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2022-07-10 14:31刘福波永州市中心医院湖南永州425000
吉林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刘福波,杨 琨 (永州市中心医院,湖南 永州 42500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对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不利影响[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获得青睐[2]。但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为预防血栓形成,仍需要进行抗凝治疗;然而常规的阿司匹林由于抗血小板效果有限且存在抵抗现象,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成为临床确保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的热点问题[3-4]。本科室于2019年开展了替格瑞洛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疗效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中关于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②均为首次发病,入组前均未服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临床均行介入手术治疗;③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合并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冠心病以外的其他心脏病、严重或难治性高血压、自发性出血倾向、血流动力学紊乱、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及拒绝接受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每组各30例。其中氯吡格雷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21±3.46)岁,BMI(24.97±3.43)kg/m2。病变类型:不稳定型23例,非ST段抬高5例,ST段抬高2例;替格瑞洛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78±3.60)岁,BMI(24.53±3.62)kg/m2。病变类型:不稳定型25例,非ST段抬高4例,ST段抬高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临床均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对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积极给予降糖、降压、降血脂等临床对症治疗。其中氯吡格雷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氯吡格雷[生产企业:法国 Sanofi Pharma Bristol-Myers Squibb SNC;分装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30007]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治疗,术后维持剂量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前均给予替格瑞洛(生产企业:瑞典 AstraZeneca AB;注册证号:H20130058)18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治疗,术后维持剂量替格瑞洛90 mg+阿司匹林100 mg治疗。两组患者均如上连续服药1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进行抗凝、离心处理,应用同一型号血液分析仪对其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另应用同一型号血小板聚集仪及动态透光比浊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且血流通畅视为显效;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视为有效;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流均未有明显改善视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体包括出血、缺血、再次梗死、血栓形成等。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0.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各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氯吡格雷组明显缩短,凝血酶时间较氯吡格雷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则较氯吡格雷组明显降低,两组以上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替格瑞洛组患者该指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30]

2.4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替格瑞洛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n=30]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血管内膜的损伤引起粥样硬化并激活局部血小板凝血而导致血管的狭窄或栓塞。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手术利用导管将扩张支架置入相应的狭窄部位来恢复血流供应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但介入治疗后的支架属于异物,仍会引起血小板的凝血,而且冠心病患者不能排除冠状动脉之外的全身其他血管的异常病变,故仍有几率发生再次血栓,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6]。目前临床主要方案是阿司匹林联合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7],本研究对氯吡格雷组患者同样应用氯吡格雷,并对多年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发现该药物存在以下不足:①起效慢,本研究结果证实氯吡格雷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替格瑞洛组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明显缩短。这是因为氯吡格雷需要经过酯化作用和两步氧化作用后才能够成为活性代谢产物,难以满足快速抗血小板的目的[8];②氯吡格雷由于活化程度因人而异,导致抗血小板作用变异性大且存在低反应问题[9]。本研究中氯吡格雷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则较替格瑞洛组明显增加,说明形成血栓的风险并未降低。

给予替格瑞洛的患者不仅血小板抑制效果更快更优,而且血小板聚集率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此外不仅治疗有效率由氯吡格雷组的60.00%显著提高到90.00%,而且不良反应也由氯吡格雷组的26.67%显著降低至6.67%;这与鲜廉杰等的文献[10]报告结果相一致。替格瑞洛属于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是一种新型的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属于非前体药物,无需肝酶代谢,因此抗血小板见效更快,对于急诊冠心病患者术后应用效果更具优势;而且其作用消失时间也缩短,可能有利于减少出血风险以及出血的有效处理;此外由于替格瑞洛还能够抑制ENT-1对腺苷的再摄取,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效果,而且还能够起到舒张血管以及保护心肌的作用,减少了心肌梗死的发生[11]。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率,其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如何替换?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