改造为民众公园并于1925年8月1日开放。为普及冰上运动,丰富民众生活,1926年初,北海公园漪澜堂冰场开幕,举办了首次由国人组织的化装溜冰会,反响极为热烈,此后更是连年举办。

所谓化装溜冰,指的是一种由穿着各式奇装异服的溜冰者在冰上滑行,做出各种动作进行展示和表演的活动。参加者不限年龄和行业,只需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即可。化装者有时跨越行业和人种,扮演公主、王子、黑人、骑士等,有时也化装成种种非人形象,如铜火锅、大白菜、蛤蟆精、小兔、米老鼠等。从当年刊登在《良友》《北京画报》《图画时报》等报刊上的照片来看,化装能手的装扮可谓惟妙惟肖。在冰上表演技巧方面也不乏高手,如曾有一位常姓男子,时年60余岁,身着黑色虎皮袄,头戴虎皮帽,蓄着花白的八字胡须,在北海冰面驰骋奔走、翻腾扭转,不仅神似老虎,形亦似虎。[2]北海的化装溜冰受众甚广,参加表演者多时可以达到300余人,前来观看者甚至达到几千人。观众不仅聚集在冰场之外的看客席,就连北海周围的小山包上、金鳌玉蝀桥上,都站满了驻足的场外观众。

北海公园的冰场,不止有漪澜堂,还有五龙亭、双虹榭等多处。其中双虹榭冰场,是由当时北京的知名票友在北海永安寺桥侧开办双虹榭茶餐厅时,于餐馆前的北海太液池中开辟的冰场。[3]在北海的冰场中,除了化装溜冰以外,冰球、西式溜冰等现代冰雪运动和小冰床等传统冰雪运动亦为常见。在票价方面,漪澜堂溜冰场季票为1.5元~2元(不含公园门票),单次票为铜圆20枚到1角,双虹榭冰场临时票价为铜圆20枚,季票每人1元,提前预约劵为每人8毛。

中南海公园(三海公园)于1929年5月正式开放,同年底,中南海冰场即兴建起来。与北海公园的众多冰场相比,中南海公园冰场的管理相对严格,在经营内容上与北海公园也略有差异。除了一般性的冰上娱乐活动外,中南海冰场在现代冰上竞技比赛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中南海冰场常组织一些小规模的冰上速滑竞技比賽,又在1932年设立了冰球场,成为北京为数不多的设有冰球场的华人冰场,并依托冰场资源组建了冰球队。

在1935年1月,中南海公园冰场承办了近代中国人首次独立自主举办的大区冰运会——华北运动会冰上表演大会(简称华北冰运会)。当时《大公报》记者曾实地考察冰运会场地,“会场大门即新华门,无特殊之布置,仅以白布横悬,上书:‘第十九届华北运动会冰上表演大会’等字样”,走入滑冰场,“冰面尚差强人意,惟仍多凸凹不平之处,故一般初学者,不敢冒然涉足,盖畏扑跌也”。冰球场只有球门是新的,球场四周的木板,“腐旧不堪,参差不齐,殊不雅观”[4]。尽管如此,中南海冰场也是当时北京地区由华人开办的场地条件最好的冰场之一。这次赛会只有北平、河北(联合天津市)、辽宁、吉林、黑龙江、哈尔滨、热河7队共89人参赛。而其中的东北五队组成极为特殊:参加者均为在京的东北籍青年,他们多是东北沦陷后流亡至北平的高校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参赛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国人“九一八”至今的国土沦丧之痛。而不久前刚刚代表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东北大学毕业生刘长春也参加了此次比赛,并担任哈尔滨队领队。在比赛现场,东北五队的选手衣着上白下黑,其旗帜亦系白黑合制,寓意已经沦于日寇之手的白山黑水[5],“触目惊心”也成了当时《京报》《申报》《大公报》等知名报纸报道华北冰运会的“热词”。此后的1936年、1937年,中南海冰场又连续举办了第一、二届北平市冰运会[6-7]。尽管取得的成绩平平,但主办方和参赛选手力图通过冰上体育运动锻炼体魄,实现“为国家前途努力”的美好愿望是值得肯定的。

在价位方面,中南海公园冰场起初价格偏高,导致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营萧条,后期冰场的价格有所下调,基本维持在季票3元(含公园门票1.5元),单次票价在20枚铜圆到1角左右,学生还有优惠。

五四运动后,由欧美传入的现代冰雪运动成为北京许多学校开展冬季运动的首选。各级各类新式学校纷纷设立冰场,为学生在冬季练习滑冰、冰球等冰上运动提供条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汇文学校、协和医科大学、第一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市立第一女子中学、税务专门学校、华光女中、民国大学、辅仁大学、翊教女中、潞河中学、孔德学院、朝阳大学、中法大学、育英学校、东北大学等都曾设有冰场。在众多的学校冰场中,建设时间最长、最为著名的当推燕京大学未名湖冰场。

每到冬季,凝结成一片冰面的未名湖,就会变成冰上运动爱好者驰骋的园地。时人曾描述未名湖冰场之盛况,“满湖凝脂滑,群燕掠地飞”[8]。未名湖湖面甚广,极为适合开展各种冰上运动。除了自娱自乐性质的冰上运动外,未名湖冰场还以两项主要活动著称。其一是燕京大学化装溜冰大会。参加者以本校学生为主,也邀请附近的清华等校学生参加。每年元旦前后固定举办一次,燕京大学化装溜冰大会上,除了千奇百怪的化装溜冰表演,还附带其他的娱乐性比赛,如穿针竞走、番薯竞走、持烛竞走、男女混合竞走等趣味项目。其二是校际冰球比赛。因有未名湖冰场的先天优势,再加上队员们的刻苦练习,燕京大学冰球队实力斐然,也常邀请北京及临近天津各校冰球队来校切磋。北京五校冰球赛、京津校际挑战赛等冰球赛事屡次在此举行。每当各队展开较量时,校内外人士纷纷前来观看。一时间,观者如堵,喝彩不绝。

由于未名湖冰场受到师生欢迎,燕京大学校门口还衍生出专门“磨冰刀”的小生意[9]。由燕京大学学生主办的《燕京报》曾对此进行采访,该摊点设于学校附近的长顺和饭馆前,由两人共同操作磨刀器完成,其中一人转动磨轮,一人则执冰刀打磨。摊主每天可磨20余副冰刀,而当时的冰刀最多也就四五天才需打磨一次,可见该校冰场上溜冰者众多。

未名湖冰场对本校师生收费较低,一般是加入相关体育协会(如溜冰协会、冰球会)缴纳会费(一般为1元)从而免费溜冰;或购买门票,其中季票1元左右,日票铜圆10枚左右。此外,入选燕京大学学校冰球队的队员可以免费使用冰场。由于冰况好、门票价格低廉,一些住在附近的校外人士也自费购买入场券来此运动,对于校外人士购票价格一般为本校学生票定价的1.5~2倍。[10]

“运动闲情踏铁鞋”“来往穿梭珠走盘”,古都冰场承载着老北京喜爱冰雪运动的热情,亦饱含着爱国青年期望通过冰雪运动强身健体来拯救国家前途的热切愿望。在时间和空间的延长线上,这些热情和愿望,也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在今天实现。

参考文献:

[1]颀人.北平的冰床[N].大公報(天津版), 1933-12-15(13).

[2]本报讯.昨日北海之化装溜冰大会——参加者约五十余人技术以常翁为最优[N].新中华报, 1929-01-28(06).

[3]本报讯.北海双虹榭冰场今日开幕设备完美票价低廉[N].京报, 1931-12-19(06).

[4]本报讯.第十九届华北运动会冰上表演今日开幕:会场巡礼[N].大公报(天津版), 1935-01-25(08).

[5]北平通讯.朔风凛冽中华北冰上表演开幕观众千人中南海极一时之盛[N].大公报(天津版), 1935-01-26(08).

[6]本报特讯.平市冰运会昨日圆满结束姜汉英夺得男组冠军周惠姈得女子组首席[N].京报, 1936-01-20(07).

[7]北平通信.平二届冰运会昨日举行团体赛育英得最优成绩花样周保灵获女子第一[N].大中时报,1937-01-31(04).

[8][9]未名湖上:满湖凝脂滑群燕掠地飞[N].燕京报, 1932-12-10(04).

[10]本报讯.敬职员募捐委员会[N].燕京大学校刊, 1928-10-19(02).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未名湖燕京大学化装
近代燕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农业改良路线的对抗
游燕园(新韵)
波比化装
秋天的未名湖
北大未名湖冰场对外开放
谁是那个化装的接头者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燕京大学社会教育述评
化装侦察狡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