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茹 钟风云
摘 要: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对大学生求职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并影响深远。本文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同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相互融合和实践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从建设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加强思政理念的落地和实践,有助于推动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融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14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在课程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程、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充分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确目标,解决学生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价值观问题,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就业观、择业观、职业道德观的新时代人才[2]。
一、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现状
“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传统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采用一对多的形式。教学过程是单向流动式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其次,“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课程性质大多是公选课或文化素质选修课,学生选修课程的初衷为获得学分,对课程本身学习内容投入不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再次,课程的授课任务大多由辅导员或就创业指导教师担任,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系统的职业规划方法、了解就业创业途径和技巧;对于如何更高层面的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实际授课环节相融合是一种挑战,也是对教师个人理想信念、素养修为的考验。
因此,如何通过实践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形式的教学设计,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是本课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般融入职业生涯引导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中,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标、内容和功能上实现有机融合是本课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二。
二、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及教学设计
(一)建设目标
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的现状,课程建设目标设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个人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形成系统化、专业化、整体化的战略思维,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3]。通过课程教学实施,学生需要在思想、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1. 思想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行动指南,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价值信念,把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价值信念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融合,树立正確、积极、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在国家大力倡导“双创”的契机下,时刻以创新精神引领人生职业价值。
2. 知识层面: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体系、系统方法;进行职业兴趣、价值观和性格的自我探索及企业人才需求、发展方向、行业前景等职业世界的探索;并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WVI职业价值观澄清测量表和MBTI性格测评等工具辅助进行决策,较为清晰的认识自己的特质、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与相关的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内涵,对创业想法、创业者、资源、创业计划有一定认知。
3. 技能层面:掌握自我探索、职业世界探索、职业生涯决策方法、求职技巧等,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交流技能、深入学习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团队合作技能等。掌握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
(二)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向,重视理念创新。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向和行动指南,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价值理念,以创新精神引领人生职业价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理念,丰富内涵。通过课程把创新精神融入教学工作中,针对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课实践性、体验性的特点,将“教”“学”“行”有机结合。
(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强调实践效应。将课程的理论内容通过“职业理论—角色定位—职业体验—就创业分享”的形式,引入行业专家、优秀校友资源,进行企业参观和职业体验,加强学生“三观”教育和职业道德、理想信念、职业伦理等教育实践,帮助其获得个人认知、价值目标、职业就业等方面的实践认知,使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在积极发挥第一课堂作用的同时,合理运用第二课堂推进素质拓展能力,有效缓解“学”与“用”的关系,以实践创新形成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3)互动式课堂交流形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团队在课堂中采用趣味分组、真实案例分享、主题游戏、头脑风暴、校友示范等互动式课堂交流形式,突出学生在课堂的核心地位,增强参与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体验学习过程,进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2. 具体设计
(1)课堂教学。充分采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案例分析”“情景体验”等学生互动式、高度参与的教学方法,重点讲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方法,密切结合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热情。
(2)互动交流。采用“生涯人物访谈”“校友大讲堂”“行业专家面对面”等引入式教学方法,邀请行业专家和优秀校友分享自己的求学、工作历程, 发掘其背后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引发学生思考并指引实践行动。
(3)参观体验。采用“职业一日体验”“企业参观”等形式,使学生实地体验和感受职业,并将职业生活与学习相联系,设立目标并付诸行动。
(4)课程研讨。采用课程交流群、课中课后交流、私信等形式,与学生讨论和分析其学习、生活的困惑,集中相关问题在课上统一分析研讨。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
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据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制定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制作内容翔实的课件,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标准;积极探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精心设计課程教学模式,互动参与,系统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融入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使学生从宏观上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形成系统化、整体化战略思维,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理论修养和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成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5]。
(一)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加强理论教学外,课题组积极探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教学涉及环节突出能力的培养和方法训练,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课程内容分为课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分工协作、组员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具体模块教学安排:(1)自我探索模块:采用“团队游戏”“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手段,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自我兴趣、性格、技能和价值观的探索,思考如何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国家需要相统一,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2)职业探索模块:采用“企业参访”“校友大讲堂”“生涯人物访谈”“招聘会初体验”等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职场案例受到启发,利用职业世界探索的方法对职场进行探索,充分认识到职业世界探索的重要意义;(3)创新创业模块:通过“典型创业人物”分享,提升学生对创业过程和创业本质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企业家精神的体悟,达到思想引领的效果。
(二)活动引领,筑牢认知高地
1. 课程思政,筑牢思想认知高度
结合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将授课环节与时事紧密联系,采用“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相融合形式,提炼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题教育的方式。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典型职业人物开展职业挖掘——《致敬最美逆行者》,引发学生对职业精神与时代使命的思考,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疫情防控期间最美逆行者的案例:钟南山院士、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医护团队、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公益志愿者等,分析他们的内外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爱国情怀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思考所学专业在防疫抗疫中发挥的作用和特殊贡献以及行业创业发展和时代使命的关联。将疫情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尝试,学生们参与积极性很高,既凸显了“课程思政”的鲜活场景,促进学生们将课程所学应用于实际案例的积极性;又能引发学生对专业创新发展和时代使命的深度思考,总体效果很好。同时,利用“互联网+教育”的虚拟课堂以时事案例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领和塑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新形式、新实践、新视野、新感悟的“四新”特点。
2. 专题讲座,拓宽职业认知广度
邀请校友、企业专家开展“校友大讲堂”和“行业专家进课堂”活动,充分嫁接校内外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职业认知广度。“校友大讲堂”邀请优秀校友和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学习、工作及创业情况,并针对在校生关心的考研、求职、创业问题给予建议,同辈之间的交流在情感和形式上更容易引起共鸣,交流更为顺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分别邀请了读博深造、创业、就业校友开展了互动交流沙龙,分享个人经历并对在校生提出相应的建议,在校生也针对自己的学习、求职、升学等方面的困惑请教学长学姐,交流氛围热烈,活动得到在校生的一致好评,反馈良好。“行业专家进课堂”邀请了行业内企业工程师、HR和校内专家,他们就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职业探索与职场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与学生分享,分享的知识更加专业、社会化,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如何将专业知识和行业需求相匹配,将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相连接。
3. 参访企业,加强行业认知深度
参访企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检验。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与企业工作人员交流,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产业格局和未来发展机遇;进一步感受到企业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坚忍不拔的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企业参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行业认知构架,拓展职业认知边界,加强行业认知深度。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师资提升,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为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提高校内教师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指导的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养,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增强自身理论修养和道德水平。教师队伍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增强专业知识;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企业见习、业务培训,增强实践指导能力及创新创业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型教育教学大赛,实现“以赛促教”;2. 组建校外导师团队。选取优秀校友及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参与“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与授课过程,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总结典型案例,积极从优秀校友、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群体中吸引创业实践者成为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兼职教师,并逐步形成制度。3. 依托校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课程开发培训交流,与人社机构、企业合作,通过人員互聘、平台共享,加深交流,共同开展课程开发、授课。组织校外教师服务社会,为社会人员提供职业规划与就创业培训及指导。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四、课程考核
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注重过程,而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过程性考核的要求。结合课程授课环节来说,思政教育的融入是关键,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提升是考核的关注点。因此,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加强过程性考核,即平时成绩的考核,可以通过小组作业考核+主题研讨+生涯访谈+职业规划书/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演示等形式,由教师、组长、专家共同进行课题打分,并综合评定。
五、结语
在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引领价值。本课程实际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课程灵活多样性的教学设计,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程评价反馈好;学生通过了解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与行业专家、优秀校友的互动交流,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对其他课程学习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通过加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进一步推进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N]. 北京: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张慧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21(31):155.
[3] 许淑琴.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现途径研究[J]. 传播与版权,2019(12):158-160.
[4] 朱秀芬.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2021(04):41-44.
[5] 李波. “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科教导刊,2020(31):122-124.
(荐稿人:何菁,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