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珊 付新 焦更生
摘 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在化学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师范生培养质量。通过分析问题及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化学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 师范生 综合实践能力 策略
隨着国家对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进和对教师质量需求的提高,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发生了重大转变,从“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向“知识、能力、素质”整体性培养方向发展。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一个合格的高等师范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1]目前,对于化学师范生的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对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还在探索阶段。化学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由于化学实验存在危险性,因而对化学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应该比其他专业更加严苛。本文剖析了地方高师院校在化学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提升化学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措施和方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化学师范生提供思路和帮助。
一、化学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及现状
(一) 培养目标
高师化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化学师范生而言,其综合实践能力包括专业教学能力和化学实验技能。以教学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具体培养要求为:掌握化学教学规律,具备规范的专业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具备讲解、演示中学化学实验的能力;具备设计、改进中学化学实验的初步能力;具备处理实验室一般事务的能力。[2-4]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未达到预期目标,存在以下问题:① 讲课技能差异较大,多数人沉浸于自说自话;② 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普遍较差,配色、布局、绘图、动画等运用得不够好;③ 三笔字(钢笔、粉笔、毛笔)和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粉笔字的书写水平普遍不高;④ 实验和实践流于应付,预习不认真,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和分析较少;⑤ 实验教学技能普遍较差,常规反应装置搭建不规范,不会组织实验课堂;⑥ 综合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创新能力比较差。
上述问题是当下地方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的,分析其原因如下:① 课时压缩,导致实验技能和教学技能训练不足;② 忽视了多媒体运用能力的训练;③ 地方高师院校的经费有限,教学手段落后,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和先进性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④ 学生中学化学实验水平参差不齐、相对不高,地方高校师范专业的培养学时多、学生课业压力大,再加上课外活动多,对实践不够重视;
⑤ 实践教学管理宽松,过程考核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多以卷面考试为主;⑥ 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师对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考虑得较少,加之科研基础相对薄弱,未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关系。[5-7]
二、提升化学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调整培养方案,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以培养卓越中学化学教师为目标,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考、练习为主线”的指导思想,结合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条件、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改对中学化学教学的要求,调整化学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首先,提高“教学论、化学研课、中化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微格教学”等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给学生更多的教学技能训练机会,让学生在相互听课、师生评教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包括规范专业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规范美观的课堂板书以及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8]在训练内容上,应强化“说课、板书设计、课件制作、三字一话”等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具备从教能力和初步教研能力。再者,通过“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课程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绘图和数据处理以提高其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再利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训练提升学生利用网络和文献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最后,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课程让学生浸入式体验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简单教具制作、课后反思及改进、教育调查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特点,认识中学化学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地位,为从教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
(二)建立实验体系,强化实验技能训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师范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应该突出师范性,以培养化学实验教学技能为目标,具体包括:化学实验示范和讲解能力、设计改进实验能力以及实验室管理能力。即不光会做实验、讲实验、管理好实验课堂,还能够优化改进实验甚至创新实验,同时能够处理实验室一般事务及突发状况。
为满足上述培养规格,我们建立如图1所示的实验培养体系,逐步推进和深化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第一,在新生进入化学实验室前,先进行常规性消防知识安全培训,再进行化学实验室安全与防护专门课程及考试,将这两项技能训练作为实验室准入的前提,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中的危险有预知和应对方法,不致慌乱。第二,通过四大基础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储备化学理论知识,培养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培养客观、准确的实验表达能力以及绘图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细致、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和态度,养成整洁、有序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审美能力和责任心。[9]第三,通过中化教学实验让学生掌握中学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方法,突出师范性,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并改进实验内容或方法。第四,通过综合化学实验和创新化学实验来强化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性思维。第五,通过让其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卓越教师训练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来拓宽其视野,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及总结、项目书撰写、学术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实验综合能力、学术思想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最后,通过做毕业论文实验,完成对实践教学的再巩固、再提升,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实验室一般事务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学术思想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完成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训练效果的最终检验。
(三)优化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有整体性,注重不同实验课程的侧重和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避免相同的实验内容在不同实验课中重复出现。例如,天平称量实验、水质分析实验在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重复开设。再则,精选实验内容,实验要么产物有用,有么过程有趣,要么能验证理论,要么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要么有吸引人的现象,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持久动力,充分发挥实验育能、育人的作用。例如,水处理实验,可以关联水处理技术、水质检验方法以及水污染的危害等;化学振荡实验的非线性现象中蕴含着线性的规律,同时又可关联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和生物节律;表面张力实验可以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在润湿和洗涤中的重要作用出发,联系表面物理化学章节的理论知识,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考虑改变液体表面张力的途径,另外还可以换个角度,扩展内容到除了最大泡压法以外的其他测试表面张力的方法。
(四)以赛促教促学,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在每学期设立专门的实践周,或者学院定期举办三笔字评比、课件制作大赛、课堂教学竞赛、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竞赛、化学实验竞赛、微格教学比赛、实验设计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鼓励化学师范生尽可能都参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检验教学效果,又可为参加校内、省内和全国的各种教学竞赛培养和选拔人才。在竞赛引导和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再加上教师的强化训练和针对性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升。此外,在竞赛中也能够暴露出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还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励学生强化自身能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10]
(五)改革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及管理制度,摒弃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将过程考核纳入实践考核范畴。过程决定结果,过程考核要能够反映学生的实验态度、过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节约意识、团队合作、实验或实践报告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鉴于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必须加强实验全过程管理:首先,必须加强实验预习和实验着装规范性的检查,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应急处理办法;其次,加强对实验阶段规范操作、实验过程详细记录、废固废液处理、仪器状态记录等过程的严格指导和管理;最后,要求实验报告全部上交、全部批阅。根据具体课程特点和实验条件,基础实验在期末考试时尽量推行“试卷+操作考试”的考核方式,综合、创新和研究实验则可以用实验设计或课程论文的形式来考核。
过程决定结果,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实验水平,也与教师的责任心有很大关系。因而,学院应该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管,确保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全方位的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这样方能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未来对待实验教学和工作的责任心。
(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设施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被打破,课堂教学活动会并用黑板、计算机、网络、手机等,实验教学也不仅限于常规的实验室实验课,还有虚拟仿真实验。鉴于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第一,应为师范专业建设专门的录播教室,方便微格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竞赛录课,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课后训练提供了场所;第二,更新实验室教学设施,增添多媒体设备,方便进行实验演示和虚拟实验;第三,更新实验仪器并增加数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先进仪器,既开阔了眼界,又能满足创新实验和研究实验的需求。
(七)内培外引外聘,增强师资力量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受到了很大冲击,线上教育、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新技术迅速进入到教学实际。很多教师短时间内对新技术不能掌握,再加上实验仪器和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很好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和新仪器来完成教学,这就导致教师无法将先进的理念和实验技术传授给学生。有些教师学历和研究能力有限,在面对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研究项目及毕业论文时,无法完成高水平的指导任务。另外,化学教学论教师仅有1—2名,无法完成对化学师范生中化实验教学和竞赛的全程针对性指导。为此,要引进专门的化学教学论教师以增强师资力量,并适当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深造,大力支持教师做教学研究项目,加强老中青教师之间在教学技术、教学内容以及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方面的交流。此外,还可通过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中学化学教师担任中教法、校内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踐课程的指导,让学生熟悉中学化学新课改的现状,得到更有效的教学技能指导,同时还可以缓解地方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结语
针对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化学师范专业在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困境,通过调研及探索,提出了一些提升化学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措施和方法,这将有助于为中学化学教育培养专业能力过硬、适应性强的后备人才,这些策略可为地方高师院校培养高素质化学师范生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2] 方乐平.高师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1): 47-48.
[3] 潘淇,胡明华. 论构建化学师范生实践教学“校地合作”的策略[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14): 122-123.
[4] [8] 钟志文, 林曼斌. 新师范视角下化学卓师班化学教育科研法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卓师班建设为例[J]. 教育观察, 2019(31): 26-29.
[5] [9] 周永红, 杨振兴, 张振新. 专业认证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探索[J]. 化工时刊, 2019(11): 58-59.
[6] 余新武, 杨水金, 万其进, 等. 全面培养化学教育师范生实验综合能力——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与实践[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 77-81.
[7] 王后雄. 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多媒体组合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J].大学化学, 2008(4): 19-23,36.
[10] 李吉锋, 田新玲. 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竞赛引导”模式探讨[J]. 文教资料, 2021(10): 124-125.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项目( 2020JYKX010)。